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相似文献   

2.
私法自治表明了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事务而不受他人干预,而且其在作出某项决定时也无需说明任何理由,"法无禁止即为允许"。作为私生活的自由权,隐私权表明了其是一种人格尊严与对人予以尊重的权利。只要是法无禁止的就都是个人有权决定的。而在公法上,"法无规定即为禁止",只要没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个人就有权禁止任何人或组织对自己私人信息和私人空间等事务的侵犯。  相似文献   

3.
兰玉玲 《求索》2007,(2):79-81
在国外的私人银行服务中,信托以其在财产管理中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运用,但信托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本文紧紧围绕私人银行、信托的自身特点及其特有功能,结合我国社会、法律制度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运用信托开展私人银行服务可能受到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制度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有益于我国信托业务的开发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陈家琪 《传承》2012,(3):88-90
一家人坐电梯下来,在电梯里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里,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这是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尊重了他人,也就尊重了自己。且不说抽烟、吐痰。这是每一个到过发达国家的人都有的切身体会。就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大声说话,大声打手机,餐馆里的众声喧哗就更不用说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未能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区观的变化因应于人们对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解。现代社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私人社区观,这种社区观以个体化社会及其理论为基础;现代社会的脱域机制产生了"脱域的共同体",这种社区形态与私人社区有着复杂的关系。基于嵌入性的视角,从中国社区实践出发,我们应该从线性地思考私人社区转向对多元社区的强调。  相似文献   

7.
保安企业分类、保安从业人员的权力、保安企业受权开展的业务,这些都可以归类为保安企业定位的具体内涵,那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保安企业都是做什么的、能做什么。法律框架下的私人保安公司分类为了确定私人保安公司的组织种类,加拿大保安立法首先从私人保安业的产生源头出发来进行分析,私人保安业的产生在于预防违法犯罪等行为发生,通过预防违法犯罪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私人保安公司为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通过运用预防犯罪的方式手段和设备装置来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安全服务行为,安全服务的具体对象是人们  相似文献   

8.
廖原 《桂海论丛》2014,(5):117-121
对于我国的行政法理论而言,并没有私人行政这一概念,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私人应当成为行政主体。私人行政究竟含义为何?日本行政法学者米丸恒治所著的《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一书对此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对该书的研读有助于我们拓宽行政主体理论,从比较法的视角对比日本、德国以及我国的行政主体之含义,研究对行政主体规制的制度模式,将会对转型时期中国行政法治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意义和作用;选取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等36个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借鉴联合国和欧盟电子政务评估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公众用户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便民服务、教育、医疗、交通等9个领域评估了面向公众服务的中国城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最后提出应从提供电子政务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度、缩小数字鸿沟、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结果导向型"电子政务发展评估、重视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电子政务的市场化推进机制等方面发展面向公众服务的中国电子政务的对策建议。摘要: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统战部围绕"三贴近、三服务"做文章,打造五大服务品牌,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一、打造"民企之家、政企之桥"品牌,引导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作家李准的早期创作(1954年到1955年7月合作化高潮前),追踪李准如何观察互助合作过程所引发的农民在价值观念、心理、意识、情感、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变化状态,深入分析他围绕互助合作的动员组织方式、个人与集体关系、集体形成路径、新的家庭关系与乡村日常生活状态等主题所展开的观察和把握的具体意涵。文章进而揭示,李准的体察突破了惯常的"阶级"视角,有助于我们突破相关历史表述及其逻辑重新认识那一段历史中经验的真实意涵,同时使我们得以在更为丰富的维度中思考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进程中集体与个人、公与私、情与理等重要问题。文章还将思考李准当年这些观察和理解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乡村社会和农民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正义观通常给人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印象。女性主义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方式、基本理念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普遍主义是一种虚假的普遍主义,在其中性别正义是缺失的。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二分法,因此,为实现性别正义,必须超越这种二分法。  相似文献   

13.
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出发,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模糊到明晰、由承认到保护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区分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理论特质。由于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毛泽东混淆了私有财产权利与私有制的界限,未能准确厘定私有财产存在的时限,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着平均分配私有财产的倾向。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私有财产观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劳动者求解放、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化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长期以来,人们对修饰语"全心全意"的价值意指和实现方式有不少认知偏差甚至是误解,或认为党员干部作为"现实的个人"有私心私利而做不到全心全意,或认为个人合理的利益诉求与全心全意的价值宗旨存在冲突,或因个别领域贪污谋私现象而质疑党的宗旨的应然逻辑。究其根源,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初心使命缺乏内源性的整体把握。新时代以制度化方式开展理想信念的主题教育,理解百年政党的初心和使命,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逻辑上阐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规定和实践逻辑,切实做到悟原理、守初心、担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相冲突的情况,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借鉴域外经验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审判前提问题”这一原则:如果某种诉讼应以另一种诉讼的结果为依据,就应该(或可以)中止该诉讼,等待另一种诉讼的裁判结果,并以此为据恢复诉讼并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16.
沈卫中 《桂海论丛》2004,20(3):92-94
财产征用历来被视为重大宪法问题。我国现行宪法对财产征用制度的规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宪法理论与实践不发达的影响,存在重大缺陷:征用概念要件缺失;何为“公共利益”尚无明确界定;征用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补偿原则的外在限制。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对财产权的限制和保护。必须通过进一步修改宪法和实现宪政民主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包含三个维度:人是自然存在物、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马克思主张通过从对宗教的批判上升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条件成熟时进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本质复归。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在当代对人的本质复归的途径、过程以及如何看待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复归的关系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私有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发展的一般走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私营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迫使我们必须对往昔传统观念中的劳资关系进行认真反思 ,特别是要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脉络。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自然演进而非人为外力强加的历程 ,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和典型性 ,其劳资关系的发展走势从而更多地体现了其逻辑的本来面貌 ,因此它对我们厘清我国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来说 ,无疑是极佳的分析模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反排木鼓舞的动作语汇置于仪式场景,对反排木鼓舞的四次展演情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分析,指出反排木鼓舞的仪式展演可视为一个结构与反结构相互转化的过程,只有结合具体的场景与象征意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与仪式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过程视角来看,仪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并体现着社会的整合与延续,通过仪式展演与舞台表演,反排木鼓舞不仅强化着当地的祖先崇拜、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同时也是当地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与个体情感的一种交融体验与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20.
":保密"是商业行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措施。在民事调解中,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保密条款"也被广泛运用。当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发生冲突时,保密条款运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社会后果,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好心救人却要赔偿"的彭宇案就涉及到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文中以彭宇案为例,探讨了"保密条款"合理运用的司法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