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惩办难点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金融犯罪中的典型罪名,也是目前发案率较高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之一。这类犯罪对社会金融秩序以及民众财产造成严重破坏,其犯罪手段多以网络作为融资平台,作案手段形成犯罪与投资者及司法机关的空间隔离,呈现出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融诈骗犯罪是经济犯罪活动中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犯罪。文章分析了近来金融诈骗犯罪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与特点,以及当前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到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重要性,加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等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诈骗犯罪是所有以诈骗方式危害金融秩序犯罪的统称,是金融犯罪的一种。它兼有金融犯罪和诈骗犯罪的特征。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和诈骗心态的复杂性,是公安机关打击这类犯罪在执法上的难点。如何准确认定金融诈骗犯罪,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司法实践问题。 一、认定金融诈骗犯罪的基本要件 金融诈骗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金融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根据刑法学的客体分类法,这一特征从本质上决定了它是金融犯罪的一种,而不隶属于诈骗犯罪。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习惯把它与传统诈骗相比较的思维定势,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值得警惕的是,直接危害金融的犯罪有增无减,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犯罪分子在货币资金的融通过程中,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从事金融活动,破坏金融秩序。这种犯罪直接针对金融的犯罪与经济犯罪在逻辑上是种属关系,因而智能性、贪婪性、隐蔽性是该类犯罪的一般特征。这类犯罪行为对金融秩序的破坏,不仅体现在对银行资金的安全的损害,而且还会破坏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诚实信用原则及彼此间的信任,甚至动摇制度的根基,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除了具有经济犯罪的一般特征之外,危害金融犯罪还有自己的特点。北京市…  相似文献   

5.
金融传销犯罪的迅猛蔓延已严重危害我国金融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在司法实践中,打击金融传销犯罪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各地公、检、法等部门对金融传销犯罪的案件定性、法律适用、证据规格等意见难以统一,常归于普通传销、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罪名下,造成定性不准确、责刑不一致、打击不力等司法困难。金融传销犯罪独立成罪应成为立法的重点之一,从罪名、情节、刑期等全方位进行法律规制,以使这类严重刑事犯罪不再游离于刑法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金融计算机犯罪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高科技智能型犯罪。它具有内部专业人员作案多,且作案方式特殊,隐蔽性强,社会危害性大等特点,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开展对此种刑事犯罪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仅对金融计算机犯罪的主要方式和原因加以探讨。 一、我国目前金融计算机犯罪的 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现象中危险心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的一种心理历程因刺激和特定经历而出现了某种心理发展的抑制、偏执、结滞状态,由此出现异于他本人常态的行为表现并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这就是因危险心结而出现的犯罪心理现象。因危险心结犯罪者不同于有危险人格的犯罪者,他们曾有正常生活轨迹,他们的犯罪具有让人意外性、突发性、甚至变态性。研究这类犯罪心理现象对于预防这类犯罪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存在着假借金融平台外衣、利用随机数据团组、责任影响因素多元、社会危害组成复杂等特点。当下金融诈骗犯罪唯数额论的单一构罪标准存在着无法全面反映金融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无法应对风险社会下的新型风险、刑法条文内部规定欠体系化等明显缺陷。基于此,对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进行修正、构建金融诈骗犯罪多元化构罪标准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在修正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时,除了数额因素外,还应当关注金融诈骗行为的影响范围,以及加重情节中的其他认定因素。同时,以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构罪标准的修正为切入点,刑法应当对大数据时代新的犯罪形式、态势进行充分的回应,从改变金融刑法的立法范式、注重对涉数据犯罪链的整体打击、提倡"软法"之治与刑法谦抑性的坚守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在助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监控薄弱地带也容易滋生诈骗犯罪。当前互联网现金贷沦为骗贷犯罪重灾区,骗贷犯罪呈产业链化发展趋势,不仅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也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公安机关打击此类新型犯罪尚存在技术复杂、法律规制缺失、监管存在漏洞、联动机制缺位、监管乏力等问题。对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治理,需要采取多元治理方式,包括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相关立法,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加大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以及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入世后,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犯罪相应激增。金融犯罪的产生发展历程演绎着金融犯罪受金融业发展左右的客观规律,为此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金融犯罪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而从金融犯罪国际化趋势中我们又寻求控制预防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涉外金融活动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涉外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涉外金融犯罪有着独特的特征、成因和条件,构建预防和控制金融犯罪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2.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制度设计欠缺、执行不力、检查不严是重要外因。如何预防财务人员特有的职务犯罪问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监察部门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合同诈骗和金融诈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其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于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合同诈骗与金融诈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标准及其适用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涉税犯罪的特点及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军事等职能的经济保障,是贯彻落实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经济杠杆。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国家强盛、国防稳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涉税犯罪严重破坏国家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危害国家财政和国库安全。深入研究新时期涉税犯罪的规律特点,全面梳理税侦工作面临的问题,严厉打击涉税犯罪,确保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是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农村金融的现实问题和既有理论研究、政策主张的不足,将农村金融置于农村经济系统和整体金融系统之中,描绘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随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具体路径。新时期发展农村金融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和依托,以市场化为目标,以商业性金融为方向,以业务为纽带,通过合作性金融改制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商业性金融服务农村的倒逼机制。在发展农村金融过程中,要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商业化,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金融犯罪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部位和动脉系统,所以,比一般经济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经济破坏力,尤其是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成为近年来发生在金融领域内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性严重、在金融犯罪中增长最快的高频犯罪。文章从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多个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金融机构完善信用卡管理与防范制度、有利于公安机关提高侦破诈骗类案件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17.
金融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金融犯罪呈上升趋势。金融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遏制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18.
渎职型金融犯罪案件 ,是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 ,对金融犯罪案件进行划分而归纳出的一类案件。由于对犯罪手段作了特殊的界定 ,为此类案件侦查研究开辟了独特的视角。分析渎职型金融犯罪案件的种类 ,归纳其特点 ,从而为公安机关侦查渎职型金融犯罪案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金融犯罪的共同犯罪数额应根据主犯与从犯分别认定,金融犯罪的共犯身份应根据必要身份和任意身份的不同性质分别认定,金融犯罪主观方面的“明知”和目的应根据刑法总则和分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具体案情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