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4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改革》杂志2003年第7期刊登了《谁在分"肥"》一文,内容涉及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司企业经营和改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被后者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判令原告败诉。此案所涉及的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背后的复杂法律关系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它对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意义重大。我们特节选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对该案的判决书,并约请有关方面学者对此案所涉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被害人在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并未实质性发挥主动作用。在立法层面,尽管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对自诉案件的规定试图为被害人权益保护提供救济途径,但在实践中效果不佳;在司法实践层面,实务部门积极探索的刑事和解制度,虽然社会效果明显,但因欠缺理论依据而名不正、言不顺。在公诉案件中应设立控告才处理制度,对有些纯粹侵犯公民私人权益、对国家、社会利益没有造成明显危害的犯罪,只有在被害人向公安或检察机关提出控告时,国家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被害人行使控告权作为案件进入公诉程序的启动按钮。  相似文献   
3.
有些国家的审判程序不认为刑事被告人在诉讼程序中的供述是一种独立的证据来源,而是把它视为一种人证。在这些国家中,被告人可以象证人一样宣誓作证,并同样要象证人一样负伪证的法律责任。苏维埃审判程序与此不同,无论在何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起诉裁量原则,又称起诉便宜主义("起诉便宜主义"一词来自日语,德语为Opportunitatsprinzip,究其含义译为"裁量原则"为妥),是现代刑事诉讼立法所采用的一项起诉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虽已具备充分证据和追诉条件的犯罪,仍可基于自由裁量权,酌情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5.
创设司法改革的“试验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大诉讼法的相继制定和修订,是我国诉讼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新法的确立并不意味着改革的终结。富有生命力和原创力的司法实践活动不断地推动着诉讼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热切地呼唤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施方案的出台。为顺应改革之近切需要,是否可以创设司法改...  相似文献   
6.
论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信用卡帐户无存款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信用卡从发卡银行获取短期、小额贷款用于消费的行为。透支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功能,是信用卡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信用卡只能作为结算凭证,类同于支票结算,没有优...  相似文献   
7.
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国际上通用之原则为从轻兼从旧。我国1979年刑法也采此原则,1997年修订后之新刑法仍坚持这一原则。这对于稳定法律秩序和法律功效,无疑是大为有益的。新刑法第12条第2款同时还规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  相似文献   
8.
我对索贿罪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贿赂罪的定罪量刑作了新的规定和重要补充.贿赂罪在各类破坏经济的犯罪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它不仅破坏国家经济建设,而且破坏党风、政风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为广大群众所痛恨.最近,政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对构成贿赂罪的要件、特征,以及如何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本刊给予解答.为此,我们从来稿中摘选一部分文章,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贿赂罪的认定和处罚进行了分析,以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适用假释和撤销假释的法定条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释制度是现代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它对于弥补长期自由刑的不足,鞭策判刑的罪犯改悔向上,取得刑罚的最佳社会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判刑的罪犯具备何种条件才许可适用假释,在假释期间又因何种原因应予撤销假释,重新收监服刑,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在反腐败斗争中,如何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保证反腐败这一长期的、艰巨的斗争的任务顺利进行,对此,本刊约请了部分司法理论工作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