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9,(11):74-74
王成礼在《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它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与国家,还包括许多社会组织横亘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市民社会、公民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展开博弈,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二者不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即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受虐女性犯罪被害化取决于微观层面父母对女性受教育的支持程度和社会对受虐女性权利的社会保护程度。调查发现,原生家庭社会支持不足、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和国家对受虐女性权利保护不足,对家庭暴力受虐女性犯罪被害化产生影响。国家、社会、个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暴力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基因是一种高价值、高风险的具有物质和信息双重属性的东西,在人类基因权利的主体、内容的确定上就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就现有情况分析,人类基因的权利主体主要包括全人类、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等。具体内容则包括人类基因的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及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维系个人生存和发展、商品消费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经济功能、抚育功能和养老功能成为社会经济平稳和快速增长的基础。调查和  相似文献   

5.
王燕 《今日民族》2013,(9):20-22
路作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修建和使用过程必然会对村落的格局、村落的组织和村落间的互动产生影响;路的修筑人为地为村落“植入”了一个公共空间、村落内外的人和社会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运作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美然 《前沿》2011,(10):50-53
在现代社会,个体权利和公共权力关系主要体现为个体权利、国家权力、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传统体制下,个体权利和社会权力受到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挤压;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个人权利和社会自治权力不断扩张,国家权力逐步收缩。要使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保持和谐,就是要在国家权力的制导下,通过社会自治权力的发展,使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力本质相一致,实现国家权力向个体权利回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湖北恩施双龙村3位女性个人生活经历的研究,探讨集体化时代中国乡村女性权利和地位变化的过程。文章认为,经历集体化的中国乡村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权利增加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这个过程的完成并不单纯只是凭借了国家政策自上而下的贯彻和政治动员,更重要的是依靠了大量女性自身的抗争行为:她们在主体意识觉醒后,主动利用国家政策与家庭、家族及歪曲国家政策的基层行政人员进行斗争,最终与传统决裂。女性不是国家力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缔造者和改编者,国家既充当了女性解放的裁决人,又被利用成为解放的工具。并最终,在多方力量的博弈和较量中,女性部分完成了提高自身权利和地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公民"由三个层面构成:个体层面关注个体的自由与权利,更多体现利益需求;社会层面关注群体生活的自愿性、多元性和共容性,体现认同需求;政治层面关注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平衡和基于这种平衡之上的权威维护,更多体现秩序需求。"公共"传统的相对缺乏、精英政治统治的政治文化、共和国建构过程的历史轨迹所造就的路径依赖、相关制度环境供给的滞后、全球化开放时代形成的复合风险社会,使得我国公民相对缺位。因此,公民的塑造理应成为国家建构的重点,形成国家—社会—个人的合力。其中,国家需承担制度的有效供给者和公民教化者的职责,社会承担社会网络建构者和公共道德底线维护者的职责,个人承担规则遵守者和公共道德实践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正家庭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着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家庭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新高度,对当前家庭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持续变化,家庭的结构、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转型,中国的家庭及其功能都发生了变迁,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观念多元化,婚姻家庭问题呈上升之势,对家庭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以往在家庭内可以得到满足的功能现在已经向社会转移,家庭的这些功能转移因而需要社会发展专业的家庭社会工作来满足家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来源上看,国家的合法性认同、高校的创新管理、志愿组织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比较结果表明:志愿服务是一种“有限自愿”行为,需要强化国家在法律规章合法性建构方面的主导性,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显著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呈“弥散分布结构”,需要高校建立统一认证考评体系,并将其纳入课程学分、就业指标与素质教育的框架;志愿组织培育好与志愿者的关系,以平等沟通与深度参与方式开发志愿服务的多元活动网络,有助于从内在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志愿热情。  相似文献   

12.
在2002年新一轮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政策上普遍强调了村委会和党支部交叉任职,以精简干部。但是,这无疑也是对农村妇女在乡村权利结构中的弱势地位雪上加霜。交叉任职给农村妇女进入村委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在农村基层民主中应有的作用,妇女应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依靠妇女组织以及制度安排来克服妇女进入村委会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3.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2004,30(1):107-1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
Yang Li  Xi Yin-Sheng 《当代中国》2006,15(49):621-636
Women's land rights are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rried women in relatively developed rural areas and under marriage misfortune have elicited much academic and public attention. Howeve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studying married women in traditional farming areas where they are still relatively po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women's land rights in their maiden village in traditional farming areas, and show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a case study combined wit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at married women's land rights tend to be retained in their parent villag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policy and land contract laws, but that they have almost no rights in their maiden families after marriag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arriage notions and customs. Given the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framework,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robe, by reviewing past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how to ensure women's rights through restricted and specific land readjustment, which may be a realistic and vali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在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中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努力、效果与挑战进行归纳、分析与比较,指出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具有各自的优势,这形成了二者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尚清 《桂海论丛》2010,26(6):53-56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之一,如何通过创新活动方式来加强自身建设,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问题。农村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村级党组织加强活动方式创新。针对当前村级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人的方面以及选择内容、提高实效、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服务农村建设的同时,他们也面临聘期满后出路选择的诸多困境.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就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退出机制不畅的原因,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二是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政策;三是优化创业环境,促使村官扎根基层;四是加大另行择业的引导力度;五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畅通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8.
陈文庆 《桂海论丛》2007,23(1):62-64
近年来,广西基层组织在赈济灾民的过程中成功的摸索出建设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户的新模式。如果从社会制度视角审视这一模式。五保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实践诠释,文章从社会管理的目的、利益的分配与补偿、社会合作、公民地位四个方面探讨五保村建设所体现的社会制度正义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作为农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起经历了三个不同的主体阶段,三个阶段中显示出了国家力量与非国家力量间的关系以及主体与土地制度间的关系。透过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出土地制度与国家政策以及现实当中的各种问题对村治主体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宁 《桂海论丛》2010,26(5):38-42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理应包括广大新兴农村城市化地区的基层党建这个层面,也即"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它的构建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文章对北京常营乡"村居合一"的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总结了其构建途径、实施效果和创新特色,并提出了三点对策,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以地区实际为出发点,以自身建设为落脚点,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