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手段,但由于需破坏尸体,尸体解剖有时会遭到抵制和排斥。虚拟解剖技术为法医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途径,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软组织损伤、创道、器官损伤等,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虚拟解剖在法医损伤鉴定、机械性窒息、溺死、高低温死亡、疾病诊断及其在法医有限元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这一新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颈内动脉系是大脑的主要血供来源。法医学鉴定实践中,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后常出现血栓、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由此引起迟发性脑梗死、颅内出血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目前国内对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引起死亡的研究以个案报道为主,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及案例报道,对此类损伤引起死亡的法医学特点及检查方法进行总结,发现颈内动脉系钝性损伤与头颈部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致头颈部超生理范围运动牵拉,以及颅底骨折切割等机制有关,多见于颈部机械性窒息、颈部按摩、车祸、高坠等案例。法医学实践中若遇到此类案例,常规检查未发现梗死或出血原因,应注意检查该动脉,正确分析外伤、疾病和死亡之间的关系。鉴于尸体解剖中完整暴露该动脉的难度较大,必要时可借助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定位,提高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少见,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遇到的10例伤害致死、致残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就其损伤形成原因、机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鉴定的规律特点,进行探讨.案例资料本文所报10例,系近年故意伤害致死或致残案件.提取的尸体脑组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3例进行了神经轴索特殊染色,最后认定系由于头颅外伤致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研究鼻部骨折的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指导法医临床检案之需要,本文拟从研究鼻部的骨性解剖结构及特征入手,分别就鼻部损伤致骨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CT断层扫描的临床诊断意义以及鼻部骨折的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原则等进行深度的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鼻部骨折如何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提出笔者的研究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手部结构精细、复杂,评定时需兼顾解剖结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手功能评定是法医学鉴定中的疑难问题。国内虽制定了评价手功能的标准,但缺乏具体、准确的指导性说明,实践操作性差,科学性难体现。笔者就《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损伤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伤残标准》)等标准,结合文献《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潼 《证据科学》2010,18(2):234-248
“开放式”解剖是法医学死亡调查中的传统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现在的断层扫描影像学技术已经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取代传统的解剖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个体的损伤或死后变化的二维或三维影像信息.可以充分而客观地反映如骨折、气体检塞、皮下气肿、气压损伤、腐败改变及器官损伤等。这些反映个体损伤或者死后变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法医学证据。而另一种影像学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查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及非外伤性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如何辨别生前和死后骨折形态的差异,如何调整生前死后变化的信号检查强度等方面。一直没有系统地研究报道。本文将综述有关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解剖方面的应用,引入“虚拟解剖”的概念.系统地介绍这种独立、客观和微创的新型解剖方式.并对其在法医学死亡调查中产生的影响做出前瞻性预测。可以预见,在今后大量、广泛的法医死亡调查中.“虚拟解剖”将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损伤和死亡的分析鉴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某些适用刑法条款或涉及民事赔偿的人体损伤,通常要进行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的法医学鉴定。在法医损伤鉴定的检案实践中,骨与关节损伤较常见。在多数情况下,伤者已由医院作出明确的诊断,已治愈或正在治疗恢复中。法医鉴定骨与关节损伤,主要是根据医院提供的病史资料,尤其是X线照片,结合对伤者法医学检查或复查的情况,对该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进行评定。由于人体正常解剖及变异、X线投照位置、组织相重影像及致伤作用力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给鉴定人带来认识上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人体骨与关节损伤的X钱诊断与复查中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特点,探讨如何利用临床资料,法医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对损伤和病变参与程度进行认定等问题。方法收集17例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对其年龄分布、损伤方式、损伤程度、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综合评定伤病关系。结果 17例案件以中老年为主。所有案例均存在椎间盘突出,损伤以过伸性损伤为主。按照影像学表现,将损伤程度和脊椎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综合计算伤病参与程度。结论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应综合运用临床资料、法医学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法医学死因鉴定、致伤方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方法以真实高坠死亡案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多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随后即行系统尸体解剖,分别比较影像学技术与尸体解剖在关键信息和细节信息获取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结果对于损伤死亡案例,影像学技术可以收集损伤、骨折、出血等关键信息,且具有预先探知、显示非常规解剖部位微小损伤等优点,对于细节问题显示尚存在不足,某些技术的法医学应用尚需进一步磨合。结论影像学技术应用可在致伤方式鉴定中作为法医尸体解剖的指导和补充,在特定情况下可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是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颅脑损伤生物力学分析存在技术手段陈旧、分析数据模糊等问题。基于影像学的虚拟解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具有非侵入、细节还原充分和力学数据准确等优点,在颅脑损伤生物力学分析中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提高鉴定证据客观性,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致死或引发的其他法律纠纷可能涉及法医学病理解剖或者法医临床学鉴定。在日常法医学解剖中时有遇到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法医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应当有风险识别意识,充分认识到在解剖、检查这类尸体时的被传染风险。法医鉴定人需要采取充分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新冠肺炎属于新型传染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信息资料更新快,鉴定中的信息参考要慎重选择。同时本文对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解剖中常见的职业伦理、知情同意、保险理赔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张锐 《证据科学》2004,11(4):294-295
实际检案中存在异体植入或置换术后损伤的要求进行法医学鉴定的情况,但因目前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等标准对该类损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鉴定有一定的困难。作者曾比照以上标准。对3例案件进行鉴定,使案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的要点。方法 对40例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案例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电生理(VEP)检查,视力接近正常或正常者进行视野检查。结果视神经损伤在眼外伤中占13.84%,多并发于颅脑损伤(65%),交通肇事致伤67.50%。伤者多表现为明显的视功能障碍(67.50%)。LED-VEP检查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严重者为切迹波甚至无波;视盘色淡或苍白,90.00%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结论 外伤后,LED-VEP异常、眼底视盘改变、瞳孔对光反射,以及视野异常是判定视神经损伤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马长锁  刘鑫  苏日莫  常林 《证据科学》2003,10(2):117-120
外伤直接导致血管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并不少见,对此根据外伤史、病历记录和检查可以做出明确的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评定.但是涉及继发于外伤、手术等情况的静脉血栓形成的法医学鉴定报道较少,而且鉴定有一定难度.本文试图通过4个具体鉴定案例,探讨此类法医学鉴定的特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在法医学鉴定中,头面部外伤致视神经损伤的案例并不少见。对于头面部损伤较重,尤其是眼部直接损伤的,其在法医学鉴定时不宜引发争议,但有些视神经损伤的伤者伤情特殊,伤后外伤貌似“轻微”,仅有上眼睑或眉弓部或眶部损伤,不伴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损伤当时因眼部肿胀而未及时检查视力,易被忽视和漏诊,随着病情进展,视力进行性下降,甚至形成视神经萎缩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此种情况被称之为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由于此类视神经损伤病情隐匿,在进行鉴定时容易引起较大的争议。笔者遇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余家树 《刑事技术》2003,(6):55-56,60
由于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机械性因素作用,可导致人体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以及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不同程度的丧失,因此,人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就成了涉及审理刑事、民事案件中人体损伤与残疾程度的评定,公正确定侵权行为人所应承担合理赔偿的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研究人体损伤与残疾程度的评定是法医学、伤残赔偿学的迫切需要,并且对人身损伤与伤残赔偿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刑事技术2003年第1我国人体损伤与伤残程度鉴定的现状当前,人体损伤与伤残评级鉴定人员分专业司法鉴定人员和未实行司法鉴定人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治疗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利用MSCT与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虚拟解剖,因为具有非破坏性、可显示特殊部位损伤形态、分析快速且便捷、便于证据保存和出示等特点在法医学尸体解剖中日益凸显优势.在法医损伤学研究及实践鉴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利用MS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锐器伤、钝器伤、高坠伤、交通伤等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实践检案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探讨多层螺旋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法医学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法医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对周围神经损伤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的158例法医学鉴定案件,对其个体特征、损伤情况、鉴定结果、夸大与伪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58例"周围神经损伤"案件中以男性、青壮年及无业人员多...  相似文献   

19.
眼损伤在活体法医学鉴定中比较常见,居第4位鉴于国内眼损伤法医学鉴定文献较少,现将我室几年来所鉴定的134例眼损伤的统计资料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文所报告的134例眼损伤,为1984年11月至1988年10月我室受理的眼损伤鉴定案例.全部材料均根据伤后病志和鉴定时的检查所见及鉴定结论列表,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朱俊艳  陈腾  孔晗  朱杰 《法医学杂志》2007,23(3):231-232
对于眼部损伤,法医学鉴定的焦点往往主要集中在对视功能的检查上,以明确被鉴定人损伤后是否存在夸大视力障碍程度或者伪盲现象,针对盲人眼部受损后,如何进行损伤程度鉴定的案例以往文献报道较少[1,2],是临床法医学鉴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作者遇到一例,法医鉴定时争议颇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