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  胡松 《前沿》2004,2(3):20-22
本文通过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动因分析和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性分析 ,得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必须切实扩大、有序进行的基本学理结论 ,揭示政治参与中扩大与有序的相互关系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而网络政治参与便是其中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新型政治参与渠道。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参与效果。为了助力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还需完善网络法治、构建电子政府、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素养,加快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公共管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公民的利益需求,将公民参与引入到公共政策中来,从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品质。在明确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在构建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创造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参与机制和发展公私合作生产的利益协调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刚  严海燕 《人民论坛》2014,(32):54-5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与功能使其具有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的作用。基于此,政府要健全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配套的参与制度,引导和帮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提高自治水平,提升基层群众的理性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从而通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来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陶建钟 《前沿》2012,(8):25-27
当前社会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的缺失和弱化与公民参与意识的普遍觉醒两者矛盾交织,而社会政策既是社会公正理念的体现,也是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需要探求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有效机制,从政府治理变革、增强公民参与能力、完善公民参与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保证社会政策的公正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及其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明 《前沿》2006,(4):175-177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而存在,但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对公共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政策的基石。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利益的意愿。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参与政党和政治团体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以上多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方式难免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廉政政策执行是指廉政政策方案被采纳后,由政策执行机关把政策方案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公民有序参与有利于政府行政诚信的构建,提升廉政政策执行的认同,增进廉政政策执行的协调,消减廉政政策执行的偏差,强化廉政政策执行的监督。加强政府行政诚信建设,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廉政政策执行的策略包括: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完善参与制度,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实行阳光行政,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参与行为却给系统输入了不同的压力或支持。改革的平稳开展依赖于公民的政治支持,这决定了我国改革在保证既有的政治支持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拓展政治支持资源,可通过改善政治社会化、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减少改革阻力,从而形成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的、散布性政治支持与特定政治支持共同提高的多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组织公民行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以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公务员的组织公民问题,却鲜有问津。实际上,公务员工作性质的公共性、工作行为的标杆性、工作角色的双重性、工作职能的服务性、工作组织的协作性、工作职责的模糊性、工作过程的难以监控性、工作目标的多维性、工作绩效的不易评估性十大职业特性,决定了组织公民行为是公务员这一特殊职业的必要行为,也是公务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需要通过重视公务员甄选,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转变领导风格,维护心理契约等管理策略来激发公务员超越个人的狭隘私利,积极主动地展现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150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大五人格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通过运用大五人格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干部所具备的不同的人格特质与他们所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其中高校学生的适应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与组织公民行为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程森成  沈凌 《理论月刊》2008,(3):160-162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探讨了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及其作用,阐述了通过组织公民行为管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业绩的途径,提出了进行企业组织公民行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网络问政平台的发展,各级政府能更加及时地回复公民的网络发帖,但政府回复的具体行为是否可以等同于政策性回应却并不明确.通过对地方官员的列举实验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网络诉求,地方官员在进行具体回应时更愿意回应通过体制内渠道表达的诉求,但在制定政策时,地方官员对网络民意具有极高的政策性回应.因此,政策性回应与具体回应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公共精神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 《岭南学刊》2008,(5):44-47
公共精神是民主社会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美德;公民参与是公民精神的最直接体现。我国社会公共精神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公民参与的主动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我们应该在引导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政策制定是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重要的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将成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网络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指公民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政策制定的一种政治行为[1]。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公民参与的扩大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与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策参与是指公民以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参与和影响政策过程的行为。社会转型与公民政策参与两者间存在必然的互动关系。文章从我国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依法治国、政府管理信息化、行政模式、公民素质六个方面的变化,从宏观层面上探讨了社会转型与公民政策参与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琼斌 《前沿》2006,(8):78-80
社会公德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海南青少年社会公德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青少年公德行为在意识、认知、评价、参与等方面的特征,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温毅斌 《人权》2003,(5):56-56
对知情权可以有狭义、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说,就是指政府有对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公布的义务;公民有及时获得这些信息的权利。从广义上说,就是指行政(政务)公开和透明制度,将政府行政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公民有知悉政府行政行为的权利,包括行政作为的行为和不作为的行为。从理论上说,知情权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19.
<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途径。为了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其发挥实效的关键和必要程序。公众参与是宪政民主精神和行政参与权的体现,是公民行使环境权的体现,可以避免和减少对抗行为、环境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诸如参与主体范围窄,参与时间滞后,参与形式缺乏组织化,公众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备等缺陷。完善该制度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培养公众理性的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规范、创新公民实践参与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