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准确定罪.精确量刑.是国家发动刑事诉讼的司法追求。刑事裁判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刑罚的罪刑法定及罪刑相适应原则.因此量刑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题中之义。纵观各国量刑程序.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分离式定罪量刑程序.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体化定罪量刑程序.都力图通过控辩双方的有效辩论来实现量刑程序的公开公正。在英美国家,刑事审判设置了独立的量刑听证程序.包括检察官、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被害人和中立的社会调查机构都充分参与并影响干预法官的量刑决策过程。而在大陆法国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全新的司法活动,量刑规范化改革源于中央提出的"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本文立足于量刑程序规范化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从量刑程序的公正、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控辩双方对量刑程序的充分参与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等角度论述其在保证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依法审理,规范量刑,严格执法,保证个案的公平正义,进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司法昌明、实现司法公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量刑程序改革一直把重点放在检察机关与法院活动的变化上,却忽略了被告人对于量刑程序的参与。被告人参与到量刑程序之中不仅能有效地制约法官量刑裁量权的行使,其本身的参与也正是程序正义的重要表现。刑诉法的修改与"两高三部"颁布的量刑规范意见一同为被告人参与到量刑程序中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基础。被告人积极参与量刑证据收集时,法检也应当履行适当的义务。同时法院对量刑程序应当适用变通的证据规则与证明标准,这样才能使被告人真正参与到量刑程序中来,并有效地促进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4.
实现量刑公正需要独立的程序保障。更应当按人权保障的要求来构建程序。并塑造公开、参与、商谈对话、论辩的基本理念。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立法上没有规定专门的量刑程序。实践中量刑未经当庭调查辩论、量刑结果形成过程透明度不高、判决后缺乏充分说理。并分别导致司法的各个环节重定罪轻量刑,被告人、被害人事前无法预测量刑、事中无法影响量刑、事后无法了解量刑等违背人权保障理念的现象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坚持程序公开、辩论、保障原则下。将定罪和量刑分阶段进行,建立专门的量刑程序。其内容包括实行吸纳量刑建议、量刑答辩、量刑庭审、量刑听证、判决前调查等五大制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受“重定罪、轻量刑”、“重实体、轻程序”等传统刑事司法观念的影响,审判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对定罪问题较为重视,定罪要经过严格的审理程序并在控辩各方的参与下进行,而量刑问题则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往往是由法官或合议庭在办公室或合议室进行“后台处理”,由此导致量刑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二五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健全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以此为契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开始对量刑程序问题进行探索,并出台了量刑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6.
以充满正当精神的程序规则保障量刑权利,以符合科学理性的程序设计实现量刑公正,已经成为量刑改革的基本共识。但关于量刑改革的具体方向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学者认为量刑建议权是诉权,量刑建议是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应当采用控辩对抗的庭审方式,以公诉权制约量刑权,将量刑程序构建为一场独立(隔离)的量刑诉讼,最终实现诉讼状态的回归。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说,量刑程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职权式的听证程序。为了探索符合  相似文献   

7.
《检察风云》2014,(15):76-77
为了保证法官的综合素质,各国除明确规定了法官的准入门槛以外,还设计了复杂、公开,且吸收社会各界和政府机构广泛参与的法官选任机制,力图通过选举、听证、任命等各种方法,确保候选人不仅具有表面上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而且具有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广博的知识结构等深层次的内在素质。与此同时,法官能否做到独立司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选任机制设计的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8.
量刑均衡要求对所有量刑情节和危害程度均予以法定化,并且排除犯罪所处的地域、刑事政策对量刑的影响.然而,量刑均衡不仅违背了刑罚的特殊预防的目的,而且也不可能实现司法公正."电脑量刑"的实践证明,量刑也不可能达到人们所希冀的那种"均衡化".实践中的量刑失衡现象,主要是由于量刑规范和量刑程序的缺陷导致的法官随意性过大造成的.因此,只有通过完善量刑规范和量刑程序,才能减少法官量刑的随意性,从而避免量刑失衡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刑事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部门对如何避免量刑不公以及增强量刑结果的公众认同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内容看,大多数都是从制定量刑基准、量刑指南(量刑规则、量刑手册)、运用“电脑量刑”、改进量刑方法等实体法的角度加以探索,较少从量刑程序角度进行探讨。实践证明,这种“实体措施”式量刑改革或许可以减少法官的恣意,增强被告人对自己结果的可预测性,但仍然无法体现人权保障的真正内涵,充分彰显量刑的正义。这也是美国为何有了被许多国家争相模仿的《量刑指南》,可还是少不了量刑听证、量刑调查等程序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对…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史栋梁 《北方法学》2012,(6):127-135
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是制约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量刑公正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某基层检察院量刑建议施行情况调研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实务界对量刑建议采纳率存在误读、程序设置背离诉讼效率、辩护权并未加强、量刑建议中的刑期计算存在不合理性和不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应以公正和效率两大诉讼价值为主线,寻求解决我国检察官量刑建议实务困境之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量刑中的自由裁量与程序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有助于实现个案公正,但必须从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两个方面对量刑自由裁量权加以规制。目前,量刑程序的完善与否已成为攸关量刑规范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我国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应坚持定罪与量刑的适度区分,确保量刑公开、透明,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量刑辩护权,注重从庭审前程序、庭审程序和庭审后程序三个阶段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贾志强 《当代法学》2023,(5):124-134
以刑事速裁程序试点作为时间线的起点,我国量刑协商程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速裁程序的附属要素到目前“听取意见”程序的发展轨迹。目前冠以“听取意见”之名的量刑协商是一种嵌入式的程序模式,即将量刑协商嵌入到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之中,且是一种“背对背”的异步协商,即检察机关、犯罪嫌疑人、律师无法同时出现在一个特定的协商时空之中。该程序模式与量刑协商的应然要求仍存在差距,并未提供相匹配的协商程序空间。协商内核与程序外在应相统一,跳出嵌入式异步协商程序模式的藩篱,迈向独立式的同步协商程序模式应是我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从全域适用到适当限定案件适用范围,从律师参与到作为协商主体参与,从排除法官介入的“线型构造”到法官适度介入的“三角构造”,是该模式框架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量刑信息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保量刑信息得到全面、准确的调查,是量刑程序改革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迄今没有引进"量刑前报告"的可能性,也难以将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推广到"成年人案件"的量刑程序之中。在量刑建议制度的推行中,一直存在着"重量刑结果、轻量刑信息"的问题,而律师在从事量刑辩护过程中也对量刑信息的搜集不予重视,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被害方对量刑程序的参与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可以向法庭提供新的量刑信息。为实现量刑裁决的公正性,为了使法官在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受到有效的规范和制约,法院有必要对量刑信息的调查确立更为合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余海燕  唐娟 《法制与社会》2010,(11):114-116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在2009年3月25日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中指出:“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职权运行机制。”《纲要》对刑事审判制度提出了新要求:规范法官自由载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研究制定Ⅸ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法官的能动作用是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在强化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我国法官自由栽量权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确立法官客观公正的形象与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量刑程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最高法院所推动、各地法院所试点的量刑程序改革,正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走出这种困境的主要出路在于通过建立控辩双方的诉权制约机制,使得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受到公开、透明和对抗式的诉讼程序的制约。为此,应当改变那种数量化的量刑制度改革思路,使得量刑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在对抗化的法庭审理中得到检验,使得量刑情节对于量刑裁决的影响也得到恰如其分的法律评价;同时,量刑程序改革还应注意避免量刑程序的公开化的改革损害定罪程序的公正性,防止量刑程序改革可能带来诉讼效率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是量刑程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试行效果看,这一制度设计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境。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发表量刑意见预留了足够空间。未来应区分"被害人影响陈述"与被害人的量刑意见,处理好被害人的量刑意见与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量刑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刑事立法对量刑程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反映了社会对定罪与量刑的态度差异。近年来的量刑程序改革富有成效,但有关量刑程序的认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歧也不少。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立足我国实际,应当从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保障被害人和社会力量依法参与量刑活动、完善量刑证据规则、建立量刑说理制度、完善量刑监督制度、建立庭前定罪量刑协商制度或者信息交换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量刑程序。  相似文献   

18.
智能量刑算法的司法适用,既推动了我国传统司法的结构性转向,又开拓了"同案同判"的技术化裁判路径.这主要归功于智能量刑算法的主体性逻辑、量化规范逻辑以及经验规范逻辑.但结合当前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反馈却发现,暗箱裁判、算法歧视并非当前智能量刑算法司法适用的最大难题,反而是公众的可接受性、经验归纳的周延性以及"系统性偏差"等难题极大地困扰着算法裁判的实践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动智能量刑算法的司法适用,我国应在现行司法程序的基础上,建立司法听证程序、算法选择程序、算法判决申诉程序,并面向三类刑事变通事项建立主审法官的伴随性审查程序,以消除智能量刑算法的技术性缺陷.  相似文献   

19.
听证制度集中体现了司法为民、参与社会治理、协商性司法等新时代检察制度属性,具有检务公开、程序正义、化解矛盾的重要司法价值。《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的出台,不仅契合了实践的丰富样态,且为实践提供规范指引和职权要求。检察机关在听证工作中应当适度限制听证范围、兼顾公正与效率价值、以实质化为导向、尽可能参考听证员意见,进一步解决好听证程序中的经费保障、矛盾外溢、关联机制的良性互动等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20.
定罪的准确与量刑的适当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整个刑事审判工作的衡量标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重定罪、轻量刑传统思想影响下,忽视量刑问题。量刑不公引发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引发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一些典型案例量刑的公正性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量刑模式缺乏一个良好的程序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可能性大,难以保证量刑的公正。近年来,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构建独立量刑程序成为解决量刑不公问题的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