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4):65-65
王久高在《探索》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嵌入”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必然遭遇体制性的障碍。为此,必须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中心目的,充分认识它的战略意义;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化市、县、乡镇基层各项配套体靛改革;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教育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积极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辩证地看待大学生“村官”承担的使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服务农村建设的同时,他们也面临聘期满后出路选择的诸多困境.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就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退出机制不畅的原因,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二是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政策;三是优化创业环境,促使村官扎根基层;四是加大另行择业的引导力度;五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畅通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刘世华 《前进论坛》2009,(11):64-64
现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由于推行时间短,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专业与需求不对口,角色融入难等。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的内在要求,更是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迫切需要.考核制度不健全、退出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不畅通.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丰富退出类型、拓宽退出渠道,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有利于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勤 《前沿》2010,(2):168-170
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纳入国家人才战略和国家政权建设范畴。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的首要环节,在选拔合格大学生"村官"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就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机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就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机制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村官”自身能力、素质也得到了历练.天津市结合本地实际,稳定“村官”队伍规模,在任职初实行原籍生政策和岗前培训,在任职期满推行指导安置,保证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调查显示,“村官”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有待研究和完善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2,(9):75-76
近年来,南通市在全面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选拔、使用工作机制,以促进青年干部成长为工作重点,以推动农村长远发展为根本目标,帮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也使得许多地方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9.
宋相义 《前沿》2007,(2):210-212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突破了农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是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增强了农村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农村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建立健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拔、培养、管理和监督机制,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加强长期的制度性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八面来风     
《浙江人事》2009,(6):47-48
台州市黄岩区出台《关于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实践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额度根据创业项目和经营规模确定,符合信用户条件可实行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为10万元以内;黄岩区工商分局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项目工商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免费提供创业培训服务;黄岩区本级首批落实1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专项资金,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贷款进行适当贴息,对创业实践项目择优进行补助和奖励;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网;设立创业直线电话等。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