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金洲 《理论月刊》2003,(10):16-17,40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这一历时性维度分别论述了传统文化、新文化、先进文化对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文化挑战这三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指出"先进文化"论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2.
纵观文化的发展,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前导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认识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建设先进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任务。文化建设新的重任,是当下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不断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又要扎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新时期文化创新的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彬  梁红 《理论月刊》2008,(9):45-48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要把积极建设生态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新方向。生态文化是以一种"互利共生型"的思维方式作为价值观基础;生态文化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共识。而且,生态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南.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其本质和主体而言,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新和进行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用"三个代表"思想审视党的80年历史,无论是执政之前的革命时期,还是执政以后的建设时期,党之所以能够从曲折转向顺利,从失败走向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党对"三个代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能够代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各部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各部分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制度文化,即新民主主义先进制度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制度文化,从而把革命和建设引向了胜利.  相似文献   

6.
关于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同时它也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历史进程。明确“先进文化”的内涵,以及它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理论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军事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对于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必须探讨军事文化的内涵与分类、产生与发展、特征与功能,军事文化对战斗力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与时俱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果 《理论月刊》2004,(1):16-19
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先进文化必须随时代变化不断获得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活力。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相似文献   

9.
文化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化哲学的重要议题.从总体来看,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大致围绕两个路径展开,即主体性理解路径和功能性理解路径,前者指向人的超验维度,后者关注人的经验维度.文化的这种形下与形上二重性特点,决定了文化在其实践展开中,必然具有多元取向与逻辑归一的张力品格.  相似文献   

10.
弄清了什么叫生产力,并不等于弄清了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弄清了什么叫文化,并不等于弄清了什么是先进文化;弄清了什么叫利益,并不等于弄清了什么是根本利益.要当好"三个代表",首先要弄懂弄通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它有什么发展要求;什么是先进文化,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什么是根本利益,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