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学者论青少年、青少年文化和青少年研究吴小英编译一、变迁中的青少年与青少年研究青春期作为等待、发展、成熟并完成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一个时期,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是一个延长了的生命阶段。在养育孩子实践中所遭受的各种社会压力和变迁似乎决定了生命中儿童时...  相似文献   
2.
吴小英 《青年研究》2012,(4):12-21,94
本文将青年研究30年的代际更替放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来考察,指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青年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和繁荣,到90年代初中期至世纪之交青年研究逐步走向沉寂和分化,再到2000年之后青年研究重新复苏以来呈现的泡沫化与多元化,这一迭宕起伏的历史反映了共青团血统出身的青年研究贯穿始终的学科化焦虑。长期以来徘徊纠结于意识形态化传统和学术规范化传统之间,造成了青年研究的现实困境。而要改变这种不景气的现状,青年研究必须通过范式变革走向非青年化和非学科化。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小英 《现代法学》2003,25(1):61-64
关于民事抗诉制度,学界和司法界长期存在“废”、“立”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本文认为,现行民事抗诉制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民事抗诉程序是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程序——民事抗诉程序和民事再审程序——“组装”而成的,严重违反了法理和程序设计的规则。本文认为,要使民事抗诉制度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将民事再审程序从现行民事抗诉程序中剥离出去,并对民事抗诉程序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女性更年期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女性走向衰老的开端,无论从医界、大众文化到女性自身,尽管关于更年期有各种不同侧重和细节的叙述,但在这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文章尝试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这三个方面建构更年期话语的过程和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考察其背后蕴含的性别理念如何影响了有关更年期的判断和叙述,从而导致女性更年期在大众文化中的问题化与妖魔化;与此同时,这种话语反过来又如何影响女性自身在更年期阶段的遭遇、体验以及自我认同.文章认为,更年期与其说是一种纯粹的女性生理现象,不如说它是社会文化的性别化建构的产物,体现了女性身体化趋势在大众文化中的加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点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家庭暴力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民事法律责任不能简单套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同时,现行《婚姻法》及其《解释》对家庭暴力界定不清,责任形式单一,不利于对家庭暴力的防治,应作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6.
家庭政策的研究充满争议,其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政策领域和议题,二是家庭友好的政策视角。围绕家庭政策概念以及热点问题展开的争论,与其背后秉承的价值立场和主义密切相关。可从三个方面的边界划分入手:在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公私分界问题上的两种倾向;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自由多些还是福利多些的争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以家庭价值观为核心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女性主义之争。中国的家庭政策不能纳入任何一种西方经典模式,它存在的问题显示了国家主义治理模式的缺陷,未来走向家庭化和多元化的关键在于一种协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理论也日益成熟和丰富,它已不再局限于关注性别问题和妇女状况,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这一典型的现代文化的产物,已逐渐走向反面,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在后现代文化的景观中。本文试图考察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哲学经历、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在冲突以及向后现代的转向,并探讨这一转向对女性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时代的来临,近10年来高校大力开拓的德育阵地--网络德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微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针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作出积极反应,并以此为契机,通过体验微情微意、善用微言微语、把握微时微刻、发挥微事微力、培养微技微能、立足微网微博等多方面,不断增强网络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中一个跨学科并兼具学术与行动导向的独特领域,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研究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本土妇女研究的崛起,到女性主义的引进、传播与"接轨"的努力,再到性别研究学科化、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和多元的过程。文章首先对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及其本土化特点进行考察,继而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主流性别研究遭遇的从议题到话语的批评与争议的梳理,分析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之变,从而强调所谓本土化知识建构的逻辑就在于走向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性别研究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新论断深刻地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彰显出独有的精神高度、理论深度与文化厚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自信之旗,确立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应有态度;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之问,实现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历史激活;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创新之路,完成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转化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与发展的理论根基与创造母体,后者是前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理念革新与价值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