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DNA数据库建设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历经10年,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DNA分析技术的进步,DNA数据库更加完善,DNA信息作用更加突显.本文综述了中国DNA数据库的规划与建设,DNA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技术,以及DNA数据库建设应用技术发展趋势,为完善DNA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选取和数量对数据库直接匹配、亲缘关系检索、失踪人员检索等数据库检索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指出大容量DNA数据库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应用数据库时需要考虑的群体和群体内差异,以及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对数据库检索的辅助作用。旨在为今后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容量DNA数据库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下称DNA数据库)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又一个主动进攻的新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论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DNA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强大的破案效益正日益显现出来.本文研究了DNA数据库在实际应用、建设过程、技术管理、信息安全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公安机关DNA数据库的构成,并对其实现方法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犯罪DNA数据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全国犯罪DNA数据库,既是当今国际上的趋势,也是今后国内刑事侦察、司法工作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随着这项技术的重大作用不断被认识,建立全国犯罪DNA数据库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此之前建立一个小型的、带有预研性质的实验性DNA数据库,是很必要的.作为DNA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数据库软件系统的设计工作十分关键.软件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成后数据库的运行、使用,对数据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以及DNA数据库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本文将分几个方面对实验性犯罪DNA数据库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制定我国罪犯DNA数据库管理规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司法鉴定领域,基因遗传分析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检案之中,特别是利用DNA分型技术建立罪犯DNA数据库作为刑事案件侦破手段的设想,就其技术而言已逐步走向成熟和现实.近几年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以PCR-STR分型技术为基础的罪犯DNA数据库,并且也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规范数据库的整个运作过程.1999年我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和完成了"中国罪犯DNA数据库模式库"的研究工作,可以预计正式建立我国国家罪犯DNA数据库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进行有关罪犯DNA数据库法律法规制定的研究工作是必须的,它是我国国家罪犯DNA数据库得以顺利建立和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6.
欧美国家DNA数据库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数据库因其在打击犯罪方面的巨大作用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欧美的一些国家,DNA数据库建立已有十多年,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辉煌成果。本文作者根据收集到的最新数据资料介绍了这些国家DNA数据库的发展规模、应用成果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随着DNA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飞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已经超过2000万条,数据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应当看到,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各个市级DNA实验室对DNA数据库整个建库流程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违法犯罪人员血样的管理还处于相对的粗放阶段,伴随着对DNA数据库数据信息深度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方斌 《证据科学》2022,(1):47-69
DNA远程家族搜索的出现是DNA数据库应用从证据构建范式转向情报生成范式的产物.它在扩大亲缘关系搜索的范围、提高侦查能力的同时,亦使警方侦查的触角从传统法医DNA数据库延伸到了公共DNA数据库之内.尽管,DNA远程家族搜索给改良传统法医DNA数据库搜索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然而,值得警惕的是,DNA远...  相似文献   

9.
法医DNA数据库初见成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DNA检验技术的发展,它在法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亲子鉴定到同一认定,这一技术不断为公安侦查和法庭审判工作提供可靠的证据。伴随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其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建立我国的DNA数据库已经提上议事日程。DNA数据库是将DNA分析技术、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网络传递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高科技产物;输入DNA数据结果,计算机即可对其进行自动比对,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查询、跨地区协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开始了对DNA数据库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美、英、法、澳等20多个国家均建立…  相似文献   

10.
2000年6月16日至30日,公安部DNA技术与管理考察团对美国、加拿大DNA技术及数据库管理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弗吉尼亚州的法庭科学实验室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法庭科学实验室的DNA检验技术及数据库管理的实地考察,使我们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加两国DNA技术应用和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正确认识了我国DNA检验技术和在数据库建设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美国、加拿大DNA技术应用和建库管理情况美国FBIDNA实验室、弗吉尼亚州DNA法庭科学实验室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DNA…  相似文献   

11.
Knowledge about mutation rates and the mutational process of short-tandem-repeat (STR) or microsatellite loci used in forensic analysis is crucial for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ing genetic profiles. We analysed a total of 19,754 samples from 6532 paternity testing cases at 17 STR loci which are commonly applied to forensics. The parenthood in each of these cases was highly validated (probability>99.99%). We identified 178 mutations. Locus-specific mutation rate estimates varied between 7.0 x 10(-5) and 2.2 x 10(-3), and the overall average mutation rate estimate was 8.4 x 10(-4). The observed mutational features for STRs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criterions for exclusion in paternity testing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NA profiles in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ference data of STRs mutations which are valuable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 we suggest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database and ask the whole forensic community for data contribution including China.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more, DNA databases have been a focal point of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nsic field. Using this approach, forensic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have aided millions of investigations, many of which would remain unsolved but for the intelligence links provided from DNA database comparison. However, despite their widespread use and increasingly broad legislative and operational reach, there has been limited overarching performance modeling or reflection on drivers of operational or financial efficiency. This study derives an inferential model for DNA database performance using data from major national DNA database programs. Parameters that optimize desirable database outputs (matches) are isolated and discussed, as is an approach for maximizing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minimizing ethical impact. This research takes important steps toward identifying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for forensic DNA database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医学会物证专业委员会法医DNA分析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与国际法医遗传学会中文专委会于2006年10月在成都召开学术会议。我们的讨论强调有必要将国际法医遗传学会的信息及时传递到中国。因此,按照国际法医遗传学会的指南,我们推荐混合斑分析,法医DNA数据库及新遗传标记选择标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医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 LM  Liao ZG  Chen YQ  Yao Y  Li JB  Li MY  Cai JF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8-450
法医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在推断死亡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在阐述法医昆虫学定义和研究内容基础上,综述尸体上的昆虫生态群落演替现象、昆虫发育形态学、DNA分析技术的应用、法医昆虫毒理学等法医昆虫学问题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The primary aim of any DNA Database is to link individuals to unsolved offenses and unsolved offenses to each other via DNA profiling. This aim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alised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New Zealand (NZ) DNA Databank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DNA Intelligence Project (DIP),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involving NZ forensic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interrogated the forensic case data held on the NZ DNA databank and collated it into a functional intelligence database. This database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trends which direct Police and forensic personnel towards the most appropriate use of DNA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is being provided in areas such as the level of usage of DNA technique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he relative success of crime scene samples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rimes. The DIP has broadened the dimensions of the information offered through the NZ DNA Databank and has further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ve capability of both Police and forensic scientists. The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fit soundly with the current policies of 'intelligence led policing', which are being adopted by Police jurisdictions locally and overseas.  相似文献   

16.
DNA分析技术在法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对DNA指纹、PCR -VNTR、PCR -STR、PCR -mtDNA测序等技术的发展 ,以及其在法科学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作了系统的阐述。认为由于DNA分析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使之已成为现今法科学生物检材检验的主要手段之一。阐述了现阶段DNA分析技术已向标准化、自动化和高鉴别机率方向发展 ,以及建立DNA罪犯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GoldeneyeTM 20A-M试剂盒在DNA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血滤纸特性,优化不同条件血痕样品的取样量、扩增循环次数,缩短PCR扩增时间,以建立适合批量样品直接快速扩增检验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1 200份数据库样品的检验中.结果 确定了批量样本检验的最适取样量和扩增循环次数,建立了快速扩增反应程序,1 200份样品的直接快速扩增检验成功率为98.4%,批量检验92份样品(1板)从取样到电泳完成只需6h.结论 GoldeneyeTM 20A-M试剂盒的应用,免去DNA提取过程,方法简单、快速、获得信息量大,适用于DNA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产磁珠结合自动化工作站批量提取生物检材DNA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建立国产磁珠结合自动化工作站批量提取案件中生物检材DNA的方法。方法采用国产磁珠结合Bio-Robert Universal System自动化工作站对案件中常见的生物样本进行DNA提取,检测Identifiler系统16个STR基因座,在ABI3130XL遗传分析仪上进行STR分型。其中210份样品同时在ABI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定量。结果9100份10类生物检材应用国产磁珠结合自动化工作站,大部分可提取到足够的DNA进行STR检验。STR检验成功率最高的为口腔拭子、肌肉,达100%,接触细胞检材的成功率较低,为50.0%。结论国产磁珠结合自动化工作站可用于案件中常见的大部分生物样本的DNA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