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曦  张俞 《八桂侨刊》2001,(1):14-17
老挝(又称“万象之国”)是中南半岛古老的内陆国家,有1200年悠久历史,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据中国史籍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中老两国使节开始往来。在19世纪末之前,最早到老挝的中国人是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和广西的小商人。至19世纪末,开始有中国侨商从越南、泰国移居老挝。  相似文献   

2.
张宁 《今日民族》2003,(11):61-64
清迈是泰国的第二大城市,早在1796年时,就已是泰人建立的兰那王国的都城,1935年泰国政府在这里设市。今天,它已成为泰国北部的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湄南河的支流滨河横贯清迈市区,东岸是新城,西岸是旧城,两岸风格各有异趣。兰花装饰的通衢大桥,把新、旧城连成一体。市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故有“北国玫瑰城”之雅称。清迈主要的工业是抽木加工,盛产绸伞、银器、漆器、篾器、柚木雕刻和陶瓷等手工业制品,因而又被誉为“手工业之家”。12月,是清迈最凉爽的季节。我们信步街头,只觉身心□摇张摇宁文/图清迈印象一清。清迈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与分布 保罗和路易斯认为,泰国傈僳族大概是于1921年前后从缅甸迁徙而来的.第一批进入泰国的傈僳族只有4户人家,他们住在清迈一个叫会三的村庄,同年又有另外15户人家迁到这里.数年后,傈僳族开始向四周扩散,一些人迁移到了清莱府北部一个叫多亦昌的村子.①Jiachim Schliesinger认为,傈僳族迁徙到泰国的历史最早不超过150年,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二战后迁来的.②还有的学者也认为,迄今为止傈僳族在泰国已经经历五代人,大概100年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泰国傈僳族进入泰国的时间比较晚,人数也不多.  相似文献   

4.
应“清迈山地民族研究院”的邀请,中国瑶族学者代表团一行17人,于1993年12月5日至12日,前往泰国北部城市清迈参加第四届国际瑶族研究讨论会。本次会议是由泰国清迈山地民族研究院和国际瑶族研究协会共同主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瑶族的文学与宗教——现代宗教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我们下榻在古色古香、很具泰国建筑风格的普康姆宾馆,会议也在这里举行。参加会议的50多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泰国、美国、法国、日本、老挝、澳大利亚等国家,共向大会提交了30多篇论文,内容涉及瑶族的宗教与语言文字、婚姻、丧葬、迁徙、生育观念等方…  相似文献   

5.
泰国北部(以下简称泰北)居住着来自云南的人口。据美国人类学教授马克斯韦尔·希尔女士调查,“中国云南人可能自十三世纪起就在东南亚北部各王国的一些集镇零星暂住了”。现在泰北各府的云南人数量“可能超过三万”。根据1984年云南省政府的资料,现居住在国外的二十万云南人,约有70%分布于缅甸和泰国。云南与泰国北部距离相近,政区的某些部分几乎与泰北接壤,历史上就有云南人口移往泰国的不少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缘的关系,在云南与东南亚交往的历史上,有许多操汉语云南方言的中国云南汉族和回族居民逐渐迁徙定居在东南亚各国,与云南直接接壤的老挝也是云南人迁徙的定居的一个目的地.历史上不同时期移居到老挝的云南人,主要分布在老挝的北部地区,在经济活动方面,他们有的在城镇经商,也有的在农村务农.虽然居住在老挝,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各自从云南带来的传统习俗,仍然操着他们各自的云南方言.因此,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的独特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王尧 《两岸关系》2007,(11):47-48
从昆明乘飞机出发,来不及打个盹,清迈就到了。10月中旬的清迈,微风送来清凉。这座泰国的北方城市,距曼谷700公里,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千万不要拿我们的北方城市概念去想象它,这里山青水秀、素以"美女和玫瑰"著称。据说清迈有180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地区回族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及西南地方政权与西城南海诸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联系交往的密切频繁,一些穆斯林使节、经师、商人、军士开始涉足我国西南地区。其间部分穆斯林先由侨居而后落籍,历经唐至宋五六百年间的繁衍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回族的最早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留洋熊猫,你在他乡还好吗?随着来自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创创”和“林惠”抵达泰国,泰国成为亚洲第二个、世界上除中国外第六个拥有大熊猫的国家。这些大熊猫在海外为当地游人增添了乐趣,也为动物园赢得了名声,更为中外友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003年10月12日下午,来自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创创”和“林惠”被运抵泰国北部山城清迈,开始了客居泰国10年的生活。“创创”为雄性,今年4岁,体重106公斤;今年3岁的“林惠”是雌性,体重65公斤。它们青梅竹马,俨然是一对小情侣。历史上,泰国、缅甸、越南一带曾有过大熊猫的分布,但…  相似文献   

10.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按照宗教教义,回族在生活方面有许多禁忌,由宗教禁忌、生活禁忌演绎而成的特定饮食习惯,就是回族的清真饮食习俗。“清真”一词,是因为回族穆斯林都认为自己所信仰的是天地间最纯正、净洁无染的宗教,因此,回族历史上所建的礼拜寺有“清净寺”、“清教寺”、  相似文献   

11.
泰国北部各民族中的儒教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地的泰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深受中国汉族的儒家信仰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特别是在“礼仪”、“尊卑”、“举止”上 ,都严格遵循儒家的规矩。同时 ,也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泰国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10年,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泰国中华总商会从无到有,从一个小规模的社团发展到当地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它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泰华社会,甚至于在泰中两国的友好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975年泰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取消泰国华人双重国籍问题上达成一致,加快了泰国华人加入泰籍获得公民权利的进程。在这个背景下,泰国中华总商会作为当地重要的侨团组织,随着20世纪70年代泰华社会的转变,其性质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华侨社团"转变为"华人社团"。  相似文献   

13.
何平 《思想战线》2004,30(5):68-71
"孔人"是泰语对古代孟高棉语民族的泛称,泰国的一些文献中提到,古代有一些叫做"孔人"的民族曾经从湄公河口向泰国北部地区迁徙并建立国家。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中南半岛南部。事实上,从现有较为可靠的资料来看,孟高棉语民族的发祥地应该是在中国南方地区。泰族文献中提到"孔人"从湄公河口往北迁徙的史实,应当是公元以后的事,不能用来说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泰国的东北部地区是东南亚老族人最多的地区。这个地区的老族,是在泰族控制这个地区之前从今天的老挝这一带移居到过去的。随着泰族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和现代泰国版图的形成,这些老族成了泰国的国民。今天,泰国官方把他们称为北方泰族。但是,由于这一带地区的主要居民的历史和和文化与今天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自认为是老族人,现在国际学术界也仍然还把这些居民称为老族人。  相似文献   

15.
简论回族的来源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思想战线》2000,26(2):79-81
回族并非中国境内的氏族、部落发展演变而形成的,而是以多种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来人为主,在中华大地上吸取本土其他民族成分逐渐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回族形成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是其经济基础,使用汉语是其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伊斯兰教信仰则是回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娅 《思想战线》2007,33(6):67-73
《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经典著作的选编集粹,它以"贝叶经原件扫描图像、老傣文、国际音标、新傣文、汉文直译、汉文意译六对照"的方式编纂结集。《中国贝叶经全集》正式出版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日本首先引进,现已开始对前10卷进行翻译研究;泰国的一些学者建议集合中国、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的相关学者,对各国存在的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信仰,实源于当地华人敬重领导大众开拓邻近地区的会党先贤,慎终追远、崇功报德,以后凡事归功大伯公英灵冥冥中庇佑。到19世纪中叶,当地华人虽因矿区经济等等利害关系发生争执,但分裂各方,尤其是来自闽广客家府县的先民,即使互相血战,依然在照顾共同信仰出钱出力,由此不放弃未来和解机会。等到庙产主权经历长期变化,在19世纪末落入嘉应、惠州、增龙(增城与龙门)、大埔、永定五属共管,以客家人为主的五属同仁一方面根据三位大伯公的客家原籍,以尊神作为曾经分裂对抗的五属建立客家认同的象征,另一方面回归到尊神带领先民开拓南洋的民族先驱意象,强调信仰大伯公的客家精神是以回归与服务整个民族为主轴。  相似文献   

18.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与云南穆斯林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利章 《思想战线》2000,26(1):102-105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是伊斯兰世界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从成立迄今1∞0多年来,它不仅为埃及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世界各国培养了众多的学者.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有穆斯林青年远涉重洋到该校求学,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爱大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同时,为沟通中埃两个文明古国的传统友谊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晓云 《思想战线》2000,26(2):65-70
西双版纳曼飞龙村赕佛,以及泰国清迈勐龙村欢度泰历新年和日本东京三社祭等节日活动的田野研究表明,这些节祭虽然起源于宗教,但发展至今,宗教色彩已经淡化,演变为一种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化传统.多年田野工作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今后人类学研究的方向一要建立长期的研究基地;二要重视文化的比较研究;三要研究有时代感的课题;四要以变迁的眼光来审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密,马来西亚华人发生跨国婚姻的现象日益常见。玻璃口新村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广西籍华人新村。从第一批外国新娘——印尼华人嫁入新村开始至今已有20余年,第二批是泰国新娘,第三批是越南和中国新娘。作为跨国移民而来的外国新娘,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印尼新娘嫁入时间最早,较易获取公民身份证;泰国新娘保持原乡文化最浓;中国新娘多假结婚;越南新娘勤劳,婚后生活较为困难。玻璃口新村跨国婚姻是马来西亚华人跨国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