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先强 《刑事技术》2003,(Z1):70-70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NaCl)。钠(Na)和氯(Cl)是自然界中存在最普遍的元素,也是我们日常检案中经常要定性检验的项目,但是有些案件需要鉴定检材中是否含有食盐(NaCl),仅定性检验是不够的,需要定量检验Na+和Cl-的含量,扣除Na+和Cl-的背景含量,得到氯化钠准确的含量。定量测定Na+和Cl-的含量有许多方法,本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Na+含量、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Cl-的含量。即将检材定量硝化处理后,定量加入过量硝酸银(AgNO3)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再定量测定Na+含量和剩余Ag+含量,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溴化乙锭形成的"咖啡环"用于DNA含量的测定。方法将DNA与溴化乙锭混合,滴加在载玻片等载体上,蒸发后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拍照,分析DNA的成环条件、环荧光强度与DNA浓度的相关性,以及"咖啡环"法评价DNA的灵敏度、适用范围等。结果 DNA-溴化乙锭溶液在载玻片、透明聚苯乙烯板等载体表面蒸发后可形成荧光环。在玻片上2μL点样时,DNA检出限可达到2ng/μL。在2ng/μL~1000ng/μL范围内,DNA浓度与环积分光密度拟合Logistic方程(R2=0.999)。结论 "咖啡环"法简单、快速,设备要求低,可用于DNA含量的高效、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下离体人脾细胞DNA降解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离体人脾细胞DNA降解的差异性。方法应用Feu 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并分析在不同温度下死后早期(36h内)各个时间点离体人脾细胞DNA含量的差异性情况。结查人死后7~36h内代表DNA含量的参数中,异形指数(ID)、密度变化数(LDC)、积分光密度(IOD)、平均光密度(AOD)及平均灰度(AG)在不同温度下其测量值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其中密度变化数(LDC)、平均光密度(AOD)和平均灰度(AG)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温度对死后DNA降解有明显影响,进行温度对死亡时间(PM I)推断的影响的研究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亲鉴定案例STR选择探讨和PI值计算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STR位点的个体识别能力(DP)、杂合度(H)、非父排除率(PE)、多态信息含量(PIC)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寻了适合中国人群单亲子鉴定、且有利于国内外DNA实验室数据交流的STR位点,并对现行的PI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测定 15只大鼠死后 48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细胞核DNA含量的面积(Area)、等效直径 (Mean Dia ,MD)、异形指数 (Indexofdensity ,ID)、平均光度 (Averageopticaldensity ,AOD)、积分光度 (Integralopticaldensity ,IOD)、密度变化数 (L Den Coe ,LDC)和平均灰度 (Averagegray ,AG)等七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证明 ,在大鼠死亡后 2 8h内 ,其脑细胞核DNA降解速率与PMI具有一定相关性。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多项式运算 ,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其结果表明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测量机体死后DNA含量变化 ,将会成为推断PMI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家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DNA含量与PMI关系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CQ  Xiong P 《法医学杂志》2003,19(2):76-77
目的 探讨家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DNA含量与PMI的关系。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05只家兔死后72h内不同时间点家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核DNA含量(IOD)的变化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家兔死后72h内其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核DNA降解速率与PMI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由此归纳出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结论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机体死后角膜内外皮细胞DNA含量变化,将会成为推断PMI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度胍盐裂解液对自动化提取工作站DNA回收效率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DNA样本,并将EQ1000法医DNA提取试剂盒中的胍盐裂解液梯度稀释,在本实验室配置的自动化提取工作站上,运行"工作站磁珠法"提取程序,AB-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提取前后的样本DNA浓度。选取2~7号梯度组DNA回收效率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比较不同稀释度胍盐裂解液的处理对样品DNA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 90%~60%稀释度胍盐裂解液组样品回收效率在66%左右;50%~20%稀释度组样品DNA回收效率在41%左右;稀释度在50%以下与60%以上组样品回收效率之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应用"工作站磁珠法"提取生物检材DNA,其DNA回收效率受胍盐裂解液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房水中K+、Na+质量浓度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 方法 利用Z-5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在4℃、28℃下猪死后48h内眼房水中的K+、Na+质量浓度. 结果 4℃温度下,死后48h猪眼房水中K+、Na+质量浓度与PMI相关.推定方程为PMI=-0.178[K+]2+49.978(R2=0.995).PMI=120.987/[Na+/K+]-28.834(R2=0.905). 结论 房水中K+质量浓度变化可作为推断低温环境下尸体PMI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不同时间后的人体组织STR分型有效性,了解各种人体组织在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剂中可获得完全STR分型位点的时限。方法市售40%福尔马林溶液经1∶9稀释后在室温(15~20℃)下固定人体组织,不同时间后取样。以QIAamp DNA法和IQTMDNA System法提取DNA,用quantifiler humanTaqman探针法进行DNA定量,用常规16 STR位点的AmpFSTR identifiler kit和短小片段9 STR位点的AmpFSTR Min-iFiler kit进行PCR扩增,在3100遗传分析仪进行扩增DNA片段长度检测,用GeneMapper ID v3.2对STR位点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福尔马林固定时间、组织类型以及DNA提取方法、PCR的DNA模板终浓度均影响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后人体组织STR分型效能。DNA提取用QIAgen法为优,DNA模板终浓度的最佳范围在1~3ng/μL。各类型组织在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剂中的降解速率有差异,肺组织的降解速率最慢,肝、肠组织最快。固定时间在4d内的组织可以获得常规STR的完整位点数;固定时间在15d内的组织可以获得miniSTR的完整位点数。结论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人体组织时间是影响STR分型的最主要因素,其次组织类型、提取方法、DNA模板浓度及STR基因座的选择也是此类降解样品成功检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房水中钾离子浓度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可行性。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10组,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后,于不同的死亡时间点分别采集房水和玻璃体;用Vitros 950干式自动生化仪对所有样本中的K+、Na+、Ca2+三种离子进行浓度测定;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房水中钾离子浓度变化与死亡时间呈高度相关,对应的回归方程为:PMI=1.572-0.597×[K+]+0.107×[K+]2-0.002×[K+]3。其相关系数(R2=0.95)明显高于同批样本的玻璃体钾离子浓度与死亡时间的相关系数(R2=0.5)。房水、玻璃体液的Na+、Ca2+浓度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利用房水钾离子浓度推断死亡时间可获得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东汉族人群中H19基因上游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单倍型。方法应用PIA分型法,以限制性内切酶Mcr BC、HpaⅡ消化基因组DNA分别获得个体单亲源DNA模板链,经测序,分别获得个体H19基因上游DMR单亲源SNP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数据。结果共检出13个SNP(rs10840167、rs2525883、rs12417375、rs4930101、rs2525882、rs2735970、rs2735971、rs11042170、rs2735972、rs10732516、rs2071094、rs2107425、rs4930098)及1个突变点(g7351c)。所有位点经统计学分析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除rs12417375位点DP值为0.279,其余12个SNP DP值在0.446~0.614;g7351c突变点DP值为0.013,提示为南方汉族民族特异性位点。共检出8种单倍型(命名为单倍型1~8),其中有3种为新发现的单倍型,其DP、PIC、PE及H分别为0.891、0.714、0.524和0.758。结论 PIA分型法获得的H19基因上游DMR SNP位点及其单倍型遗传标记系统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烟蒂上DNA含量及STR分型的影响.方法 以lO名志愿者的40枚"红双喜"烟蒂为检材(每人4枚),用chelex-100法分别在第1、4、7和1O周时提取烟蒂样本外层烟纸和海绵上的DNA,用Quantifiler人类DNA定量试剂盒进行DNA定量.并同时用AmpFL STR Profiler和IdentifilerrM试剂盒(AB公司)进行PCR扩增及STR分型. 结果放置第1、4、7和10周的烟蒂烟纸DNA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04~2.52、0.110~2.41、0.096 0~2.32和0.085 0~2.28ng/μL,16个基因座检出率分别为100%、90%、75%和62.5%.海绵DNA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180~2.40、0.0171~2.25、0.0165~2.15和0.0160~2.15ng/μL,16个基因座检出率分别为97.5%、82.5%、50%和12.5%. 结论放置时间对烟纸和海绵上的DNA含量影响不大,对STR分型影响显著,STR分型受海绵的影响比烟纸明显.放置时间越久.检出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隔多次微量取样玻璃体液是否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方法99只家兔分为2大组(I)大组45只,再分为A、B、C、D、E五个小组(每组9只),右眼(实验眼)于死后间隔12h多次取样直至24h(A组)、48h(B组)、72h(C组)、96h(D组)和120h(E组);各小组左眼(对照眼)仅分别于死后24h、48h、72h、96h和120h取样一次。检测Ca2+、Cl-、K+、Na+和P含量,同一取样时间的双眼做配对t检验。(II)大组54只,再分为2小组F组9只,每隔12h双眼交替多次取样直至120h;G组45只,每隔12h一次取样10眼(动物左右眼均编号后随机抽取每次10眼),直至120h;检测Ca2+、K+和Na+,两组差值做t检验及PMI回归方程比较。结果E组K+有差异(P<0.05),其余A~E组双眼物质含量配对t检验均无差异(P>0.05)。F与G组物质含量差值t检验无差异(P>0.05);K+、Na+的PMI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截距无差异(P>0.05),Ca2+与PMI无相关性。结论控制间隔时间和取样次数,多次微量取样对死后玻璃体液元素含量的规律性变化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14.
DYF155S1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染色体小卫星DYF155S1基因座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MVR-PCR和Amp-FLP技术。结果同一个体不同组织所获得的分型结果一致;本方法能作出正确分型的最低基因组DNA量为0.3 ng;在女性成份为男性成份100倍的混合DNA样本(总DNA量多少为110 ng)中能正确检出DYF155S1基因型;调查130个父系家庭的男性成员样品(减数分裂336次),总共发现DYF155S1基因座有3次突变,突变率为0.9%。对强奸案混合斑的分析,可直接检出DYF155S1基因型。但是,本方法只能区分哺乳类雄性动物与非哺乳类动物。结论采用荧光MVR-PCR和Amp-FLP方法分析Y染色体小卫星DYF155S1基因座,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对混合斑和微量检材中男性DNA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液样品中乙醇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含乙醇的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异丙醇为内标,对存放条件不同的血液样品中乙醇进行检测。结果冷冻(-10℃)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无显著变化;冷藏(4℃)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变化不显著;室温(28℃~33℃)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显著改变。结论含有乙醇的血液样品,在冷冻、冷藏条件下可较稳定的存放30天;在室温条件下存放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发生显著变化,不可在此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人外周血中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ignal joint T-cell receptor excision DNAcircle,sjTREC)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公式,探讨其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年龄的健康无关个体外周血痕样品30例,室温放置4周后,分别提取血痕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定外周血痕DNA中sjTREC含量,并选择人TATA盒结合蛋白(TATA box binding protein,TBP)序列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年龄推断公式Age=-7.1815Y-42.458±9.42(Y=dCtTBP-sjTREC)推算血痕的供体年龄,并与供体实际年龄作比较,验证方法准确性。结果在收集的30例血痕样品中均能检测到目的基因sjTREC和内参基因TBP。外周血痕sjTREC含量随供体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采用本方法推断血痕个体年龄的准确率为76.67%。结论利用sjTREC含量推断血痕个体年龄的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种属特异性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家兔死后红细胞内钾钠离子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Gu JP  Liu AB  Song M  Chen GX  Han YX  Wang JB 《法医学杂志》1999,15(4):199-200
研究了40只家兔死后不同时间心血红细胞内钾钠离子含量变化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发现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随死亡时间增加呈线性下降(r=-0.829,P<0.025)。在死后0-48小时,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与死亡时间显著相关。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在死后48小时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贵州黔南地区汉族人群D5S818等18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国产DNATyperTM19荧光标记试剂盒,获得1104名黔南地区汉族无关个体18个STR基因座的DNA分型,并应用统计软件计算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等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 18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杂合度(H)在0.622~0.915之间,匹配概率(Pm)在0.017~0.220之间,个体识别概率(DP)在0.780~0.98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40~0.900之间,非父排除概率(PE)值在0.318~0.826之间。结论 18个STR基因座具有遗传多态性,在该地区汉族人群的多态性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肾细胞核 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Liu L  Peng DB  Liu Y  Deng WN  Liu YL  Li JJ 《法医学杂志》2001,17(2):65-68
目的 研究 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了 15只大鼠在死后 48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肾细胞核 DNA含量的面积( Area)、等效直径( Mean- Dia, MD)、异形指数( Index of density, ID)、平均光度( Average optical density, AOD)、积分光度(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IOD)、密度变化数( L- Den- Coe, LDC)和平均灰度( Average gray, AG)等七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 在大鼠死亡的相对早期( 48h内),其细胞核 DNA降解速率与 PMI具有一定相关性。本实验并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了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 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结论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机体死后 DNA含量变化,将会成为推断死亡时间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头碱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取心室肌以差速贴壁法原代培养心室肌细胞。培养第6天,制成密度为2×105个细胞/mL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乌头碱混合液至终浓度为0.1、0.5、1、2μmol/L,染毒30m in;采用彗星电泳技术及CASP分析软件,检测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后心室肌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细胞被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后,尾部DNA含量、彗尾长度、尾矩、O live尾矩均随乌头碱浓度增加而升高,头部DNA含量则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头碱染毒剂量越大,心肌细胞DNA损伤越严重。结论乌头碱染毒引起细胞DNA断裂损伤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推测细胞DNA损伤是乌头碱毒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