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拥有较为完备的能源立法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制度基础。虽然就法律表现形式而言,我国的能源立法已初具规模,但就其内在逻辑关联与制度构建而言,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厘清,因此制定一部统领整个能源法域的基本法已迫在眉睫。我国能源法应当在"通则式"、"政策式"和"法典式"为代表的三种国外能源基本法的立法模式中做出选择并应建立起包括能源规划、管理体制、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等制度在内的核心制度群落。  相似文献   

2.
丁泓宇 《法制与社会》2013,(24):244-245
东盟是当前中国能源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地,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地,实现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投资是实现能源安全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需要加强对东盟能源的投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投资壁垒、投资风险、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保护的法律缺陷等问题,对此应当借鉴其他能源投资法律规则、完善中国-东盟能源投资海外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能源安全立法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开始,能源安全立法这一课题引起我国的重视。近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用立法手段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及问题的角度出发,对现有能源安全立法体系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外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能源安全立法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能源安全与多边国际合作的法律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2007,(8)
在能源安全问题的处理上,中国面临双重压力。加强海洋能源安全问题的国际合作有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和平发展。中国海洋能源安全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海洋能源的开发和海上能源交通安全的保障。中国海洋能源安全与多边国际合作既可以在区域层面上,也可在国际层面上。重点应围绕能源的开发供应与能源的海上运输保障。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能源形势和安全问题,因而制定一部《能源法》是十分必要的。《能源法》应当将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作为其立法宗旨。《能源法》应当定位于能源领域的综合性立法,主要对涉及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能源环境保护等全局性的问题和其他单行能源法不予调整的问题加以规范,发挥宏观管理和对各单行立法加以协调和拾遗补缺的作用。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成的《能源法》起草小组起草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能够进一步听取意见,去粗取精,相信能够成为一部科学和实用的《能源法》。  相似文献   

6.
张勇 《检察风云》2008,(5):10-11
作为能源基本法,<能源法>需要确立保障能源安全的立法原则.它决定着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是能源安全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保障. ……  相似文献   

7.
能源,之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的各方面经验教训不难看出,能源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法治向人治转变关系极为密切,做到依法治能,法治兴能。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能源法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问题也同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立法,努力加强对能源法律体系的完善健全,以法律的方法来处理能源问题,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要求,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能源与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环境资源立法特别是能源立法中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在能源立法中贯彻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以期为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然而,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需要,应当尽快建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和基本原则的环境保护法律体制,导入认识自然、重视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思想,改变现行法律“经济优先”的立法倾向,增设“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规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周胜男 《法制与社会》2010,(13):151-151,172
能源问题不仅涉及到能源工业本身,对于经济安全、社会分配、环境保护乃至国际关系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害关系,需要明确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时应坚持的法律原则。本文认为中国在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能源主权原则,能源安全原则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立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文伟 《河北法学》2006,24(5):104-10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森林资源立法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架构,但囿于立法时代的局限尚有不足.森林资源立法应当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及非公有制林业的激励机制.此外,森林资源立法可以规定评估和监测制度作为森林资源发展的保障制度,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使森林资源在合理、稳定、相互协调的法律与政策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淑芬 《北方法学》2010,4(5):122-126
日本是一个能源主要依靠海外进口的国家,为了确保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日本力图构建完整的海上能源通道安全法律保障机制。以国内能源基本法律、政策和相关反恐怖法案为基础,依托海上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等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日本能源安全战略以日美合作为基础,多方开展双边合作。同时,日本还积极致力于建立地区性的能源通道安全保障机制,通过联合地区反海盗机制、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活动来确保日本的能源通道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民法的水权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俊 《法学论坛》2007,22(4):115-1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实施依法开发利用保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施行新的《水法》、《物权法》,使我国水权地位得以确立和发生变化,充分反映了现代水法的发展趋势.水权作为自然资源中的一项重要的法权,在其法理上与其他法律,特别是民法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立法和实践中也亟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增强和提高水权的民法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4.
杜群  廖建凯 《时代法学》2009,7(3):87-94
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但面临着石油自给不足、温室气体排放偏高、能源投资缺口较大和能源市场改革不到位等问题;“繁荣、安全和永续”是澳大利亚逐渐形成的基本能源政策。澳大利亚能源法律体系非常全面,涉及各类能源和能源的各个领域,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和能源管理体制,在法律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并重视能源的供给和使用安全,是我国完善能源法律体系过程中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包玉华  兰孝慈 《河北法学》2005,23(6):136-138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人均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更显得十分重要。如何遏制我国森林资源恶化的趋势以及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分析中俄森林环境资源现状入手,通过中俄森林现状、刑事法律责任制度对比、分析,指出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刑事法律责任方面的不足是导致森林资源恶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森林资源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波  许锐辉 《行政与法》2014,(12):35-41
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中,石油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能源。对石油储备主体的选择,亦是对石油储备模式的选择;对承担国家石油储备主体认知的不同,亦表征着对储备模式的一种价值取向与事实判断。对我国石油储备模式的选择是以政府储备为主导,还是以企业储备为主导,抑或是以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为主导,在法律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政府型"石油储备模式、"政策型"石油储备模式以及"混合型"石油储备模式三种模式。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混合型"石油储备模式,有利于较快地建立起石油储备基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契合生态文明理念诉求的能源法制保障体系,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与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s and law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positioned a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many years ago. However, in earlier times, it bore a heavy tint of national strategy, followed by a kind of sof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a technological orientation. The recent decade has seen China on track for stro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present, China is around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here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ultiple pressures are forcing the whole country to make new choices for its dimen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lthoug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legal field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t is still not yet fully integrated into other areas of law. The period from weak to strong sustainable transition is accompanied by another transition, more significant in China, from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ared to wea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of strength has brought more challeng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ualism and compromise,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actual need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for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view of development. Finally, it concludes by noting tha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ttempt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from a more broad perspective, 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cover the shortage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玲 《现代法学》2003,25(2):63-67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 ,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 ,并正在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指导原则。然而 ,能否在这一原则之下制定我国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以及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在现有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中如何定位和构建等 ,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应当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并应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9.
赵俐 《河北法学》2011,29(10):46-50
福岛核泄漏事件,成为引发多国重估核能建设安全性的重要契机,各核工业发展大国重新审视自身的核电战略,审慎评估核电安全问题。同样,福岛核危机也在警示中国核能安全的问题,引发专家学者反思长期以来快速发展的核电事业背后被忽视的核安全隐患。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理性地看核安全,我们不但需要制定基本法,也需要修改或者增设配套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