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翻译界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流派的学者对翻译标准提出了不同观点.西方译者重"对等",中国译者重"信",在本质上都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某种翻译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学者特定的翻译实践对象,只有在特定文本类型中才具有典型意义.文本类型理论根据文本功能将文本划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三种,强调译文本在译语文化中的功能.分析了法律文本的类型、特征,认为不同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使用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入诉讼程序的法律案件不断增多,且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司法机关因司法资源有限,各方面准备不足,影响了《宪法》及其他法律关于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这一权利在侦查、检察和审判的过程中的严格实施,并存在制度的、结构的和法律技术的严重缺陷。着力解决当前缺少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律人才、少数民族法律翻译职业化不足、少数民族法律翻译用语统一标准难等问题,亟待从制度、程序和组织上,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法律翻译、法律双语人才引入机制、法律翻译职业化的政策法律,建立起双语法律人才库的培养机制,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法律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法庭口译是翻译服务在我国司法领域的精细化和专门化实践,是横跨翻译和法律两大领域的职业活动。法庭口译职业资格的设定应兼顾翻译职业和法律职业的双重特征,既涵盖它们的共性,也吸纳它们的个性。我国法庭口译在准入门槛方面存在着立法空白、认定标准不一致、培训认证与工作内容缺乏衔接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确立和制度细化加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人际交往行为有其一定的规范来规范、制约。在哲学视域下,无论是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译者的选择还是从翻译的主体来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音 《中国民政》2002,(3):23-24
当前,不少同志感到民政法制建设难度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一是法律法规尚未覆盖民政所有业务,甚至有的主要业务还没有法律规范;二是民政法律法规滞后,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三是民政执法缺乏刚性,软约束多,硬约束少。这些问题,不光在民政部门存在,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部门法角度,探讨民政部门的法制建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部门法的含义及特点所谓部门法,也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制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二:一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  相似文献   

6.
正每到年末岁初,各级人大都会面临如何选择和怎样确定年度监督议题的问题。那么,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工作机关,每年的监督议题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和确定,具体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原则重点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和探讨。一、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的选择途径根据监督法和人大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各级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广告翻译的"不对等性"与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璐 《青年论坛》2006,(2):105-108
由于受法律体制、市场策划、语言体系和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局限,在中英文广告翻译中存在很多不对等的情况,也就是英文中所说的"untranslatability".在翻译研究领域中,专门针对广告翻译的著作相对较少,然而这并不是说广告翻译就完全无章可循.广告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对于解决在广告翻译中遇到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所造成的不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它是评估广告译文好坏的最佳标准.  相似文献   

8.
刘汉军 《新东方》2009,(12):50-54
所谓翻译,是按社会认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在形式上是不同语言字符的转换,在内容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各种表达方式都是其所属的系统中的符号。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东·波波维奇认为“翻译活动乃是符号的操作”。也就是说,翻译是把一种符号系统转换成另一种系统。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9.
译学辨误     
颜方明  范武邱 《求索》2005,(10):184-185
一“翻译学”与“翻译”、“翻译理论”之误读“翻译学”本质的争论,主要集中于:科学,艺术,或技术。自从有翻译活动以来,译者们就认识到翻译之艰辛。对于译者来说,要把原文信息与原文语言结构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必然会在如何恰当转换两种语言的符号方面碰到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从这一点来考虑,翻译是很接近于实用性操作“技术”的,现在很多翻译实践家都还持这种观点。当然翻译界更多的人不断提出翻译是再创造的艺术活动,译作有其独创的艺术价值,译文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到了二十世纪中期更是有人把翻…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译者"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以及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的过程,这种适应和选择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时,为传达这些词特有的文化内涵,译者至少需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才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出现在政治文献当中。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翻译必须反映语言的这种变化。如何使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能"与时俱进"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问题。在这些文献的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时要注意译文应作出相应的变化,对一些透射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而产生新含义的词汇的不妥译法应给予及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2.
李剑 《青年论坛》2009,(5):130-131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它的非文学翻译,它是审美的翻译,它是对原作的真实再现,又是译者的创造性活动。再现原文,靠得是语言,而语言问题又是翻译文学作品的一大难题。文学翻译要把握住原作语言的特色和节奏,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生动、准确。  相似文献   

13.
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与法律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辉 《人大研究》2012,(1):32-34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都通过若干“决定”、“决议”,这些“决定”与“决议”在性质上是属于法律、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还是其他性质的决定,无论是宪法还是其他法律(如:立法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监督法等)都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实践中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等在工作中掌握。  相似文献   

14.
宋小英 《前沿》2013,(16):136-137
词汇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因而,在翻译活动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各种各样的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汉维语词汇词义的对应关系,据词义关系,运用补偿手段在词汇翻译中对汉维语词汇进行翻译,以达到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又叫权益公开,是指一个股东(包括与其一致行动的人)持股数额一旦达到大股东的持股标准,就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开其持股状况。此后,其持股数量的增减变化每达到一定比例,都应依照有关法律予以公开。在《证券法》的其他条文和《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第5号)》都对“收购报告书”即收购要约的披露时间、内容、程序和形式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这些规定中有不少需要完善和探讨之处。下面,笔者将就其不足以及如何完善加以探讨。一、关于股东持股及变动报告制度根据《股票条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合法性、民主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制定村规民约时一般应按照如下八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宣传发动。村民是制定村规民约的主体,因此必须让村民知道、理解并积极参与。为什么要制定村规民约?主要步骤是什么?哪些应写、哪些可以不写?制定以后怎样执行?这些问题都要让村民了解清楚。村委会要在县、乡两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广播、开会、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也可以结合日常普法工作,向村民讲解涉及农村的法律政策,讲解村规民约的性质、意义及与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让村民知道的是,村规…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对“法治”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何谓“良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律具有告知、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诸项功能。为实现这些功能,立法中对相关制度的规范性、确定性的表述,应当是评判一部法律是否为“良法”的基本标准,也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需要在相对较少的课时内传递大量的法律知识,并培养运用这些法律知识解决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法律问题,这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引入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9.
谢霞 《前沿》2013,(14):130-131
作为一个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学翻译是一项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即社会文化因素对文学翻译有着极为重的影响。本文在从翻译对象选取、社会意识形态作用等宏观层面探讨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影响的基础上,以个别文本翻译为例简阐释社会文化对翻译策略、词汇使用等微观方面的具体操纵表现。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法律语言以其特有的文风和格调 ,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体。而立法语言作为法律法规内容和条文的外在表现形式 ,对语言体式的选择运用是由法律规范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笔者认为 ,立法语体具有以下特色和风格。(一 )准确、规范准确 ,是法律语言尤其是立法语言的生命 ;规范 ,是法律本质的内在要求。所谓准确规范 ,首先是立法的词义、语义准确 ,不生歧义。法律规范的任何含混或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