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治安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流派和研究方向,归纳起来实际上是大治安与小治安的分歧。大治安与小治安在治安学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应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治安学学科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应放眼和借鉴大治安,使专业取得丰厚的理论支撑;而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业务课程的设定与建设应落脚于小治安,以为公安机关培养治安业务管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义乌市公安局大范围调研,大动作应对,坚持网格化巡逻和动态治安监控相结合,稳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为实现全年控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今年1至5月,该市共发各类刑事案件4848起,其中侵财型案件4607起,分别比上5个月下降34.09%和34.15%;发“两抢”案件523起,比上5个月下降45.57%;发盗窃案件3899起,比上5个月下降31.84%。一、加大科技投入,规划和建设动态治安监控系统。该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态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把它列为今年的重点工程,把组建巡防大队、建设“平安义乌”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该局在全面分析研究各警…  相似文献   

3.
对古代治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从古以来都是国家机器的行政职能。在古代,保卫皇权、保卫私有制是治安任务的核心。随着国家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和政权建设的发展与强化,中国古代治安呈现阶段性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强力的粘因保障作用。作为理论形态的古代治安,以古代国家的治安事业和治安成就为其阐释对象。对中国古代治安的理性扫描有三个层面。第一,法理层面:指国家的治安思想、治安法理、治安方略的理论基础。它为历代治安定向定性。第二,体制层面: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安全机制和国家行政体制基础上的治安体制。它研究的是国家警治禁卫安全力量的组合配置方式与运作模式。第三,操作层面:指历朝历代的治安法规建设和治安业务的实际展开,以及所采取的治安措施、经验积累和实际收效。  相似文献   

4.
大治安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国家大环境的安稳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而百姓安居乐业又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条件,二者辩证统一于大治安。大治安的本质是一种管理理念。大治安不是"治安",而是一种治安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实现治安的一种思维途径,一种宏观的治安方略。  相似文献   

5.
论大治安     
大治安,是从其多(宽度)、从其高(高度)、从其远(长度)来分析与实施社会治安防控,将治安看成之内(社会治安元素)、之中(社会治安攻防)、之外(社会治安生态)的一个多极、多层、多变的有机系统。大治安是大系统,是全方位、全层次、全过程的治安;大治安是大团圆,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转化、缓和矛盾,追求社会治安防控的静动和谐、宽严和谐;大治安是大智慧,社会治安防控必须汲取和承继中国传统的治安经略和社会治理经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运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原理,历史地、科学地、完整地揭示出社会治安问题的特性,寻找到科学的社会治安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治安学科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安学是研究治安现象、治安规律和治安对策的科学。治安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公安学专业之一,是公安大学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在世纪之交,为了提升公安教育的品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治安专门人才,强化社会治安保障,必须深化治安学研究,完善治安学科体系,加强治安学科建设。 本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治安学的创立与发展;二、治安学的成就与评价;三、治安学的问题与困境;四、治安学的出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这一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在快速城市化与全面推进农民聚居的背景下,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影响着新型社区的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秩序中的一环,治安秩序会伴随着社会秩序的变动引发治安失序。构建新的治安秩序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治安实体是治安秩序的载体,治安秩序的改善取决于治安实体的理性自觉及其有效变化。由此,从治安实体角度探索治安秩序的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安防范作为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人们对它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治安防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治安防范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公安机关应解放思想,因势利导,努力推动治安防范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实现全社会治安防范水平和能力的大跨越。一、治安防范产业化、市场化是客观形势的要求近20年来,公安机关以行政管理为主导,以传统的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联防队和新生的保安服务公司为社会骨干力量,推动治安…  相似文献   

9.
春秋初年,管仲在齐国改革地方行政结构,改变官制;调整社会基层组织,实行闾伍制。春秋中后期,子产施行“大治安”方略,将弱小而内乱不止的郑国治理得稳定富强。战国时期,商鞅在泰国推行封建治安秩序,对于全国统一后封建治安秩序的确立,起了先驱示范作用。总之,管仲、子产、商鞅等人为古代治安体制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治安”这一术语由韩非子率先提出。韩非子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加以考察,是一种“大治安”的理念。古代哲人对政府治安管理职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古代治安理论、治安体制、治安模式的早期成型。先秦法家描绘出创建中央集权制一统王朝的建国蓝图,提出了强化基层管理、稳定社会秩序的治安方案,使普天之下都能处在行政网络的有效管理之中。法家认为,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靠法律规范实现,严刑峻法,可“以刑击刑”,而社会面控制是管理的基本目标,户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随着时势的发展,根据政治的需要,应随时修订颁布新的法律和禁令。  相似文献   

11.
水灾地区治安方略吴大保我国是一个水灾多发的国家。今年入夏以来,贵州、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又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洪涝灾害。水灾发生后会出现哪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公安机关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对策?这是易患水灾地区公安机关所特别关心的。笔者根据抗灾治安实践,谈点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调查总结成都市公安局实行治安大防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大、中城市构建治安大防区的依据、体系、组织关系、运作方式及与其他警务工作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构建大中城市治安大防区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强化警务协调,严密治安控制;二是开发警力资源,激发干警的主观能动性;三是灵活组合警力,发挥优势互补;四是提供治安保障,密切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治安调解概念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调解概念的通识与公安实践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彷徨。可从小治安和大治安两个角度理解治安调解的内涵,前者仅指公安机关(警察部门)为了防止纠纷带来的治安隐患而对纠纷进行的调解工作,后者是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中社会主体为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而对各类纠纷进行的调解工作。以当事人纠纷行为的法律形态为划分标准,治安调解的外延可分为纠纷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治安违法行为、当事人尚未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纠纷、纠纷当事人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行为三类。治安调解应以公安机关为主导,其他社会主体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4.
动态治安的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治安是公安机关适应动态社会环境所产生的警务模式上的变化。现行警务工作中所存在的单纯“以快制快、以动制动”的观念和做法不能适应日益动态化的治安环境。真正的动态治安应以管理和防范为基础 ,以警务快速反应机制为核心 ,以提高治安控制网络致密度为主要目标。动态治安的实现关键在于建立起严密的动态治安管理网络。这一网络包括快速反应、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三大系统。  相似文献   

15.
沿海和海上治安是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而其中人口治安调控又是沿海和海上治安的基础环节。宁波作为沿海重要城市,尤其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加强海防人口治安调控具有极其典型的意义。宁波海防人口流动性大、数量多、成分复杂程度高。建立符合本区域特点的海防人口治安调控原则,完善治安责任制和海上社区警务制度,加强人口治安的事前、事中、事后调控手段,将对探索维护我国沿海和海上人口的治安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治安主客体是治安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从大治安角度来看,根据治安主体的法律性质和地位,可将其分成专业治安主体、自发治安主体和辅助治安主体;根据治安主客体关系可将治安客体分为打击的客体、防范的客体、控制的客体、引导的客体、保护的客体、服务的客体。分析治安主客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对治安主客体的关系应当从动态中去把握,应当在社会转型期优化治安主体结构,壮大治安主体力量,发挥三类治安主体的整体效能;还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照顾到治安客体的实际需求,追求治安负价值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对象的确立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从治安管理学和治安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状况看,学术界普遍认为“治安”是治安学的逻辑起点,治安、治安秩序、社会秩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普遍承认治安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对象的论证大多以治安为核心。从多种学科对于秩序、社会秩序的研究结果判断,以“社会治安秩序”作为逻辑起点较为恰当。社会稳定与安全是社会治安秩序的两个主要的社会属性,也是治安学长期以来关注的两个研究领域。在对治安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以“社会治安秩序运行机制”作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比治安现象论、治安规律论等理论更具备特殊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可操作性。新的范式不但可以包容以往的研究,便于建构治安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而且更有利于解释治安现象、解决新的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治安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本刊记者杨汉军琼海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给这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外商纷纷在琼海投资搞建设。为使投资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有个良好的治安环境,琼海市公安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有效地遏制各类...  相似文献   

19.
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是治安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是治安学基础理论问题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治安主体不同于治安管理主体,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两者相互作用影响,治安主体包括代表国家的治安主体、民间的社会治安主体以及企事业单位治安主体;治安客体包括依靠客体、合作客体、保护客体、服务客体、防范客体、控制客体以及打击惩治客体。  相似文献   

20.
论治安学科建设(续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治安学的问题与困境 尽管治安学研究几乎从零起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公安学科的其他学科相比,从治安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治安工作实践需要来看,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不少问题。 (一)学科名称与研究对象不确定 公安高等学历教育初创时,专业称治安学,但是当时主要从狭义上或者说是从公安专项业务出发来界定的,也就是作为与刑事侦查相对应的两大业务之一的治安管理业务,因此,所编的专业教材一直称为“治安管理学”。后来,治安学专业改称治安管理专业,名称归于一致。如今,在教育部组织的最近一次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