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6,32(5):37-42
中国伊斯兰学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明清之际发生的“以儒诠经”文化运动、云南伊斯兰学派的“儒化”及云南学派在中国“回儒对话”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全球意义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展“回儒对话”的成功经验,应当成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和平友好对话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学可分为三大学派:“西汉今文学”、“东汉古文学”、“宋学”.这三大学派几经兴衰,各有特点,各有得失.汉唐以来,“汉学”渐渐失去活力.至宋初,佛、老思想显得空前活跃,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乃至使石介惊呼道:“举中国而从佛、老.”以孙复、胡瑗、石介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为了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打着复古旗号,标榜王权,鼓吹道统,反对佛、道,复兴儒学;同时也从理论上批评了当时的浮靡文风,提出文章必须“述国家之安危”、“正一时之得失”、“写下民之愤叹”.这与唐以前依据古注治经的做法显然不同.他们的言行或呼吁,打破了当时思想文化界的沉闷空气,成为宋代新儒学和诗文革新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的伦理观、人生道德和修养理论不同程度地被其他学派所接纳,被不同阶层的人所实践。鲁迅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鲁迅先生的这一比喻。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史学界爆出了孔子在《论语》、《左传》、《庄子》、《韩非子》、《墨子》、古代小说神话以及民间传说中的不同形象的言论。笔者认为,正是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各学派都想假孔子之名而行其道,于是把孔子塑造成本学派的形象。从纵向看,历代统治阶级莫不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这位“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至圣先师随意打扮。然而,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被歪曲的孔子形象所造成的影响,仅从重大的历史事件上来看,从近代到现代就有利用这种被妆扮的孔子形象而掀起的两场轩然大波:“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和“文革”中上演的“批林…  相似文献   

6.
从“学派”、“思潮”、“政治派别”这三个层次考察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态势可知,马克思主义学派对自由主义等其他学派在学术思想上的主流地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其他诸社会思潮的包容和引领,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事求是派”对中国自由派和极左派的政治活动的反对立场,构成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的矛盾图景.在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基本格局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要巩固并发展自己的主导地位,按照“思想力学”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建设和学术创新,提高自身的学术性、丰富度、说服力和吸引青年一代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论及文化的西学派 ,也称为文化解体 (批判 )主义学派 ,与之对应的有中学派即以中学为归属的文化重构主义学派。于此 ,我们注意到无政府主义流派于 2 0世纪初的登场。无政府主义过于脱离中国文化背景 ,与中国社会基础牾触也大 ,故在中国文化建设史上只是昙花一现 ,除了 2 0世纪初喧闹一时外 ,随即踪影消失。其后则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西学派的加入。这是以英美留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学派。西学派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特点无论是无政府主义学派还是自由主义学派 ,究其文化建设观点都对中国传统抱着极其严峻的态度 ,反对中国的祖先崇拜 ,反…  相似文献   

8.
杨朝晖 《理论月刊》2005,(9):196-196
武汉出版社出版的由任定成、周雁翎主编的《世界著名科学学派丛书》是我国第一套比较系统而又全面地研究介绍世界科学学派的丛书。丛书一共5册,分别对“李比希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德拉贝奇学派”、“卡文迪什学派”和“费米学派”等世界著名科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全景式的描述。按照科学界的常规,所谓学派,一般是指在学术上围绕着集中的课题,聚集了优秀的科学家,采取了新颖的视角,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的研究群体。这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可以在同一个研究机构中,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研究机构之中…  相似文献   

9.
许敏 《人民论坛》2014,(7):84-86
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决定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论”。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考察了西方经济学不同学派对市场与政府作用的不同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毛泽东学”是中国革命胜利后从西方“中国学”里分离出来、逐渐形成的。它的反共学派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加以种种歪曲,他的左翼学派则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它的自由主义学派的研究内容比较繁杂:其中既有相对客观的论述和比较公正的评价,又存在着由这个学派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导向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下者谓之道--关于中国思维具体性特征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原是《易传》对精神与器物的界定与划分 ,其本意大致是 :道也即精神是无形的 ,而器也即器物则是有形的。本文用其反语来描述中国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性。对中国思维的研究表明 :其更偏好或关心“形而下” ,也即具体的现实或现象 ;其更关注个别的事实 ,即更关注经验层面的东西。这样一个特征可以从以下的考察中得到证明 :哲学我们知道 ,先秦时期许多重要学派所关心的都是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比如政治问题。在儒家那里 ,孔子已经提出不少具体的政治主张 ,这些主张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思想 :德…  相似文献   

12.
何国强  唐凯勋 《思想战线》2005,31(5):132-140
中国民族学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了"北吴南杨"之说.北学派的代表人物吴文藻和南学派的代表人物杨成志虽求学、治学和教学经历不同,学术倾向各异,但他们对中国民族学的贡献都非常突出.比较和分析南北两派,凸显其与学派的关系,客观地看待两个学派的学术传统,师其所长,大有裨益,同时,有助于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发展定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名家的“名”“谓”概念及对现代语言研究的启示黄亚平“名”、“谓”是中国古代名家在辩论名实关系时提出的两个不同概念。由于名家学派在汉代就已湮没无闻,遂致这凝聚了古代语言哲学理论精华的“名”、“谓”概念也消声匿迹。近人伍非百氏曾指出:“名与渭之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举世瞩目。从文化背景研究的角度来看。湖湘学派的形成及其诊响与上述现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湖湘学派是南宋理学传入湖南以后形成的地域性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他们都不是湖南人,但其研究、传播学术的活动主要在湖南。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朱子语类》卷6称“湖湘学者”,  相似文献   

15.
道家是先秦诸子中重要的学术流派。道家学者以"道"为思想原点,引申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及国家的看法。道家在与各家争鸣的同时,其内部也在分化演变。老子是道家的鼻祖,他铸造了道家思想的雏形并构造了道家的问题观。庄子学派和黄老学派既保留了老子开启的"身国同治"的思维方式,又因各自道论的不同,导致了身重而不治国的内圣型超越道路与身正而国治的外王型现实道路的区别。这种区别决定了两派道家学说在中国法制文明发展中的前途。黄老学派的治国主张在汉初盛极一时,之后为儒家吸收并一直活跃于中国的王朝循环史中。庄子学派的修身体悟则不断融入民间文化,成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态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伦理学有没有学派?笔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虽然,当代中国的伦理学家们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伦理学这门科学,但由于他们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受各自不同的个人经历及所受教育的影响,也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完整的伦理学体系,经典作家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提出的道德学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为后人向各方面的发挥发展留下了可能性,从而,当代中国的伦理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归纳,当代中国的伦理学领域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大学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精神,可以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多元化的文化,又是和谐的文化,而各宗各派讲的道理,实际上都是同出一个源头。这个源头儒家称为“道”,道家也称为“道”,佛家称为“自性”“真如”。  相似文献   

18.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向往古朴社会 ,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倡导向原始共产社会的回归。道家学派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方略 ,以及用“逍遥”、“齐物”的哲理对人作精神抚慰 ,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等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史 ,从而也在古代治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宁大光 《求索》2012,(12):99-101
道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深远影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庄子则是道家的集大成者。道家的美学思想,伴随着"道论"的发展而发展,老庄的艺术哲学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当代艺术有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阳明学派“空言误国”吗?路新生阳明学派的学风与忧患意识“学而优则仕”。中国传统士大夫既“学”又“仕”,这就决定了他们那种学者兼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与双重品格。由于受着“经世致用”─—实质即“资治”治学观的影响与制约,中国传统士大夫在治学时往往很难摆脱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