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丽娜 《人民论坛》2013,(2):118-119
离婚扶养制度在我国《婚姻法》中是重要的离婚救济制度之一,其缓解了因离婚而导致双方当事人生活困难的情形,在立法设计上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离婚扶养制度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文章通过对我国离婚扶养制度立法中的概念、适用条件及方式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离婚扶养制度发展的瓶颈,以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亲属免证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代法典中则具体体现为“亲亲相隐”或“亲亲相为隐”等原则,这种亲属间相互容隐、相互免于作证的特权在我国被沿用了两千多年,由此也折射出其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本文拟从我国古代亲属免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入手,就我国刑事诉讼免证制度的立法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确立我国亲属免证制度的构想,以期对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王青 《公安学刊》2005,(6):46-49
出于保护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考虑,西方各国设立了亲属特免权制度,赋予基于特定亲属关系的人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这与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鉴于目前我国亲属作证制度的种种弊端,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起现代的亲属特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是以房养老的形式之一。遗赠扶养在解决老人生养死葬问题的同时,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弘扬了中华民族互助互利的传统美德。但制度的缺陷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权利义务不对等,责任难以细化等若干问题的出现。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需要房屋完全产权、双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前提;签订时需详细注明扶养内容,通知利益相关者以获得支持;协议签订后双方需履行各自义务,积极接受第三方的监督评估;相关部门需规范遗赠扶养协议签订过程,制定合理制度,以减少当事人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民事纠纷,实现另类养老合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涉外扶养之债是建立在扶养权利人与扶养义务人之间具有涉外因素的人身性质的债权债务关系。欧盟成员国关于扶养之债的实体法与冲突法互有歧异。欧盟于2009年正式公布《扶养之债条例》,将管辖权、准据法、判决承认与执行、司法合作等方面的规范集中规定在单一的欧盟立法中,实现了扶养之债区域国际私法的协调统一。践行对人的关怀、尊重当事人对管辖权与准据法的选择、简化涉外扶养之债判决流转程序是该条例最核心的成就。我国在制定国际私法和区际私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和借鉴《扶养之债条例》体现的人权理念、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精神的尊重及便利构建国际或区域扶养之债司法合作网络的制度精髓。  相似文献   

6.
亲属特权制度比较研究——刑事诉讼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亲属特权制度源自中国古代先秦儒家“父子相隐”的理论学说。随着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其最终成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持续至清末民初。本文通过考察其思想的源起、历代的立法以及西方法律中的亲属特权制度,以探讨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亲属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亲属免证是指基于证人与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关系而免除其证人作证义务,它是证人免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属免证制度是中西方共同的法律传统,它的设立是价值权衡的结果。我国亲属免证制度的立法设计应明确亲属免证权的主体范围、免证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左停 《中国民政》2016,(5):20-22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基本民生问题,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把社会救助事业纳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社会救助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相似文献   

9.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我国儒家人文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刑事诉讼法》免除亲属出庭作证义务,是对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重新审视。通过从我国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历史演进切入,探讨在我国建立亲属拒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在我国建立亲属拒证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够以此促进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使老人的赡养扶助问题受到关注,遗赠扶养协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订立遗赠扶养协议的民事主体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遗赠扶养协议必须出于当事人的完全自愿且意思表示真实;协议内容必须合法、可行,条款完备;同时应具备必要的形式要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在此之上,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了我国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组织载体,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政治体制基本架构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质疑"别居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家志  梁庆秋 《前沿》2006,20(5):105-109
别居制度是禁止离婚主义的产物,与婚姻自由原则不符;无论从一些国家民法典规定别居制度的内容,还是从法哲学、经济分析法角度进行剖析,别居制度均有一定的缺陷;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亲属编中不宜设立别居制度.  相似文献   

13.
胡川宁 《思想战线》2024,(1):150-163
为解决私法制度在面对扶养义务人死亡风险时的失灵问题,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诞生伊始就涵盖了遗属抚恤。我国劳动保险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非因工死亡参保人员遗属设立了抚恤制度。然而,这种劳动保险遗属抚恤制度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亟须探索建立一套新型社会养老保险遗属抚恤制度,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功能,实现死亡风险的社会化治理。其主要特点包括:制度模式上统一于由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负责提供资金;遗属范围上与民法扶养义务人的范围保持一致;抚恤金申请上以遗属有抚恤必要为前提;死亡事由上具有无条件性;待遇标准上实现对民法扶养费的替代。  相似文献   

14.
宋金升 《前进论坛》2009,(10):15-16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伟大成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展望它的光辉前程,对于坚持贯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0,(17)
正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现行继承法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针对民众关心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等问题给予回应,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遗嘱、遗产、继承……这些被我们看作"身后"事,但其实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大多数人要经历的"身前"事。我国早在1985年就颁布施行了《继承法》,此次民法典草案继承编与原有的《继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又增加了哪些与我们切身相关的内容?专家认为,民法典继承编草案,更加符合公民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是指被告人的亲属证人依据法律规定,有权拒绝提供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目前大多数国家均对证人的该项权利做出了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均没有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的相关规定。应汲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亲亲相隐制"精髓,借鉴国外立法实践,构建我国的亲属特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刚 《求索》2010,(7):131-133
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外在的体例形式都表现为刑法典,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在传统社会不存在包括亲属法在内的民法的实质内容。尽管传统社会处理和界定婚姻家庭关系所采取的制度模式无独立的外在形式,且被包涵于刑法典中,但这种制度模式所解决的问题与当下亲属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本一致的。我们认为,我国古代社会"亲属法"主要有三大特点:始终为刑法典中一部分,体例均为"户"或"户婚";深受古代"礼"的影响;法律文本宽于男性,严于女性。正是这些特点构筑了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关系法制文明,维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成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没有身份的区分,容易使亲属主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在窝藏罪中排除亲属犯罪主体,对更好地维护人伦纲常具有重要意义。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和基本社会伦理,并且当下已具备施行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与侦查条件。窝藏罪中亲属主体豁免的范围应当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范围相同。对窝藏罪亲属犯罪主体进行豁免的同时,需将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类犯罪、亲属间相犯的侵害人身权利类犯罪排除在亲属豁免情形之外。  相似文献   

19.
亲属证人特免权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制度,也是一个新鲜的制度,历史上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就曾有"亲亲相隐"的规定,可一直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这次新刑诉法在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前提下规定了法院不得强制被告人的近亲属出庭作证,这也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规定了亲属证人特免权。新刑诉法规定特免权的本意是维护伦理道德及家庭社会的稳定,但由于其对亲属证人特免权这一制度规定的不完善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的后果。本文以新刑诉法中"亲属证人特免权制度"的相关条款为对象,试图探究其实质及缺陷。  相似文献   

20.
张献生 《中州统战》2003,(12):6-9,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动力。在新世纪新阶段,充分认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