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犯罪的实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犯罪理论缺少对犯罪的认识论分析,将犯罪当作社会现实行为。社会现实行为是犯罪的行为模式基础,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犯罪是其中的形态之一。犯罪乃是一种较激烈的社会冲突行为。法律在规定社会存在的各类行为时,拟定了很多条件,这些条件不是社会现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因此可以说,犯罪的性质是社会虚拟行为。犯罪违反了国家刑法规范所设定的虚拟行为系统,但它也有自身的规则,也是一类社会现实行为。犯罪的价值取向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与其他合法的社会现实行为没有根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刘忠 《求索》2007,(12):99-101
主动的犯意转换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的犯罪达到既遂前主动改变犯罪故意,转而实施在行为性质上并非先前行为加重方向之上延展的另一犯罪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就主动转换犯意前的行为而言,在停止形态上,由于其不符合中止犯的“自动性”特征以及与中止犯的立法理由存在冲突,因而不构成犯罪中止,对其应以犯罪未遂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就把某些危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可见,犯罪从产生之日起就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犯罪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犯罪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4.
犯罪中的附加行为相对于完成犯罪而言是不必须的行为,但它在犯罪现场普遍存在并展现出多样性。标记行为源于附加行为,其内涵却深于附加行为。在侦查分析中,充分认识和正确解读附加行为的展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对分析犯罪中的行为性质,扩展附加行为的应用,考证犯罪行为过程,揭露犯罪事实真相,串并案件以及分析研判行为人犯罪特征和人格特征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行行为是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之一已经成为通说,但是,因为先行行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对于先行行为的范围理论上仍有很大的争议。其中,对于犯罪行为能否作为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理论上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观点的对立。相比较而言,肯定犯罪行为可以作为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是可取的,但不对此加以限制又会导致不作为犯罪范围的无限扩大,过多的一罪变为数罪,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限制。关于如何限制犯罪行为作为先行行为,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在区分故意、过失的情况下,以法益衡量的标准来限制犯罪行为作为先行行为能够较为合理地实现罪刑均衡。  相似文献   

6.
犯罪逃逸是犯罪人经过思考的理性选择行为,而不是“刺激一反应”的被动性行为。犯罪后的逃逸行为原本不是一个常态行为,因此,处于逃逸过程中的人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杀伤犯罪逃犯对他人的信任感处于一种两难的复杂心理状态中。杀伤犯罪逃犯在逃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状态,主要表现在慌乱、压抑和恐惧三个方面。杀伤犯罪逃逸行为具有隐蔽性、易露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相当性理论作为社会行为论的一种,既是解决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依据的理论武器,也是犯罪实行行为判断标准的理论依据。社会相当性理论不仅考量行为所造成的结果的恶,同时更侧重行为本身的恶。因此,相对于单纯的法益侵害说和规范违反说,在解释实行行为的刑法意义上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犯罪群体的性格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特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范畴,是表现在个体或群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或群体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个体或群体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对不同的刺激客体实施的侵害行为。本文作者通过初步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或群体犯罪行为过程、犯罪结果、犯罪性质的存在都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探究少数民族犯罪群体性格缺陷特点,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犯罪行为的表象特征,深入了解犯罪个体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毒品犯罪的界定、吸毒行为的罚与不罚、毒品居间行为如何定性、诱惑侦查和控制下交付作为毒品犯罪特有侦查手段等是基层民警在公安实务中需要明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我国虽在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但由于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理念陈旧、罪名体系设置不合理、刑法规制的范围较窄及惩罚力度较轻等问题,导致刑法在惩治危害环境行为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部分危害环境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刑罚处罚。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研究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鉴于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他国家环境立法的可借鉴性,提出应确立环境犯罪在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并应从立法模式、罪名体系、刑罚适用原则及种类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洗钱”犯罪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犯罪,并呈发展趋势。由于各国在立法上对“洗钱”犯罪的界定不同,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对“洗钱”犯罪界定的涵义狭窄,并缺乏专项立法,导致对“洗钱”犯罪打击的力度小。为此,应吸取国际社会相关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专项立法,并加强国际间合作,增强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关于过失危险行为应否犯罪化存在很大争论。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对部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对犯罪化的过失危险行为的处罚要尽量经济合理,注重利用非刑罚方式预防过失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是证券犯罪中最为严重、最为普遍的一种犯罪,扰乱了证券交易市场信息保密的管理秩序,危害性极大。内幕交易行为具有方式多样化、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等特点,认定标准十分复杂。深入掌握内幕交易的各种行为方式及其与相关行为的区别,有利于对内幕交易行为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4.
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预防和惩治网络暴力的侵权与犯罪的发生。首先,制定预防网络暴力专门法律是法制健全的体现。刑法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传销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罪名,  相似文献   

15.
互易毒品行为是指行为人双方使用不同类别、质量以及纯度的毒品进行相互交换的行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同普通贩卖毒品行为在犯罪构成特征和社会危害性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互易毒品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贩卖毒品行为,包含于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贩卖"中,应当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在对其犯罪数额进行认定时,互易行为人各自对自己持有用于交易的毒品数额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洗钱罪是新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根据刑法第191条的规定,洗钱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掩饰、隐瞒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据此,笔者认为,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那么,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洗钱罪呢?笔者从本罪的特征上来进行简要分析。一、洗钱罪的犯罪客体洗钱罪的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洗钱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由于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联系非常紧密,在此,一并对洗钱罪的犯罪对象进…  相似文献   

17.
刘杰 《今日浙江》2010,(14):62-62
生活中,总有一些场合需要“亮牌”。 “我是警察!”执法现场,警察亮明身份,既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震慑,也是提请当事人监督自己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从现行《刑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比中看出,犯罪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侵犯客体上有相同地方,也有不同地方。现行《刑法》较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与原《刑法》同一时期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日显滞后,致许多应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没有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此,作者提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增加保护客体及具体侵犯行为内容。即: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2.对国防利益的保护。3、增加一些《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没有涉及到的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学者们争议较多。状态犯不应成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前提,事后行为应是独立的犯罪,所侵害法益的范围及程度不应超过前行为。在对事后行为不可罚的原因进行解释时,无论是照搬大陆法系的法规竞合理论、构成要件理论,还是修正后的禁止重复评价理论、吸收犯理论,均难言准确合理。在实践中认定事后不可罚行为应当把握四个方面:前行为成立犯罪并既遂、行为侵犯的法益具有同一性、行为的主体应具有同一性、行为之间具有“必然的延伸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我国对袭警犯罪刑事立法的滞后已经成为滋长社会不法势力和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的重要根源。袭警这一危害国家安全、挑战国家公权力的行为,不仅是对警察生命的威胁,更会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可以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权益,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