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关于组织形式"一元观"和"多元观"视角产生了人事管理模式和劳动关系管理模式。但在两者独立发展的进程中,二者之间却是相互影响,劳动关系是促使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重要成因,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正在促使劳动关系新的转型。虽然双方正在迈向融合,强调团队合作、重视人的因素等,但却不能模糊双方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看法的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2.
战略劳动关系管理:内容、挑战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构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权利关系和利益关系两个方面,劳动争议中涉及的劳动关系是权利和利益兼有的关系.劳动关系包括三个范畴,即学术建设、解决实际问题、道德规范.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场所问题的研究都包含了雇主、员工和社会这三种视角,只是其侧重点不同.劳动关系管理是以上三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劳动关系问题往往"潜伏"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只是单纯建立一些宏观性的预警制度难以发现并及时解决潜在的劳动关系问题,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承受的今天,建立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班费既是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内容,也是政府运用公权干预企业用工管理,平衡资本与劳动间利益均衡的重要工具。完善加班费的法律规范,有助于克服当前我国私有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低薪和劳动超时两个弊端,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决定了公权主导型的调节模式。但我国面临着劳动者供给变动、劳动力分层、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需要层级化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以应对劳动关系的复杂状况,而劳动标准是实现劳动关系柔性调节的重要机制。劳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的可观察性是劳动问题上升为劳动标准的重要条件,其基本要求是信息的低成本获取、信息的稳定呈现和不同主体对信息认知的一致性。劳动标准的执行则需要满足信息可检验性的要求。应当回归劳动关系的契约属性,发挥不同主体的信息优势,识别和回应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分散劳动标准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增强劳动关系调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的构建和维护是长期行为,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企业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调节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将对缓和劳资矛盾,实现劳动关系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西方跨国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践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却发生了理念和技术的分离,产生了过量劳动分工、过度加班、严苛制度等现象,并引发了严重的劳资对立.因此,建立员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防范机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劳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立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生存利益是人类社会共生共存的基础,劳动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严重不均衡的劳动关系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由于制度缺失,我国劳动关系已出现严重的不均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劳动政策,着力加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能真正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劳动关系主体.  相似文献   

9.
集体合同契约调节机制的实现途径朱超集体合同契约调节机制.建立于代表各自利益的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企业劳动关系的动态稳定之上,它除要求满足主体独立、权力地位对等的必备条件外,工会对应的行为能力的培养、工作格局的创新也是决定的因素。首先...  相似文献   

10.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证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产生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劳动关系的发展体现的是文明取向的进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谋企业发展的伙伴合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比资本主义劳动关系更具优越性。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企业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积极打造企业的合作共建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和法治机制。因此,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应当各司其职、共决利益、共保健康、共同成长;尤其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企业改革的今天,企业应当依法积极建设相互依存、各尽所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劳资关系运行参与者、劳资关系运行规则角度分析,浙江模式劳资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本土化”的资方;“商业化”原子状的劳方;少(适度)介入、“无为而治”的政府;“自然生成的”劳资关系运行规则;企业一体化的劳资关系;以效率为核心的劳资关系运行。浙江模式劳资关系运行的特点是在以上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自行协调、合作,走向两利、共赢”的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Cite Space,使用共被引分析和共词分析方法对CSSC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研究正逐步成熟,形成了由重要影响研究者为核心的学术群体,确立了本研究领域的特色期刊。尽管如此,劳动关系研究仍有进一步改进之处,需增进研究者之间交流,加强劳动关系研究的学科相关性。当前劳动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法、企业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会和和谐劳动关系五个方面,并且正由企业劳动关系、劳动法和人力资源管理向工会(集体谈判)和和谐劳动关系研究过渡。  相似文献   

13.
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会作为员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把协调劳动关系作为推动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以促进企业劳资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为重点,以维护员工队伍和企业稳定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劳动就业好、收入分配好、社会保障好、安全健康好、民主管理好为主题的维权工作,努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企业新型劳动关系,使企业形成利益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是劳动关系结构和调整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尚未形成。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不能依赖于工人自发的集体行动,劳动关系深层结构调整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与市场经济国家先通过集体劳动关系立法、然后规范自发的工会组建与集体行动过程、逐步完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路径不同,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只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顶层设计",首先要完成体制内企业工会职能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构建集体劳动关系法律体系,从而推动形成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5.
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又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多是从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视角进行的定性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的规范系统的定量研究较少。《和谐劳动关系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在归纳和提炼国内外劳动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倒U型”变化规律;(2)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依法治国的背景,评估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职责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合作博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根源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并直接危害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面对劳动力市场化过程中的社会转型及利益主体多元化,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行为模式,是在法律制度框架下表达、维护和实现劳动者权益,以合作博弈方式达成劳资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维度回顾我国的劳动关系研究,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管理经验,对于指导中国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将 1949—2021 年我 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划分为 5 个阶段,并进行分阶段的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 3 个劳 动关系核心主体回顾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梳理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演进过程。本研究提出巩固中国共产党在 劳动关系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探究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挖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等未来我国劳 动关系的主要研究命题,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劳动关系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