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互利共赢性、均衡普惠性,沿线各国如能摒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霸权等,必将有效维护沿线网络安全。但是沿线各国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时也面临西方大国的掣肘、意识形态各异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沿线网络空间共治权利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形成沿线网络空间共同利用的体制机制、补齐沿线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短板等构建沿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睿 《国际问题研究》2023,(1):72-92+133
网络安全是中国与东盟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东盟各国意识到合作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性,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及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应对日益扩大的网络安全威胁成为各国的优先事项。中国加强与东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既是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双方网络安全合作具有坚实的内生动力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双方应加强网络安全领域战略对接,构建相关规则标准,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共同防范、应对域外势力干扰破坏;通过建设具有弹性和包容性的网络安全合作框架,推动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新近的安全问题和挑战蕴含着多元“安全—发展”知识背景。长期以来,安全和发展基于“安全—发展”事实本身,由早期的二元分割上升为联结整体,使安全和发展摆脱了原有的抽象分离的样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积极引领,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和发展互动迎来契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日益形成联结并进的新形态。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迈向安全合作,安全合作又助力经贸合作,成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行为体,中国和东盟的“安全—发展联结”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然选择,为区域合作提供了积极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消解东南亚地区的矛盾、分歧和不确定性风险。这种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和东盟积极互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适、升华的产物,超越了纯粹中国—东盟双边范畴,为包容、开放、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建立提供了强大引擎“。安全—发展联结”和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存在理念、目标、功能和手段四维内在逻辑“。安全—发展联结”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应采取如下布局和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加强战略互信、拓展制度合作...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高望来 《国际问题研究》2023,(3):22-37+138-13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核安全治理赤字、核恐怖主义威胁、各国低碳转型需求以及核安全的战略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是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指导原则。强化政治投入、国家责任、国际合作及核安全文化是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坚持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努力消除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存在的根源,为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极地、深海、网络、外空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新疆域,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当前新疆域治理面临着治理共识赤字等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全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倡导共存、共建、共享等价值理念,其独特优势在于这一思想能够兼容不同的价值理念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与新疆域的治理需求高度契合,有利于解决新疆域治理的主要矛盾。国际社会长时期的和平状态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使得新疆域治理的差异具备可调和性,也要求更大的包容性,这使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的国际治理成为可能。国际合作是在新疆域治理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路径。作为新疆域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积极倡导在新疆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维护和平价值、支持联合国主导等方面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8.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2022,(2):1-19+153
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为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变化、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而不断创新,它弘扬了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倡导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国与周边共同发展的核心内涵,强调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实践中,中国周边外交重视元首引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新安全观与区域安全合作,强化人文交流,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安全局势动荡因素增多,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前景未明,经贸领域泛政治化与泛安全化逆流涌动背景下,金砖国家始终秉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初衷,机制韧性经受考验并实现历史性扩员,进入转型升级新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金砖国家内外发展动能同步增强,将继续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可持续崛起探索新模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共同安全。中国积极践行金砖精神,与金砖成员团结自强,以务实合作更有效落实“金砖方案”,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亚洲走上一条独特的复兴道路,并正在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中国崛起不仅是亚洲整体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后危机时代”,亚洲仍有可能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克服共同困难,实现更伟大复兴,而其重要前提是中国和亚洲各国共同发展。今天的亚洲在复兴的道路上正形成一个日益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之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只要中国与亚洲各国牢固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确立与区域内外国家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规范”,共同完善各方良性互动的框架,亚洲复兴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海洋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海洋法治建设则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通过海洋立法、修订已有涉海法律、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与规则的制定、坚决捍卫国际海洋法治等举措,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海洋法治体系,切实提高海洋治理能力,从而为全球海洋秩序变革做出自身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2013年出访非洲时提出的理念,后来提升为中国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和处理双边、多边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权标签的外交新理念.中非“命运共同体”以“传统友谊”为情感基础,以“真、诚、亲、实”为交往原则,奉行“正确义利观”这一共同的价值标准,其宗旨是实现“合作共赢”.中非“命运共同体”将中非的历史命运与现实命运联结在一起,构建了中非关系的新话语体系,也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地区安全共同体具有自身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意涵,体现出地区各国在促进共同体建构的安全意识以及共同安全理念的进化历程和结果,表现为地区国家间对安全议题和环境上的高度认同感,并塑造了相互间友好和平的关系。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是与政治共同体结合在一起的,是以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指导,建立了一系列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发挥了相当独特的作用。然而,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原则的局限性影响了东亚和亚太安全共同体建设进程,使之仍停留在相当初级的建构阶段,未能对增进地区发展与繁荣提供足够有效的和平红利。中国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只有在继承和创新和平外交理念的过程中,在多方面采取理性而积极的外交政策和倡议,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其他行为体共同建构起亚太可持续安全共同体,才能塑造总体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张玉环 《国际问题研究》2023,(1):30-52+131-132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要义,包括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指导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突出成果,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5.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俄关系也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中俄双边关系发展的共同需要,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符合中俄双方乃至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中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为地区和世界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际秩序的稳定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在内涵上,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俄两国积极的政治合作意愿、蓬勃的经贸合作势头、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需求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建立了良好开端。但是,中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着国际、地区和国家层面的各种挑战。对此,中俄应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民间往来和完善合作机制,不断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各领域风险积聚联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凸显。本文引入风险社会理论范式,提出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是在人类活动的全球性和现代社会制度的高度复杂性共同催生的全球风险下,既有治理体系的风险认知和管控机制失灵,进而引发的各治理领域中不可有效预测、缺少规律性和必然性的状态和趋势的总和。具有来源人为化、作用方式制度化和影响范围超时空延伸的主要特征。以国际关系学科的不确定性研究视角审视,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不仅源于行为体有限理性,而且应被阐释为全球风险在体系层次引发的复杂系统效应。为有效消减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应变革基于工具理性的规则治理理念,重塑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共同发展为导向建设包容型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共同风险下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亚洲地区的新变化所提出的制度和理念创新,应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支柱。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和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世界权力对比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也今非昔比.围绕全球格局的主导权、世界领导者的等级变化、全球治理等问题,各方力量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尤以美国的“印太战略”和中国方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最为突出.这两种“欧亚方案”之间的博弈,不仅深刻影响到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将在更长远的时期中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的,具有正义性、和平性、包容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它反映了一个崛起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外界关系的思想理念。"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需要中国运用物质力量来推动,但它拒绝简单地被"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来分析和理解。运用西方既有主流理论范式来理解和分析"命运共同体"有其局限。中国外交需要中国思维和视角。过程建构主义是主流范式之外的中国理论创新,它可以赋予中国外交政策及"命运共同体"以新的解释。但过程建构主义仍是单一范式研究,而由于"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具体的问题导向研究,因此,借用分析折中主义,并纳入过程建构主义来分析和考察"命运共同体",可以发现,"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也是一个观念秩序;利益共同体是它的基础,安全共同体是它的保障,共有知识的建构是其最高标准。共同安全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和战略目标,即它展示的和平发展战略凸显了中国尊重他者的合理安全诉求;合作共赢原则反映了在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深化的国际格局中合作安全的重要性;伙伴关系战略则展示了中国探索和实践"同盟安全"之外的新安全观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20.
巴殿君  王胜男 《东北亚论坛》2019,28(3):10-27,127
进入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开始盛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发展失序、政治对立丛生、安全问题频发等全球化困境与全球治理的失衡。全球化挫折与全球治理困境正在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中国的全球化认识观与全球治理观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