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山羊痘病毒古浪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山羊痘病毒ORF014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Vero细胞,Western-blot分析目的基因表达情况。使用WabLab、SWISS-MODEL和ExPASY等在线软件预测GTPV014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和二、三级结构以及氨基酸组成,对其作为凋亡抑制蛋白的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理论上的判断。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载体可以在Vero细胞中表达出大小约为20ku的重组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与黏液瘤病毒M11L蛋白相似的一些结构特征。上述结果为GTPV014蛋白在山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抑制凋亡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pMDChIL18克隆质粒扩增获得了ChIL18全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质粒PCR鉴定和基因测序,鸡IL18全基因被正确重组到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上;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ChIL18转染COS7细胞,转染细胞中含ChIL18基因的mRNA。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是与ChIL18相符的约23ku的蛋白条带。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表明,表达产物对鸡淋巴细胞具有明显诱导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真核表达质粒,采用多表位基因串联策略,合成包括口蹄疫病毒T细胞和B细胞表位基因的基因片段F,该基因片段由结构蛋白VP1上的2个B细胞表位(VP1135-159aa、VP1194-211aa)基因、非结构蛋白3A和3D上的T细胞表位(3A21-35aa、3D795-803aa)基因组成。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XbaⅠ将基因片段F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鉴定、序列分析正确后,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阳性重组质粒pc-F转染至BHK-21细胞。Western-blot和IFA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蛋白大小约25.4ku,能够与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标准兔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实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Asia 1型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真核表达质粒pc-F构建成功,且能在BHK-21细胞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2型ORF4基因编码蛋白的体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4基因结构及其所编码蛋白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特性,以PCV-2杭州株病毒DNA为模板进行PCR,结果扩增出了ORF4基因,并分别构建了pGEX-4T-1-ORF4原核表达载体和pEGFP-C2-ORF4真核表达载体.序列分析、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PCV-2 ORF4基因长180 bp,共编码6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大小约为6.685 ku.真核PK15细胞的转染试验显示,ORF4重组蛋白在PK15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表达,但对其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刚地弓形虫α-微管蛋白(TgTUBA1)与神经瘤母细胞(N2a)自噬的关系,利用TgTUBA1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并引入HA标签序列,提取弓形虫ME49虫株总RNA并反转录获得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并克隆至pcDNA3.1(+)载体上。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TUBA1转染至N2a细胞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LC3Ⅰ/Ⅱ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3.1(+)-HA-TUBA1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试验检测到50 ku大小的特异目的条带。与空载体组相比,pcDNA3.1(+)-HA-TUBA1转染N2a细胞48 h后,N2a细胞皱缩、突触减少;观察到特征性的自噬小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Ⅰ/Ⅱ表达上调。本研究证明了TgTUBA1蛋白可以促进N2a细胞自噬现象的发生,这为宿主细胞抗弓形虫感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布鲁氏菌17.3 ku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omp17.3。pcDNA3.1-omp17.3转染COS-7细胞后,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到了17.3 ku蛋白的瞬时表达。将pcDNA3.1-omp17.3免疫小鼠,三免后经ELISA、流式细胞仪以及ELISPOT技术检测到pcDNA3.1-omp17.3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了以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疫苗可作为潜在的布鲁氏菌新型疫苗,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RT-PCR技术从黑龙江省猪源旋毛虫获得了Ts43基因,并克隆入pcDNA3.1-CT-GFP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用该重组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Vero E6细胞,GFP标签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通过Western-blot分析,细胞裂解液样品中有1条约66 ku的条带,可被小鼠旋毛虫阳性血清所识别,与预计大小一致,说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P中的Ts43基因在VeroE6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微线体蛋白3(MIC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Western-blot分析证实,细胞裂解液及上清样品中有1条约39.2 ku的条带,可被山羊抗刚地弓形虫超免疫血清所识别,大小与预测值相符.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C3中的MIC3基因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组成型表达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E3蛋白在Vero细胞中瞬时表达的情况,将绵羊痘病毒E3L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E3L,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至Vero细胞,利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E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转染后第48小时可检测到E3L基因高水平的表达。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热休克蛋白70-4(TsHSP70-4)基因序列的特征及其真核表达蛋白的抗原性,参考GeneDB中猪带绦虫基因组注释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TsHSP70-4 ORF序列。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TsHSP70-4基因密码子进行优化,连接载体pPIC9K,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blot及质谱测序进行蛋白鉴定。将纯化后的TsHSP70-4表达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大小为1 953 bp的TsHSP70-4 ORF序列。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获得大小约为95ku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和质谱鉴定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即为TsHSP70-4。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出效价高达1∶409 600的抗血清。该研究为猪囊尾蚴病新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筛选了3个位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上不同位置的抗原表位区基因,利用重叠PCR方法分别与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相连。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EA-VP2、pcDNA3.1-EB-VP2、pcDNA3.1-EC-VP2。将重组质粒在无免疫佐剂参与的情况下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质粒接种组及PBS缓冲液接种组作为空白对照,采用ELISA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对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EA-VP2、pcDNA3.1-EB-VP2、pcDNA3.1-EC-VP2接种小鼠后,都能诱导小鼠产生JEV、PPV特异性抗体,并且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数在首疫后第7天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在首免后第14天高于对照组(P0.01)。pcDNA3.1-EB-VP2免疫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均高于pcDNA3.1-EA-VP2和pcDNA3.1-EC-VP2免疫组。表明,用JEV E蛋白抗原表位区基因与PPV VP2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应用重叠扩增PCR技术将鸡堆形艾美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3-1E基因片段(Ea3-1E)与编码鸡白细胞介素15成熟蛋白基因片段(mChIL-15)进行串联连接,并在这2个基因片段之间引入4个柔性连接肽SPGS,获得融合基因Ea3-1E-linker-mChIL-15。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并鉴定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a3-1E-linker-mChIL-15。应用磷酸钙法将质粒体外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重组质粒的体外瞬时表达进行检测。将重组质粒pcDNA3.1-Ea3-1E-linker-mChIL-15、pcDNA3.1-Ea3-1E和pcDNA3.1分别于14和21日龄经腿部肌肉注射免疫SPF雏鸡,28日龄时,除非免疫非感染组外,各组感染5×104个堆形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观察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融合基因3-1E-linker-mChIL-15,转染后第30小时可检测到融合基因编码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瞬时表达。与质粒pcDNA3.1-Ea3-1E相比,质粒pcDNA3.1-Ea3-1E-linker-mChIL-15二次免疫后可提供明显的抗球虫免疫保护效果,提高相对增重率(96.48%),降低卵囊排出率(68.35%),降低十二指肠病变记分等。抗球虫指数为183.78。  相似文献   

13.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质粒 pHN为模板 ,Li 15和Li 2为上、下游引物扩增出TGEVTH98/N基因。将N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分别用BamHⅠ、XhoⅠ双酶切后连接 ,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 N。将昆明鼠随机分为 2组 ,分别肌肉注射 pcDNA N和pcDNA3.1(+) ,每只鼠 10 0 μg ,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首次免疫后第 0、14、2 1、2 8、35、39、4 7和 5 4d采血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注射pcDNA N组小鼠在首次免疫后第 39d检测到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弓形虫RH株GRA6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6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P-TOPO,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GFP标签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通过Western-blot分析,细胞裂解液中有一条约52 ku的条带,可被山羊抗弓形虫超免疫血清识别,大小与预测值相符。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T-GFP-TOPO-GRA6中的GRA6基因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定点突变的原理 ,获得包含有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 2B编码区的目的基因片段 ,经KpnⅠ和XbaⅠ双酶切后 ,与经同样处理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DNA3.1(+ )连接。经鉴定及DNA序列分析 ,口蹄疫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上 ,且目的基因上的XbaⅠ位点成功突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野鸭新城疫病毒V蛋白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V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将新城疫病毒V基因片段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pcDNA3.1-V重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转染DF-1细胞后,用Western-blot验证该基因在DF-1细胞中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确定V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V在外源真核细胞DF-1中获得了表达,表达蛋白主要聚集于细胞质。研究结果为进行野鸭源新城疫病毒V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瘟病毒E2基因和牛疱疹病毒Ⅰ型UL49基因的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UL49基因编码的膜蛋白VP22对猪瘟病毒E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了单独表达E2蛋白的pcDNA3.1-E2及融合表达E2-VP22的pcDNA3.1-E2-UL49。将pcDNA3.1-E2与pcDNA3.1-E2-UL49分别转染293 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单独表达E2蛋白的细胞,其荧光主要固缩于核周,而融合表达E2-VP22蛋白的细胞在核周及细胞质内都有大量的荧光;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VP22蛋白与E2蛋白都获得了表达,但融合了VP22蛋白的E2蛋白表达量要相对高一些(P<0.01),表明VP22蛋白可以促进E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猪戊型肝炎(HE)基因工程疫苗,设计引物扩增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基因片段LB1、LB2、LB3,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EASY-M1Expression Vector直接进行T-A连接,构建得到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ASY-LB1、pEASY-LB2、pEASY-LB3。将这3个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目的基因,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ASY-LB1、pEASY-LB2、pEASY-LB3在转染的293T细胞中均可表达一约20.5ku的目的蛋白,且具有良好的HEV抗原性。本试验获得的3个HEV ORF2连续片段的候选核酸疫苗为今后进一步研制HEV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软件分析后,截去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中影响蛋白表达的保守基因,并对其余的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把改造后的ORF2基因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并转入表达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菌可以表达出分子质量为50ku的重组蛋白,在0.2mmol/L的IPTG诱导5h情况下表达效果最好,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纯化可得到较纯的蛋白。经Western-blot分析,所纯化的蛋白能刺激小鼠产生相应抗体,并能与PCV2阳性血清进行特异性免疫印迹反应。试验结果证实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病毒3D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鲁彬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0):800-804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3D基因,经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中,重组质粒pcDNA3.1( )-3D经HindⅢ、XbaⅠ双酶切后转染至BHK-21细胞,用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ting鉴定,并预测该3D基因表达产物的三级结构。结果显示,获得分子质量约55 ku的单一3D基因表达产物,其三级结构较为保守。利用RNA细胞内复制体系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证明3D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可促进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