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合同诈骗罪等三种合同违法行为的分析,特别是对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比较,有助于在合同法理论与实践中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三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违法行为,为依法处理合同民事经济纠纷、制裁合同行政违法行为与打击利用合同进行刑事犯罪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建议完善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和主体条件,改变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单位及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负责人员贷款诈骗行为刑事责任的做法;将单位纳入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增设贷款欺诈罪。  相似文献   

3.
[案例]: 某化工厂于1998年3月21日与杨某签订了为期6年劳动合同。2004年3月21日合同期满后,杨某向厂里提出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手续时。该厂领导说。厂里已决定与其续订合同两年。拒绝为杨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有关手续。经杨某一再坚持。该厂以临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杨某的工作。如果此时解除与杨某的劳动合同,会为厂里的生产带来损失为由,提出至少续订劳动合同一年。否则,不予办理任何手续,如果杨某不同意,就按自动离职处理。杨某为此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该厂为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维护其合法权利。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调查,杨某与该化工厂所签5年劳动合同已于2004年3月21日到期,裁决该厂及时为杨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杨某,男,32岁,汉族,高中文化,系列车乘务员;被告人黄某,男,35岁,汉族,初中文化,系某厂下岗职工。1996年12月24日晚,杨某携带西药"头痛粉"650克来到黄家,谎称他在广州一个朋友处弄到一些海洛因,让黄某帮助出售。黄某在某市一家饭店附近出售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杨、黄二被告的行为如何定性分歧意见较大。一种意见认为,杨某的行为属于诈骗,黄某是与杨某共同作案的从犯,二人的行为均不构成犯罪;另一种意见认为,杨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未遂),黄某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未  相似文献   

5.
被告人邱某原系5家会司的法定代表人,因合同诈骗案于2000年5月9日被刑事拘留,不久邱某又遭逮捕。被告人邱某被一审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罚金5万元,法院判决认定,邱某采用签订虚假购销合同、签发无真实内容的商业承兑汇票、虚构贷款理由等手段,诈骗金融机构贷款,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一审法院判决后邱某不服,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家属专门聘请沪上刑事辩护资深律师担任邱某的二审辩护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罪是取得型侵犯财产犯罪中犯罪率较高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罪的理解与认定,应根据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结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正确的判断,把握诈骗罪的基本结构模式.诈骗罪以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为前提;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目的是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使其基于错误认识作出处分财产的行为.诈骗犯罪的本质要素是使相对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1996年11月,本市居民杨某与上海某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置业公司”)签订《上海市内销商品房预售合同》一份。约定:杨某购买置业公司开发的本市某住宅小区的商品房屋一套,房屋总价款为人民币40余万元,并于1997年3月交付;置业公司交付的物业必须经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检验合格,并符合本合同附件三规定的建筑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由于该罪中自然人和单位为主体的犯罪,其立案的数额标准不同,在实际办案中如不能准确认定犯罪主体,就会给犯罪嫌疑人提供逃避打击的机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笔者试就合同诈骗罪中的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认定谈点认识。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条件 单位作为犯罪主体是修改后的《刑法》所规定的区别于自然人的一般主体。它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经…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在朋友家看《今日说法》。节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19岁的男青年杨某,在未取得某房产公司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以该公司名义与不知情的住户签订房产合同,诈骗消费者人民币70余万  相似文献   

10.
合同诈骗已是经济犯罪中的常见形式。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和客体都有一定特殊性。新刑法对合同诈骗罪作出了明确规定。充分认识合同犯罪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方面有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或在合同签订合同后接受对方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根本不履行合同的行为等特征,分析了解被骗的原因,有利于找到防骗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法律问答     
是票据诈骗还是合同诈骗编辑同志:我县某厂派一业务员与王某洽谈业务。王某以一份真银行汇票作担保与该厂签订了合同。但在交货时,厂家却被对方用假汇票骗走60余万元的货物。对此案定性有三种不同意见:一是构成合同诈骗罪;二是构成票据诈骗罪;三是前两种罪名都成立,属牵连犯。请问,哪种意见正确?江西王利峰王利峰同志:从来信反映的情况看,本案涉及票据诈骗和合同诈骗两个犯罪行为,巳这两个犯罪行为之间既有主观上的犯罪继续,又有客观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认为此案属于牵连犯,即王某以实施票据诈骗为目的,其犯罪…  相似文献   

12.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4):52-53
一石激起千层浪。2012年第36期《民主与法制》杂志以《不起诉的诈骗案》为题报道了近年来发生在唐山外环路征地拆迂过程中的一起诈骗案。引起了社会上一场针对诈骗罪标准的大讨论。有观点认为,在拆迂中签订的合同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补偿,是否应当退回补偿款,合同是否有效,完全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政府耍破除“刑罚万能”的思想。不要把刑法当作治理社会无所不能的武器。与此不同的看法是,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虚构事实从而骗取拆迁补偿安置款等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此前也有类似的判例。  相似文献   

13.
诈骗罪应区分不同的领域:在生活领域,诈骗罪宜采用较低标准;在自由的市场领域,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欺诈行为,且市场交易的欺诈对个人和企业宜采用双重标准;在金融领域,要慎重适用诈骗罪,刑法不宜过多介入非法投机领域的诈骗。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1,(29):62-62
编辑同志:张某到某机械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工作岗位是机器维修,后某机械公司以张某不胜任工作为由,提出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张某认为,某机械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某机械公司则  相似文献   

15.
诈骗罪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和被骗人的处分行为。处分行为是诈骗罪中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是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诈骗罪中行为人取得财物,必须是来源于有处分权限的被骗者基于认识错误有意识的自愿处分。处分行为的本质是财产的转移占有。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4,(8):95-96
古加锦在《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2期撰文认为,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之间属于包容关系的法条竞合。金融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既存在属于包容关系的法条竞合的情形,也存在属于想象竞合犯的情形。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之间属于想象竞合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化,机器已具备"拟制认识能力",其所进行的交易行为应视作处分行为,并且可以成为诈骗罪的对象。"冒用他人身份"属于诈骗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冒用"行为是直接导致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和管理秩序遭受侵害的最本质行为。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已经确认"冒用"行为为诈骗罪的类型化行为的前提下,对于冒用他人身份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资金行为,应根据资金来源和所侵犯的法益的不同,区分认定为不同的诈骗类犯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式各样合同诈骗犯罪出现得越来越多.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其犯罪构成并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显得十分重要。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匿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文章就合同诈骗的犯罪构成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件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于广忠某甲在市场购买某乙的方便面,当两人讲好5300元成交,在交付货款时,某甲故意少交200元,某乙清点后对甲说你再拿200元,某甲佯装不信,某乙将钱交某甲重新清点,其趁某乙不备之机抽出2600元,点后称确实少给200元,然后从兜内...  相似文献   

20.
对诉讼欺诈行为有一个准确定性必须对我国传统的诈骗罪进行重新审视。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应作广义的解释,使其包含财产上的不法利益。诈骗罪中的诈骗人与被害人不必是同一个人,在二者不一致的情况下,被骗人对被害人的财产或财产性利益必须具有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处分权。在判断财产处分的意思时应该以被骗人的意思为标准而不是被害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