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晓华 《求索》2011,(1):189-191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一生经历了元代的盛衰,他的诗词创作有着相通的情感内涵。词集《蜕岩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多元,包含了怀念昔日歌舞宴乐生活的恋旧情结,充溢着绵丽纤婉的情感流露;相对而言,更具价值的是《蜕岩词》精致的语言中包孕着深深的人生迟暮感与浓郁的家国之悲,和看透世情、心归山林的隐逸之思,并于词中灌注了深深的"病"、"酒"情结。《蜕岩词》的整个思想倾向整体上典型地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伤乱情怀,反映了元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是元代词坛的殿军。  相似文献   

2.
莫立民 《求索》2013,(2):142-144
摘要:临桂词派在词系传承上属常州词派,是常州词派在晚清后期的发扬光大。它之所以得名“临桂”,并最终独立成派且统领清末民初的词坛。除了因为其领袖人物王鹏运、况周颐为广西临桂(今桂林)籍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社会与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其中临桂词宗王鹏运的词学结社活动与I临桂词派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为临桂词派得以蔚然勃兴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城市繁荣与词体流行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是词学界关注的一个课题。宋代的都市繁荣对社会发展及词体流行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词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价值;第二、词的演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更有市场;第三、词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宋代市民对“欲”的追求。宋代湖北词体沉寂,也主要是因为湖北的城市繁荣不够。  相似文献   

4.
词兴于唐,随着词体的形成,唱和词也应运而生。唱和词是贯穿中国古代词史的独特景象。我们把唱和词视为一个整体,梳理其渊源和演进脉络,分为发轫期、发展期、低谷期、兴盛期四个阶段,根据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探讨唱和词在各时期的题材和艺术的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锦 《求索》2013,(5):134-136
对宋人引用唐诗入词之现象学界评价不一.然不同作家之不同状况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本文通过对苏轼以唐诗入词的动因之分析.认为苏轼通过移诗入词借鉴和模仿了唐诗的创作技巧和风格;通过集句成词,在展现个人才学的同时也帮助词进一步向诗歌靠拢,逐渐雅化;而化用唐人诗意,推陈出新。让词作有了更醇厚的味道。此外的粜栝成词以合乐可歌为创作目的.也正说明了苏轼对词体音乐特性的尊从。多种形式的以唐诗入词是苏轼提高词品的手段,而词体也正是在苏轼手中真正开始由俗转雅了。  相似文献   

6.
张汝光 《青年论坛》2010,(3):150-152
在词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三阶段教学法:即识别词块、使用词块和巩固词块。在外语教学中,词块是词汇记忆的理想模式;词块学习有助于降低语言习得的难度,能够提高语言理解和产出的流利程度和地道性,提高学习者交际时的条理性和清晰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负迁移;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符其武  梁鲜 《新东方》2008,(10):51-53
顾名思义,“异序词”是指有关词索在排列的次序上不顺乎寻常的词语。 异序是相对于顺序而言的,因此“异序词”的概念,本身就蕴含着一个条件的预设:存在一个假定的“顺序词”参照体。因此,在无特别指定的情况下,本文所称“异序词”是指相对于普通话中对应词的语素序而言的。例如,普通话说“公鸡”,那么方言中的“鸡公”就是异序词。反过来,尽管普通话的“饼干”具有非偏正关系的“逆构”特点,但由于方言也说“饼干”,在词语的语素序上与普通话相同,则不属于本文“异序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谭献在晚清同光年间学界、词坛影响至巨,为常州词派继往开来之一大家。从词选本批评和编辑词选实践来看,谭献对常州词派系列选本大加揄扬而批评浙派《词综》补辑选本,委婉肯定《草堂诗余》;编辑《箧中词》和《复堂词录》选录由唐至清之词,皆可见到谭献阐扬推衍常州派词学之主观意图,但其同时又不固守宗派门户之见,颇能折中二派之长而避其短。  相似文献   

9.
陈际斌  李秋菊 《求索》2012,(3):197-199
自从张惠言标举"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学术界对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一直争论不休。较多学者认为:温词没有寄托,张惠言的阐释论流于穿凿附会。其理由有二:一是温庭筠人品低劣;二是花间词为应歌之作。但是,深入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即通过正史、杂史的呈现,还是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即通过温庭筠的诗文、词所产生的环境背景、西方接受美学等角度的分析,他都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词具有寄托品格。因此,张惠言标举温庭筠词亦可备一说。值得注意的是,温词寄托的是广泛的社会人生情感,但绝非等同于句句指实的实录。  相似文献   

10.
徐峰 《青年论坛》2008,(1):130-132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船山虽不以词名家,却在易代之际的文坛上援笔挥毫,以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含婀娜于刚健”的词风回应了时代的呼唤,而“嗣响离骚”的评价几成论者共识。但长期以来,对船山词骚怨精神的研究却一直停滞于一种既成概念。通过探讨船山楚骚精神的思想渊源、在词中的情感体现诸方面,使船山词的楚骚精神的内在旨趣都一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女性词研究在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文献整理、生平研究、作品分析、词史描述等方面有较大的收获,然而这些也只是清代女性词研究的一个开端和起点,已经到来的21世纪将是清代女性词研究的全面开拓期和成果收获期。  相似文献   

12.
许华 《前沿》2009,(4):195-198
汉语别称词的文化特征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情况。其中显性文化特征是指汉民族文化结构中介于表层物质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之间层面的文化,也称中层文化或制度文化。它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组织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依附于它们的原理、原则和规范等等,还包括由此而产生出来的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群体组织和制度规范等文化特征。汉语别称词的显性文化特征集中而突出地反映在它们往往具有政治文化色彩、人性意味和民俗特征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会  裴晓真 《青年论坛》2002,(3):104-105
网络汉字词是网络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本文重点从造词的角度对网络汉字词的生成进行了分类研究 ,认为网络汉字词虽然形式特别 ,但它们毕竟是在现代汉语词汇基础之上产生的 ,它们的生成仍然符合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 ,因此 ,我们完全有可能对其发展走向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刘辰翁作为南宋词坛的一位重要词人,不仅有大量词作传世,还有迥然不同于传统词人的词学观。他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词论予以反拔,高度赞扬辛弃疾“牵雅颂,人郑卫”的创作范型;主张词应具有与诗文一样的地位和功能,词的创作应不拘一格,以意之高下为先。这种独到见解对改变传统词论、提高词品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离合词是汉语里特有的一类词,也是汉语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大难点。就根植于汉语事实,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周遍性调查,提出现代汉语离合词分为典型离合词和非典型离合词,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现代汉语离合词,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定性分析,为判定现代汉语离合词给出了确切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宏力  张志宁  刘少坤 《前沿》2008,(6):193-195
词的应用性对词多样化风格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使词从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有别于“艳”的风格,其中娱乐、思想传播、谋生、交流的应用性表现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柳永俗词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入宋之后 ,由于歌舞宴饮、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的滋蔓 ,形成了尚艳、尚柔而趋俗的局面。在这种人文环境中 ,受世俗文化的市井风情的熏染 ,柳永词张扬出鲜明的“俗”的创作个性。其俗词的兴起 ,代表了当时追逐流俗的审美取向和创作趋向。他的词“为情所役”,多用俚曲慢调、鄙俗之语 ,恣意抒写世俗的男女情爱 ,源流上承接晚唐五代温之花间词而来 ,却更具有浓厚的市井艳俗味。柳永词与晏、欧词虽有雅俗之分 ,一为贵族雅词 ,一为市民俗词 ,但晏、欧词的富贵气与柳永词的市井态 ,本质上都是一种俗。柳永词的“以俗为美” ,往往遭人訾议 ,但是从柳永到周邦彦的百余年间 ,大凡北宋重要词家 ,或扬或弃多染指其间。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次 《前沿》2009,(12):181-185
新世纪以来,我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即:对词人接受的研究,对词作、词集接受的研究。对词体、词统与诃学群体接受的研究,对词人词作对前代作家与非词体作品接受的研究,对词作为文学之体接受的研究。新世纪以来古典词学接受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一个侧面标示出我国古典词学研究的范围正在日益拓展。研究的对象正在日益丰富,研究的论题正在日益细化。  相似文献   

19.
王璨 《理论月刊》2007,(3):131-133
杜撰词是为了某种特殊用途或表示某种特殊意义而临时创造出来的新词或新的表达法。按照构成方式,杜撰词基本可以分为添加杜撰词、删减杜撰词、拼缀杜撰词、仿拟杜撰词、替换杜撰词、复合杜撰词六大类。杜撰词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性。  相似文献   

20.
王湘华 《求索》2012,(3):178-180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在词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从中可以窥视王国维选词观与词学思想。全书编辑体例调整适当,编选全面,几无遗珠之憾;对词家词作选编勘校各有侧重,在词籍编选上有辑佚开拓之功。王国维词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跋语之中,具体表现在对词作的优劣论、意境论和风格论,虽吉光片羽,然弥足珍贵。其词籍校编与其词学批评相辅相成,使得其词话举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从而形成完善的词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