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文若 《行政与法》2010,(1):122-126
消费安全问题事关消费者的生存与发展,是构建我国消费安全法律体系的前提与基础。消费安全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其以经营者不得从事消费侵权行为为前提,核心为"安全"。消费安全法律体系以实现消费者的安全权为宗旨,通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行为约束消费侵权行为,保障消费安全法律体系内部运转之和谐和外部环境之优良,最终达到消费者享其权,经营者尽其务的目的。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从制度上约束消费侵权行为,符合世界民事立法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成为一项大众消费活动,在餐饮业中,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众多的餐饮消费侵权现象,消费者进行维权时遭遇法律法规的盲点使得餐饮消费维权缺乏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遭受严重损害。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餐饮赔偿标准或形成有效的餐饮消费维权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消费纠纷仲裁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与生产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来进行判断、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近年来我国保护消费者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本文试就消费纠纷仲裁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建立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消费争议,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从国外来看,不少国家都纷纷成立了  相似文献   

4.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瞒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网络消费格式条款等欺诈手段侵害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新特征,公权机构为保障网络消费者知情权,可以考虑运用信息规制工具去规制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有效披露机制;同时采取赋予网络消费者反悔权、完善网络经营者赔偿责任制度等措施有效规制网络消费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5.
服务类预付式消费连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其根源在于,特定的商业模式加强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经营者虚构大幅优惠不当引诱消费者,预存资金缺乏监管。预付式消费已广泛进入美发、美容、健身、餐饮、培训等生活服务类行业。在服务类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需要向经营者预先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在按照合同的约定接受服务后,再由经营者直接从预付费用中扣除相应的金额。  相似文献   

6.
赵春兰 《法治研究》2009,(11):17-22
在一个和谐愉悦的消费环境中享受购物、消费的乐趣,可以说是作为消费者的最低要求,也是对消费环境的最高要求。在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小额消费领域.小额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小额消费纠纷特有的小额性、多发性、时效性等特点,决定了解决小额消费纠纷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处理机制,以调解和仲裁等非讼解决方式为主,诉讼解决为辅,多种解纷途径有效衔接,以满足消费纠纷解决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腾远 《法制与社会》2013,(28):111-112
消费知情权是法律为了弥补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劣势而赋予其的特殊权利。本文分析了消费者消费信息劣势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关注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消费知情权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最终以消费信息义务为视角分别论述了经营者、政府、消费者相关组织等主体所负有的消费信息提供义务并比较了各个主体提供制度的功能优势及缺陷。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生活》2000,(3):7-7
“明明白白消费”已被确定为2000年中消协活动年主题。据介绍,该主题是为了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内需”,“引导和鼓励消费”的精神而确定的。中消协2000年将突出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在了解党和国家的消费政策、了解消费领域真实、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转变消费观念,敢于消费和放心消费,从而实现启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此外,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和“获知权”这两项基本权利的宣传和保护也是“明明白白消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赵占领 《法人》2013,(4):70-71
面对网购纠纷,很多消费者手足无措,近期的两起判例,或将改变消费者的维权地位最近的两起电商维权纠纷引发广泛关注一是3.15前夕刚刚判决的当当网售返修机一案,二是亚马逊单方取消订单一案。两案所涉及的内容,均是典型的电商消费纠纷结果也步调一致,均以消费者胜诉、电商网  相似文献   

10.
炫耀性消费的兴起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消费者既是环境退化的牺牲品,同时也是环境退化的原因,而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和环境法领域都相对欠缺对可持续消费的制度规定。本文主要从生活型消费的角度来分析可持续消费制度在法律上的规定及完善,思考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到商场转一圈,可以一分钱不花就出来;但是,进了一些餐饮店,一旦坐下来消费,就由不得自己了。对于很多餐饮店设置的最低消费标准,消费者虽气不平却不得不接受。那么,设立最低消费是否合理、合法呢?最低消费悄然变身2013年1月2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新闻发言人李蕊介绍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对一些餐饮和娱乐场所最低消费的调查情况。其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北京市20家中高档饭店开展订餐调查。其中,14家明确表示包  相似文献   

12.
消费金融打破了消费者原有的信贷约束,扩展了金融体系的多层次结构,推动了信用社会的建设进程。然而其快速发展却伴随着授信失衡、风控失灵和催收失当三大乱象。信用基础设施的制度性缺位、无序扩张诱致业务属性异化、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不匹配共同构成消费金融发展失序的主要动因。消费金融的发展规范,需要完善监管思路,强调消费金融的消费内核、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市场准入审核机制并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多管齐下,多维共治,引导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建钢  王小明 《河北法学》2012,(8):1-2,3,4,5,6
绿色消费是全球化背景下消费者运动的一个趋势,旨在强调消费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加大产品循环使用的程度,减少能源消耗与污染,更高程度地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目前,世界各国多以政府绿色采购为全民消费的导向,支持绿色消费运动的发展。我国应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确立政府倡导、鼓励绿色消费的原则,突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的保护。同时,通过政府绿色采购、绿色产品税费的减免,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实行积极的扶植与支持政策,为推动绿色消费、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本质是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对立、冲突。解决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矛盾需要民法从权利的创设和合同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 ,解决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和冲突需要经济法中的市场规制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消费者一般是指花钱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单个的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受歧视,企业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欺骗消费者,如果发生消费争端,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解决。解决消费争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预防争端的发生,为此,美国有关政府机构和消费者组织在企业和消费者中大力开展消费教育,通过出版刊物、分发材料等方式,宣传消费者的权利、企业的义务以及与消费有关的法律和知识,并详细介绍如何解决消费争端问题。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美国解决消费争端的途径大致有以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信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周期波动、社会不可抗力、消费者管理不善及恶意欺诈等是消费信用蕴涵的主要风险.消费信用经济的扩大化导致消费者的负债额上升.作为消费信用回收制度的消费者破产制度将推动消费信用市场的发展,避免破产司法上的诸多冲突.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核心构成可划分为消费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消费信用风险的分担机制、消费信用风险的保障机制、消费者滥用破产程序的道德风险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消费信用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用经济的发展 ,要求必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在消费信用中应获得信用的一般性权利和各项具体权利。要分析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的消费信用法 ,理清《消费信用法》与民事基本法及相关商事法、经济法的关系 ,制定既反映整个消费信用交易又能侧重体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消费信用法》。  相似文献   

18.
达芬奇公司的虚假宣传和虚假标识行为已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消费者安全权属于经济法的权利范畴,政府应当承担起规制市场失灵、维护消费安全的职责,选择正确的规制工具并及时执行法律。只有将信息规制、私的规制等规制工具加以组合运用,并保证刑罚作为规制的后盾,完善消费安全规制的制度路径,才能有效保障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9.
消费潜规则的日益横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规制消费潜规则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不利于消费者维权,对此应进一步完善该法,铲除消费潜规则存在的"土壤"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消费过度负债是各国在消费信用的广泛推行中普遍出现的现实难题,在我国,不断飙升的家庭债务隐含着深刻的过度负债危机,并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隐患.当前,用消费信贷法来规范不负责任的消费信贷行为,并通过消费破产制度来实现债务人的救济已成为域外先进国家有效防杜和治理消费过度负债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化解我国消费信用体系中存在的过度负债风险,应在宏观层面确立对金融消费者倾斜保护的理念、建构适当有责的信贷服务体系、建立消费债务人的市场退出机制,并在微观层面设立专门的消费信贷法典,架构宽严相济的消费债务清理法,做好配套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