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1年修订之《商标法》规定三维标志可以作为商标注册,提高了我国《商标法》的保护水平,也使知识产权各范畴间重叠和交叉问题凸显。选择原则排斥对同一对象的多重保护。结合三维标志的多重保护问题,对商标权与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间的重叠和交叉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研讨,认为多重保护不是重复保护,而是对同一对象承载的多重利益的关切,应允许《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对三维标志的多重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家保障民生义务的宪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注和保障民生,是立宪国家的首要目的与第一要务.就宪法学而言,与民生所涉宪法社会权以及权能的多重面向相对应,国家对民生依次负有尊重、保护和给付义务.同时,依据"宪法一体性"原理,该递进义务的履行与国家权力之分立,互为表里,而彼此制约.实现国家的民生保障义务,必须以人性尊严为根本准则,通过树立宪法意识达致法治观念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樊纪伟 《法学杂志》2016,(7):126-133
2014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公司法修改案》,新设多重代表诉讼制度.该制度引入时,日本各界对是否需要多重代表诉讼进行了激烈讨论.作为现代公司制度发展的产物,多重代表诉讼制度在公司集团化发展中,对规范母子公司运营和保护母公司投资人权益发挥了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功能.为规范母子公司结构、适应公司法现代化需要,我国有必要引入多重代表诉讼制度.新制度应当充分尊重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并在借鉴日本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原告资格、前置程序、被告范围以及防止多重代表诉讼滥用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4.
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机制是检察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新时代司法价值嬗变、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检察内设机构调整等多重背景下检察机关深挖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机制。在目前单个检察院内部会商机制的基础模型之外,探索搭建上下级联动、跨区域协作以及与系统外合作会商机制的扩展模型,可激发检察数据潜力。同时,通过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业务数据分析智能化、做好数据分级管理与保密以及构建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工作,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为会商机制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罗霞 《知识产权》2020,(2):39-47
美国对植物品种通过授予植物专利、实用专利以及植物品种保护证书,对育种者提供多重保护。欧盟对植物品种制定专门立法进行单一保护,对植物品种之外的其他植物通过判例明确给予专利权保护。澳大利亚对植物品种亦实行专门立法保护,但比欧盟自由,并不排除植物品种的专利申请。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植物育种技术成果的专利权保护,提出中国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应当对植物品种以外的植物给予专利权保护,为植物育种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产权的大保护。  相似文献   

6.
环境知情权是在环境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作为是环境权实现的程序权利之一,具有控权作用以及多重法律价值。这必然引起各国的关注,就我国而言,环境知情权越来越引起重视了。例如在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所体现。但是由于起步晚,加上自身制度的制约,我国环境知情权在法律保护方面仍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中,个人信用信息上客观地存在著多重权利,相互交织,相互冲突.作为信息主体的个人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而为了保障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加强社会管理,则需要确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在信息的征集、加工、流转环节个人信用信息的财产权属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客观分析个人信用信息的各种权利属性,平衡各种权利之间存在的冲突,有利于完善个人征信立法.  相似文献   

8.
吴文佳 《法制与社会》2010,(17):113-113
待履行合同债权人是在破产程序中应受到保护的一方利益主体。本文认为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待履行合同债权人就应明确待履行合同是如何界定的,以及司法实务中如何才能保护该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外观设计自身特性与法律对知识产权客体的分类保护导致其除取得专利法保护外,也可能取得著作权法、商标法的保护。我国知识产权各法应相互协调,开展相关修订,以限制外观设计的多重保护。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长久以来的存续,依靠的是多重文化背景下价值共识的分享,以及据此发生的行为矫正.虚拟人格是人格权在电控空间之延伸,是准人格的一种类型.法律确认虚拟人格有利于更好的保护虚拟人格,有利于对自然人人格权的终极保障,其目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护变异的人格权中的稳定部分.虚拟人格在我国民法典中的构造难点在于其商业化部分的流转、继承规则及限制.虚拟人格的救济包括防卫性和进取性救济.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的重叠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产权重叠保护现象背离了知识产权的平衡政策目标,是知识产权全面扩张的副产品。它直接导致了正外部性内在化、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破坏、知识产权垄断成本的增加。解决知识产权重叠保护问题的思路是:完善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原则上禁止知识产权的重叠保护;制定工业版权法,预防知识产权重叠保护现象的出现;明晰法律解释规则,削减知识产权重叠保护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商业数据界权包括确定其权利的性质和权利的归属。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法律体系的建成,为数据界权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和法律前提。数据界权首先应基于个人信息与数据、商业数据与公共数据等基本范畴的厘清。基于商业数据的固有性质以及工业产权的历史逻辑和制度内涵,商业数据与信息保护类工业产权具有深度的契合性,有必要将商业数据纳入工业产权序列,作为数字时代具有标志意义的一种新型工业产权,并可以成为与商业秘密相对称的商业数据权。商业数据界权需要确定商业数据的适格性--可保护条件。商业数据的适格性包括受保护数据的合法性、集合性、管理性、可公开性和商业价值性,即以合法形成的规模性数据集合为客体,并采取管理措施的可公开性技术数据和经营数据等信息。商业数据具有单一性、复合性和动态性,商业数据权暗含着所涉权利的分层性,其权属界定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复杂或者貌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遵循投入原则、分层原则和责任原则等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 促进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管理体系、保护体系及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优化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余卫明  喻洁 《时代法学》2011,9(1):34-38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难免发生伤害事故,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对处理实习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却并不健全,《工伤保险条例》将实习生伤害事故排除在工伤保险之外,以侵权法来保护受伤害的实习生不仅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也不足以有效维护受伤害实习生的权益。在此情形下,有必要重新将实习生伤害事故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在立法改变之前,则应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以分散风险,确保受伤害实习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第九套广播体操案提出了体育动作是否构成作品的问题,该案的审理思路是从作品要件出发,从而否定了体育动作的作品性。然而,版权法传统理论对此的解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思想-表达二分法"应用于体育领域,面临界线模糊和标准不一等问题。独创性的要求在体育领域也有其特殊性。体育动作本身常不乏独创性,只是从竞技的目的出发,需要进行限制,但体育尤其是群众体育又有表演性的一面。从功利主义的产业政策出发,体育动作的保护成为产业发展的需要,著作权制度是一种可能的选择。由此,可区分体育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6.
Legal principle, which underlies the value of the legal system, is supposed to be the origin and basis of concrete legal rules. It has also resulted from abstrac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value and spirit of these legal rules. In light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hierarchy of legal principle,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types: one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pplied to the what, why and how a legal system shall be constructed, such as principles of sovereignty,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joint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hich also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principles of sovereignty,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other type includes those existing in the legal system and capable of being applied directly,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treatment, principle of minimum standard,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 (fo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 principle of independent protection (for copyright), principle of compulsory implementing patent (for patent right) and doctrine of priority (fo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 etc. In my opini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PR shall follow the latter model, indicating that they shall be provided and writte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the grounds that they can be applied directly, and that they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the whol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PR instead of exclusive application to one certain system. Hereup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principles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PR should include the principles of national treatment, minimum protection standard and public interest.  相似文献   

17.
禁止下的规制:性产业在日本的法律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军 《时代法学》2007,5(6):92-98
日本法律明确禁止卖买淫行为,但由于法律本身和社会现实的原因,日本没有成为现实的性产业禁止国。日本性产业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禁止卖淫与卖淫者保护更生、其他性产业的规制、青少年保护和警察监督四个方面。卖淫的劝诱行为与助长行为、"儿童买春"行为等受到法律制裁。除卖买淫之外的其他性产业具有合法地位。在日本流变成现实的性产业规制国后,青少年保护成为其性产业相关法律的最高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趋势下之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的引导和产业利益驱动下,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朝着纵深纵广发展。尤其是TRIPS协议的产生,喻示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重心的转移。知识产权直接与贸易挂钩,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具强制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种高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不合理的抑制的基础上的。这一发展态势实际上是南北国家利益冲突和妥协的结果。构筑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利益平衡机制,有必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Contrary to the leading studies of Brenner and McLaren, it is argued that nuisance law was consistently a robust constraint on polluting industrial enterprise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defining nuisances of industrialisation were ‘inter‐neighbourhood’ in character. They affected country estates surrounding industrial seats into which pollutants were displaced by increasingly tall chimneys and long outfalls. The victims of revolutionary nuisance included elite proprietors with unsurpassed capacity to enforce the law. Like Galanterian ‘haves’, who (it is postulated) use the law to reinforce a social advantage, nineteenth century proprietors enforced the common law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fabric of rural life from the threat of polluting corporate enterprise. This is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to the orthodox view of the common law's complicity with industrial ecological harm in the past, and po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prospect of strengthened common law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modern day.  相似文献   

20.
美国妨害法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侵权救济 ,特别是环境侵害的排除 ,关涉受害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从美国传统妨害法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和发展来分析 ,其维护环境正义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的有关理论和制度值得我国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实践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