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高泽强 《新东方》2010,(5):27-3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黎族古籍是黎族文化的载体,全面记录了黎族人民的历史来源、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烟波浩淼的南海北部海面。充沛的阳光和丰富的雨水赋予它一片旖旎的亚热带、热带风光,而这个海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则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让海南岛拥有了别具一格的风情。近100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的学者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海南的黎族。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大批学者在进行全国民族大调查时,就对海南黎族作了详尽的描述。而我们此行是期望融入当地黎族的生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看看一个黎族的村子在近50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和现状。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  相似文献   

3.
陈立浩 《新东方》2008,(11):52-56
海南黎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之前,主要是黎族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半个多世纪来,海南黎族文学逐渐涌现出了民族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特别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文学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在我国民族文学的百花丛中,海南黎族文学可谓是一朵盛开的南国之花。  相似文献   

4.
黎族的风俗习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产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变迁。尤其是在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黎族的风俗习惯既有可以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有必须剔除和摈弃的一面。因此,只有对黎族的风俗习惯进行必要的改革,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一、黎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必要性所谓风俗习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各民族大众生产、饮食、居住、服饰、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和文…  相似文献   

5.
黎族民族     
黄梅雨  王静 《新东方》2009,(8):F0003-F0003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民,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有史书记载的时间已有3000多年,现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五指山、保亭、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陵水、三亚等市县。黎族民歌源远流长,它与本民族的历史一样悠远。清人张庆长曾在《黎岐纪闻》中记载,黎族“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  相似文献   

6.
张尔升 《今日海南》2013,(11):32-32
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和黎族文化的发源地,黎族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旅游度假天堂,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支撑.目前,海南在利用民族文化吸引游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旅游城市、国外的旅游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海南必须进一步挖掘黎族文化资源,发展黎族文化产业.黎族文化只有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繁荣.黎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海南黎族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不断推陈出新和丰富发展,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黎族文化产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海南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詹贤武 《新东方》2009,(1):74-78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后裔,他们都以高超的纺染技艺闻名于世。两族在纺织、染色、刺绣以及纺织品、纺织民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文化基因,说明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这两个古老的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旭 《今日民族》2004,(7):44-45
黎族是一个海南独有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智慧而独具特色的民族。约在3000多年前,黎族的祖先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并成为了这里的原始居民。黎族的纺织艺术、服饰文化在我国独树一帜,通过纺织品服饰可以区分不同部落的血缘氏族。  相似文献   

9.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五指山地区作为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黎族妇女在当地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的幸福观不仅关系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五指山地区和谐家庭的建设,还可以为海南黎族妇女的正确幸福观提供借鉴。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走访等方式,调查黎族妇女的幸福观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10.
詹贤武 《新东方》2013,(3):6-10
黎族文化在历史变迁中,文化主体秉持着独立自主的主体立场,在与外族文化接触时,文化涵化中主动采借,文化接受中有文化排拒,文化吸收中有文化过滤与文化变形,张扬着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着民族文化的尊严,形成以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为特征的文化主体性,在黎族的文化进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文斑 《新东方》2008,(7):43-47
所谓“土本文化”,在此主要指海南的“黎族文化”这一特殊的含义,但并非说海南黎族是由本土直接衍化而成的人类族群。海南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移民岛,而最早迁居海南的就是黎族。海南黎族在本岛生生不息的历史最迟不晚于旧石器时代,已穿越了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尤其是民间的舞蹈,常常是劳动者对自己日常的劳动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并结合着自身古老的文化艺术传统,创造出自己喜闻乐见的优美舞蹈艺术。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舞蹈文化,既是民族独创的,又体现了借鉴和相互影响的痕迹,海南黎族民间与菲律宾乡村竹竿舞,即表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竹竿舞的艺术法规,表现了同一个文化圈内,不同地域之间,暨有共通的艺术特色,又保留了各自的地方色彩这样的艺术通则。海南竹竿舞,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舞蹈,有着古老的黎族文化意蕴。“竹竿舞”又称“打柴舞…  相似文献   

13.
黎族织锦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黎族民间和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从祖先信仰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信仰"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从现实的功用看,对祖先的追忆往往是氏族人群调整社会关系、加强族群、群体认同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团结血缘共同体和识别外族的作用。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马莉 《今日海南》2005,(5):37-37
黎族是海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居民。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黎族先民最迟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经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即使在今天,黎族仍以117.22万人成为全岛第一大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黎族创造了灿烂而独特有的文化,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分布又仅限于海南岛,加上地理位置偏远,黎族文化一直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位置的边缘化至少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至今,黎族文化为众人所熟知的也仅限于“三月三”、“竹竿舞”等民俗,潜藏于黎族文化表层符号背后…  相似文献   

15.
王献军 《新东方》2012,(3):26-31
文身问题是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百年来一直有学者进行研究。海南黎族文身研究可以大致分为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成立后两个大的阶段。民国时期国内外学者对此都有专门研究,而在共和国成立后,相关著作、论文以及影视作品亦是多有论及,黎族文身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6.
高和曦 《新东方》2009,(3):29-33
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几千年来黎族社会的发展就是自身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因此,文化变迁永远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海南岛的五指山中部地区,即当时保亭、乐东、琼中3个县的交界地带(现大部分为五指山市辖区),仍保存着黎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浓厚父系家庭公社色彩的“合亩制”。实行“合亩制”的地区被称为“黎族合亩制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杜伟  杨雪 《今日海南》2007,(9):44-45
黎族民间童话形成于黎族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些童话中的自然美、民俗美、艺术美与心灵美融为一体,组成一幅壮美的黎家风情画,是我国众多民族童话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它们完全有资格和实力入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20,(2)
詹贤武先生的近著《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是一部研究海南黎族文化方面的力作。作者从黎族文化本体论、黎族文化主体性描述和黎族文化发展论三个方面对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入探寻,对提高黎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提升黎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黎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著不仅在海南地方学的学术上有继往开来、深入发展的贡献,而且为海南黎族文化建设、海南特区经济社会发展、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决策上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詹贤武 《新东方》2014,(3):28-32
黎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对黎族文化的发展进程影响至深,使黎族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黎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均衡,黎族文化内部形成多个方言文化圈的空间分布结构,说明黎族文化体系中既存在相同的文化特质,也表现出地域性的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与百越其他族群相比,女性文身是黎族文身的一个突出特征.今天学术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黎族女性文身上.并进而在探讨黎族文身起源、文化蕴意、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中都认为黎族文身具有女性特征.但事实上.黎族文身是从古百越传承下来的,男性也曾经盛行文身,从汉代开始受汉文化的影响,黎族男性文身习俗才逐渐减弱.因此,主要探讨历史上黎族男性文身情况以及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