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华佗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眼科、砭石、按摩、气功、精神、药学等,无不臻其神妙。外科尤为擅长,施针用药,简而有效。对“肠胃积聚”等病,他创用的“麻沸散”,给患者麻醉以后,施行腹部手术,反映了我国医学在公元二世纪时,在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上已有相当的成就。他行医各地,声名颇著。还创“五禽戏”,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惜乎他的生平事迹、医疗方法等,流传不多,又加后代医家不断地加以依托,以致很难知道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曾花了40年  相似文献   

2.
华佗的籍贯早在《三国志·魏志》和《后汉书》以及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明确记载为“沛国谯人”(今安徽省毫县),千百年来为世所公认。华佗死于东汉献帝建安7~12年(公元202~207年)之间。编《三国志》的陈寿生于蜀后主建兴11年(公元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7年(公元297年),张华(公元232~300年)与之同期。他们与  相似文献   

3.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4.
华佗系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是我国药物麻醉剂的奠基人。据《三国志》记载:“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现就“麻沸散”及其演变作一探讨。一、关于“麻沸散”的药物记载“麻沸散”的名称首见于《三国志》。虽有成功病例记载,但无“麻沸散”药物组成。后世医家根据师辈留传,补注“麻沸散”所含药物者较多。现举例如下: 1.《华佗神方》麻沸散方: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水煎服一碗。  相似文献   

5.
宏观调控,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虽创造过几多辉煌,却也经历了无数次危机。尤其是爆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那场经济危机,至今西方人谈论时还心有余悸。 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1世纪,真正觉醒的中国人,按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市场为取向,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逐步发挥出来,极大  相似文献   

6.
《新月》杂志在 2 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为中国书评事业的发展做出过许多尝试和贡献。 2 1世纪的今天 ,书评事业的发展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所做过的努力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日前撰文,提出要“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橄榄型分配格局”,这可以说是抓住了中国问题的要害。因为很显然,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细细想来,其实都是和贫富差距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句在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的说法,不仅写入了相关的政治读物和一些学术著作,而且已经成为确定的“知识”定格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历史记忆中。但是对毛泽东究竟是在哪里说过这句话,却有两个不同“版本”的答案:一是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说,二是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说。其实,毛泽东无论是在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是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都没有说过这句话,他只是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过“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是民族范畴,“中国人民”是政治范畴,两者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印度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说过:印度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类似之点”。邓小平讲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印度前总理贾.尼赫鲁也说过:“印度和中国尽管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但非常相像”。的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可比性,人们总喜欢将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现在又都成为世人注目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同被视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低谷,亚洲却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增长———中国…  相似文献   

10.
乱世出“英雄” “五四”前夕,中国社会正处于中国人所谓的“乱世”。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没有给人民带来向往已久的民主与自由。国内,北洋军阀轮流坐庄,“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使中国政治进入一个空前黑暗的时期,统治日益腐败;国外,西方列强一天未曾放松过对中国的侵略,日本更是悍然提出“二十一条”。写在有兵舰、机枪水印的纸张上  相似文献   

11.
《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一书,托名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书前有托名孙思邈和徐灵胎的序各一篇,并有自称“上海古书保存会”的沈骧的序文。1922年由上海大陆图书公司首版发行,三十年代又多次重印,曾风行海内。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渊源中日两国,一海之隔,医学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把中医学称为“汉方医学”,或以“东洋医学”之名来概括起源于中国、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方传统医学。据史家考证,在日本神祗至大和时代前期(公元前1世纪),是日本固有医术(草昧时期)。大和时代(公元533年)起传入三韩医术(古代朝鲜马韩、弃韩、辰韩的统称),即“韩医方”。公元3世纪起(相当于我国东汉时代),日本与我国开始文化往来,公元6世纪中下叶(相当于我国南北朝时代),我国吴人智聪携《明堂图》及药书160余卷东渡,这应该是中国医学传日的开始。而日本史家认为中日医学交流始于公元7世纪,那是根据倭直福因和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群体又称非正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正规组织而言的。它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通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自从美国管理理论家、社会学家梅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著名的“霍桑(工厂)实验”中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一直成为组织管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79年,香港中外出版社出版了《华佗神方》一书,共22卷,301页,落款:“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开卷还有“徐(大椿)序”、“沈(骧)序”,尤其“徐序”似更令人足信。此书销路甚广,不仅港澳,而且国内不少图书馆也纷纷订购,不少读者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急欲看看这部所谓“始得复出于世”的华佗“秘籍”。 果真它是已被湮没一千七百多年的华佗“秘籍”?查阅《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本草纲目》皆载《华佗方》10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载《华佗药方》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华佗药方》一卷。而这些书,早已佚了。《中国医籍考》云!“《华佗方》,《隋志》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伤寒诊疗,东汉末年有两个学派——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虽然将《伤寒论》看作“众方之祖”或“有法有方之始”是中医史的一个传统观点,但考证结果表明“华佗辨伤寒”才是中医史上第一个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在症状辨析、病理、病程、治则、方剂等方面,张仲景对华佗学派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张仲景还严肃批判了华佗学派庸医的误治言行。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的关系类似于纽科门蒸汽机与瓦特蒸汽机的关系。张仲景的伤寒诊治水平显著超越了华佗学派的水平,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华佗学派首创中医伤寒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之历史功绩。对于中医史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争鸣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扁鹊学派和黄帝学派的争鸣、张仲景学派和华佗学派的争鸣就是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6.
据《寒柳堂集》《癸辛杂识》《云笈七签》《赤凤髓》等文献,结合历代史方志,对华佗医事再行补充考证。华佗医案记载以《三国志》《后汉书》《华佗别传》为主,9种文献共载31则。华佗医著载14种,即《华佗内事》《华佗察声色要诀》《华佗望形察色并三部脉经》《华佗枕中灸刺经》《华佗方》《华佗内照图》《华佗服食论》《华佗书》《青囊书》《急救仙方》《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华氏中藏经》《华佗外科方》《华佗济急仙方》。《癸辛杂识》载麻沸散主药可能是西亚产植物“押不芦”。参照《云笈七签》动作要领和《赤凤髓》中的重点动作图示,论述五禽戏的各式要领和具体动作。根据《中藏经》中所述地名、部分中药名称和使用情况以及篇章内容文义,认为存在六朝及两宋手笔痕迹,其版本分为仓司本和楼群钥校注本两种,苏州周锡瓒以新安吴氏刻本补其缺,从《攻媿集》内录跋附后,通过整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后世传本。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各国均把发展教育作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办好农村教育至关重要。乡村教育曾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勃然兴起。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他们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历史发展到…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华中国文学系的柱石”的闻一多的教育理念和实绩,尚未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闻一多主张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培养学术研究的人才”、“把中文系办成学系研究中心”,以及在《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一文中提出的看法,对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乃至我国大学文科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单名真正独大,是从汉代开始的,两汉23位帝王俱为单名,三国诸多风流人物,更是绝难想出一个复名来。至于其原因,有种解释说是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平帝下诏说自己“箕子”之名“不合古制”,于是改为单名“珩”,这时正是王莽专政,因而后人会说“王莽令中国不得有二名”。  相似文献   

20.
曾经被提前欢呼迎接过的新世纪 ,终于按照时间本身所固有的节奏正式来临。单纯从时光流逝看 ,新的世纪和已经过去的世纪也许少有区别 ,但对人类历史来说 ,其意义却可能大有不同。 2 1世纪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纪 ?人类在这个世纪中将会获得怎样的发展和机遇 ,又会面临怎样的曲折和挑战 ?面对还不很清楚甚至很不清楚的未来 ,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胸襟和意识、怎样的理论和观念 ?……如此等等 ,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并有所议论的话题。就哲学界的情况来看 ,哲学理论如何发展和创新 ,自然是哲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此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这里所发表的一组“笔谈” ,是从各个不同的专业或问题入手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1世纪的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来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 ,在组稿过程中 ,我们曾就选题和篇目的设计征求过李德顺先生的意见。希望包括本组笔谈在内的众多相关研究 ,能够为谱写新世纪中国哲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