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663篇
中国共产党   443篇
中国政治   901篇
政治理论   378篇
综合类   7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佩 《理论探讨》2022,(2):59-65
罗尔斯的公共理性与重叠共识思想是对于其正义理论的完善,其目的在于利用理性引导人们走向公共的善。现代社会对于理性的反叛使得人们陷入多元的、碎片化的价值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中。在罗尔斯看来,虽然个体差异性加深了社会分歧的程度,但还是可以用公共理性搭建社会基本政治结构,从而维护社会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社会需要人们建立共识来克服多元文化之间交流障碍,罗尔斯以公共理性为基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共识生成机制,但是公共理性的限制分离了正义与道德,个体的正义也不能从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念中寻求支撑。作为道德基础的重叠共识则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个体的行为还是要遵循自身具体的多元价值观念,这导致了政治结构的合理化掩盖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古称“上党”的长治市,步入梦寐以求的法治殿堂--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11年以来,我怀抱着对法律的虔诚之心,秉持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法律信仰,与违法犯罪活动斗争到底,为平安中国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人工智能歧视、主体自由失落和人文精神衰退等现代性困境。为此,必须从法律实用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增强主动性,重视前瞻性"未来法"的建设。传统的"个体正义"在这一时代面临挑战,人的"类本质"和人工智能的"类特性"催生出"类正义",助力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实现法律正义的正当分配迫切需要重拾正义的平等、互惠和理性等内在本质,保持开放包容心态,尊重正义观的多样性,以破解现代性难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治化的正确道路,必须是一条传承传统和兼容并蓄之路。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法律文明的同时,也要吸收本土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这条路是一条情理法融合之路。同理,就个案而言,我们所要追求的正义也是一种情理法融合之下的正义。为此,首先需要充分理解"情""理""法"的基本含义、基本关系,其次要把情理法融合的理念贯彻到个案正义的具体实现环节中去,刑事个案正义应在前提性环节、支撑性环节和保障性环节等三个环节中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实现。这是在法中融合情理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6.
劳动正义是对劳动活动及其关系的正义性检阅,是共同富裕社会实现的必然要求和价值根基。劳动的前提正义、结果正义和过程正义论证了共同富裕社会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共同富裕社会思想在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浸润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实践守正出新,系统回答了百年来党领导中国如何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新时代,共同富裕社会的实现更应坚持勤劳创新致富、优化生产关系的前提逻辑,落实维护劳动尊严、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逻辑,保障坚持共享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结果逻辑。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把正义视作理性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强调那些形成正义倾向的事物来源于人自身的"我能成其所是"的德性,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是内向性的。黑格尔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内向性正义以"自我沉思"的方式追求正义的局限,主张以法权这一外向性维度完成正义实现的理性必然,但由于黑格尔缺乏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剖析,导致其正义理论仍然带有抽象性和片面性。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这一隐匿着的资本逻辑,主张无产阶级以革命实践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既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德性的内向汇通,也超越了黑格尔的正义和法权的外向交叉,在历史和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了正义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塔克-伍德命题"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剥削劳动是否不正义"的争论,揭开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序幕。在这场争论中,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以"现实唯物主义"为标准认为马克思反对"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以政治哲学的最高价值为标准认为马克思赞同"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赞同派",从而产生了所谓的"马克思正义悖论"。"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实质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二分,是抛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造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割裂。解蔽"马克思正义悖论",重构马克思政治哲学,需要回到马克思理论的自身逻辑,在内容、方法和本质上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常说,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如何让人们在刑事审判中感受到刑法的温度、看到正义的实现,刑事裁判文书就是一个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