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刘冰 《海峡法学》2012,14(3):59-63,71
频繁爆发的极端天气,使得全世界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异常,为此,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应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框架公约来应对气候变化。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德班气候大会上与会各国并未实现这一愿望,相反,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为由,意欲推行碳关税以达到减轻自身承担减排义务的目的,而以WTO基本规则作为考量标准,碳关税的征收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等重要规定,并且无法通过GATT第20条一般例外的审查,其本质为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帅妮 《法制与社会》2010,(23):182-182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需要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及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落幕,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背景下,气候变化与贸易,成为贸易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而"气候变化"与"贸易"这两个貌似没有直接联系的概念在本质上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即将到期,发达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不断出台或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措施,气候贸易措施有单边化的趋势.尽管单边的气候措施与贸易自由的冲突会日益明显,但是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寄望于GATT第20条例外条款寻找缺口.从规则上来讲,GATT第20条为援引例外设定诸多限制条件,发挥社会利益与贸易自由的平衡作用,但是由于措词模糊,第20条的适用更依赖于个案的司法平衡,为适用结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本文结合WTO经典案例,深入分析GATT第20条的限制条件,剖析司法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多边机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现阶段化解各种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京都议定书》之后的气候变化国际应对机制尚未建立,而当前位于低洼地区的岛国已经面临被迫举国迁移的严重威胁,"气候难民"一词应运而生。但"气候难民"能否获得"公约难民"的资格和待遇,能否获得有关的救济和保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审判》2010,(1):102-102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光伏产品受到欧盟的反倾销调查的本质是全新的、正在发展的贸易壁垒,它标志着贸易全球化在人类进入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时代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障碍.这样的“气候贸易壁垒”如果越演越烈的话,各国可能会踏入气候贸易壁垒的泥沼.在复杂的政治、经济、国际法情势下,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可能是极其危险和负能量的,而坚持多边主义的国际法规则可能才是解决当前国际贸易困局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已开始对现有的以化石能源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成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变化公约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8.
《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即将到期,发达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不断出台或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措施,气候贸易措施有单边化的趋势。尽管单边的气候措施与贸易自由的冲突会日益明显,但是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寄望于GATT第20条例外条款寻找缺口。从规则上来讲,GATT第20条为援引例外设定诸多限制条件,发挥社会利益与贸易自由的平衡作用,但是由于措词模糊,第20条的适用更依赖于个案的司法平衡,为适用结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本文结合WTO经典案例,深入分析GATT第20条的限制条件,剖析司法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多边机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现阶段化解各种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静 《研究生法学》2010,25(3):107-118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2009年12月7日至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讨论《京都议定书》终止后,各国减排责任的承担问题,旨在制定一个含有约束性承诺的多边协定,来确定2012年以后温室气体减排的框架。但本次大会并未达到全球各国预期成果,仅达成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协议。然而,本次大会召开之前,许多国家已在起草其本国的气候立法,表达各自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立场。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表示,若无法达成新的气候变化框架,将会采取单边的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预防“碳泄漏”。这些贸易措施被笼统称为碳关税,被认为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那么,大会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气候变化协议,这两个国家是否会采取“碳关税”?需要拭目以待。但笔者认为,目前有必要对这些国家准备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做好前期准备,从而能够从容应对。通过收集大量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所谓的“碳关税”,实质是一种基于碳的边境调节措施,主要包括与碳税有关的边境调节税和排放许可配额。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与碳税有关的边境调节税,包括对进口的国外碳密集型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对出口的本国碳密集型产品进行减免税或退税。笔者在介绍碳税概念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对GATT第2条、第3条、第20条以及SCM协定相关条款的解读,初步探讨了与碳税有关的边境调节税与WTO规则的一致性。总结认为,在WTO框架下是可以采取与碳税有关的边境调节税的,但是如果实施方式造成了不合理的歧视或变相限制了国际贸易,则违反了WTO规则。单边措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加强世界各国的共同合作,即使采取与碳税有关的边境调节税的也需要制定一个国际协定,不能成为个别国家保护本国脆弱产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叶辉华 《河北法学》2015,33(3):162-170
基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转让和传播气候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现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阻碍了气候技术的有效转让,发展中国家获取气候技术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巨大.调适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以法律生态化为调适原则,以利益平衡为调适法理,以强制许可为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率先的和主要的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迟迟不与发展中国家就气候环境保护的核心条款达成协议,甚至推行单边主义和争夺国际环境公共权力,导致发达国家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未能有效实现.制度上的完善设计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是实现发达国家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祖林 《时代法学》2007,5(5):77-80
商业广告的内容,既可以因符合"具体确定"、"表明一经承诺即受约束的直接交易意图"和"包括将要制定合同的主要条款"三项条件而成为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可以因符合"具体确定"的单项条件而转化为合同条款具有法律约束力,还可以因"招致对方合理信赖而生损害"直接发生法律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虽然指明了商业广告的内容可以在符合条件时视为合同内容,但在条件的限定上出现了理论错误。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17,(5):27-31
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看,《宪法》是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的根本法,但其依据是非常薄弱的;《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等宪法性法律是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的法律依据,但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的权威性、可行性、约束力还有待证明;WTO规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的国际法基础,但其作用的范围有限,仅限于贸易及其相关领域;中英、中葡《联合声明》是历史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没有法律效力;CEPA及其补充协议是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的软法基础,但其实施机制仍未建立,从而影响其实效。  相似文献   

14.
全球的气候变化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世界各国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2013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这是各国召开的第19次气候大会。从19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发展中,虽然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对于气候环境保护方面的所做的努力和成果,但气候环境保护的进程相当缓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减排措施、标准等尚未达到共识,气候保护存在实施困境。因此,应从中找到实施困境的核心问题,积极推动各国协调合作,为解决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问题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健 《法制与社会》2014,(12):30-31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对林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保护措施和行动,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但我国林业发展道路曲折,法制建设滞后,森林法作为调整林业建设发展的基本法,已远不能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本文在探讨了森林法应对气候变化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围绕气候减缓和适应而修改和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吕丽  王侃 《法学研究》2000,(4):152-160
历来学者多认为汉魏晋时期的比是比附。本文对大量文献史料中的比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比不是比附而是在各方面有普遍约束力的成例 ,其中经过汇编的某些比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例。  相似文献   

17.
陈红彦 《法学》2020,(2):156-171
我国要引导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就应该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巴黎协定》之后,"自下而上"的UNFCCC外制度将快速发展,我国的气候话语权建设也不应只局限于UNFCCC,而应适时拓展。缘起于发达国家话语需要的自由贸易协定新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欧盟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符合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方向,《巴黎协定》的若干新规定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背书。虑及我国在气候和贸易问题上所具有的实际影响力,适时将气候议题引入我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气候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具体内容的构建方面,应注意维护联合国制度的核心地位,促进低碳产品和技术贸易的自由化,强化气候领域的环境合作,有效提升我国对国际碳市场的话语力量。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应成为后期气候谈判的正式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哥本哈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虽然没有达成最终的实质性协议,但却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必须依赖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并研发更新现有的环保技术并加以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气候的变化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它们不仅应给予发展中国家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再认识——哈特国际法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哈特关于国际法的法律性质的论述,着重通过剖析义务与制裁、义务与主权、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来揭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似性,最终得出结论:国际法是法,但只是约束力不及国内法的“原始法”或“弱法”.作者认为,哈特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国际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它是对凯尔森观点的“否定之否定”,发展了分析法学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徐祥民 《中国法学》2023,(5):171-190
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由不断加强的人类活动影响力与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引发的气候异变后果。气候共同体是阻止气候异变后果、争取气候稳定利益的共同体。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历史排放量解释和优先需要解释没有为共同体成员国家共同争取同一利益的行动作出合理说明。气候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法理应当是“各尽所能、能者多劳”。气候共同体成员间分配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依据应当是成员国家“各自的能力”,即包含已然发展成果和未来发展条件两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判断发展状况的法理依据是以自然人平等为基础的发展权。我国应当按照自身发展状况为应对气候变化多作贡献,同时动员其他国家承担与其发展状况相一致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