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治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变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发端于西方的地方治理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在学界引发了极大争议。总结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推进现状,并基于地方治理的视角分析改革持续推进的路径,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界限明确、多元合作的治理框架,建立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的职责、权能分工体系,以及建立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合作机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公民社会能力、网络化和沟通结构的扩展,参与式治理将成为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中的参与式治理创新实践,提出参与式治理视角下推进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对自身而言就是要形成更加高效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产权安排和激励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边界,降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并在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中寻找到效益递增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间商会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间商会作为公民社会组织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商会先发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改善民间商会在地方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借鉴。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民间商会自身的素质,加快制定商会法,努力形成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而今,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对人们的健康与心理状态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公民对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公民参与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作用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当前公民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希望地方政府借鉴与采纳。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层面的资源短缺和配套制度滞后、治理方式层面的治理流程不畅、治理结构层面的结构失衡和分散化治理。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共治水平,需要从基础环境层、技术保障层和治理主体层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跳脱协同治理标准、协同治理功能和协同治理行动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区域公共问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以相互联系与合作的新思维取代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打破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碎片化治理"现象,建立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取向的协合治理体系。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协合治理提倡通过引入一系列理念、机制和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在区域公共问题上出现一种"治理互赖"结构,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协同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用问题的治理构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治理的重中之重,这一方面源于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治理中的标杆性地位,另一方面在于引发政府信用问题的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及由此带来的治理困顿。这些交织性因素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从政府自身来看,主要有政府责任与能力的失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不对等、政府的利益化、公权力难以约束;从政府外部看,主要是信息传播的便捷和社会力量的兴起。在新政治生态下,应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公民社会培育为基本路径,以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为切入点来促进我国政府信用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电子治理的演进及持续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治理是指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s)来支撑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民主程序、并改善公民、公民社会、私有部门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经过20余年的技术创新与政策回应,电子治理的发展可以用5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目标来描述:建立政策框架、提升公共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行政和体制改革。本文对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电子治理的总结评估表明:在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政府运作方面的投资力度最大,进步最明显;政策制定也已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但新的政策议题不断使问题愈趋复杂;进展最小是在提升民主,以及探索电子治理对行政和体制改革的启示这两个方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治理将会继续发展,并为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动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边界治理是地方政府之间经常产生分歧与摩擦的重要领域,利益诉求是边界治理中的关键因素。纠葛于边界利益基础上的府际关系在发展之初往往是竞争关系,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与社会和谐治理的形势需要,使得存在边界纠纷的地方政府之间需要通过协商与沟通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经由合作与共治才能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以利益为主线,府际关系为视角,基于江苏省和山东省微山湖边界纠纷治理为例,探索当代中国地方府际关系治理的变化图景,理清府际关系发展博弈过程中的自然演化,明确由竞争到共治是府际关系和谐发展的理性之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呈频发和上升态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尽管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的指向均为各级地方政府。这凸显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机制的滞后与缺失。因此,地方政府应革新治理理念,转换治理范式,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当前,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利益协调与对话机制、政府预警与应急机制、地方领导责任机制以及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等,是我国破解群体性事件频发困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在各地复杂的治理创新环境中,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表现出"失谐增量"的适应性创新实施特征,具体包括机械式适应实施、依附式适应实施和偏利式适应实施三种基本形态,引发创新目标短视、治理结构单一和管理配套滞后等短效化创新问题,影响着该型创新的持存性发展。结合这些创新实施问题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预设,可以通过构建"增益自适应控制"型创新实施机制,提升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的"痛点思维",搭建开放、合作的治理平台,加强治理创新管理等优化策略,以重塑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的适应性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围绕政府治理中的行政法问题研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以及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代表集中讨论了行政立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和行政救济等环节中的法律保障、法律规制以及行政法治的地方经验等问题;还以环境司法保护为切入点,集中讨论了环境公益诉讼中相关问题;在行政审判体制改革方面,创设行政法院体系的必要性成为讨论的焦点问题。此外,与会代表对行政诉讼中的具体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年会还关注了税收执法程序、行政登记行为属性、城乡行政规划、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及打车软件管理等城市交通治理上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主体,其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在阐述现代化的新涵义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治理现代化的涵义以及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以此为依据,分别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测度指标体系,为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污染问题,在流域治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难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体制等问题,以致跨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把"和合"哲学思想运用到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流域合作治理中,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和合".从而有利于跨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由环境安全问题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及其事件影响到社会稳定,这迫切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提升环境性社会稳定风险的治理能力。风险意识不足、与公众的互信度不足和责任意识不足,是一些地方政府提升防范化解环境性社会稳定风险能力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风险意识建设、公信力建设和责任意识建设,提升这方面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闹大"是民众社会抗争的常见策略,而"化小"则是地方政府与之博弈的常用方法,是由非制度化公众参与引发的策略性政府回应。二者虽然在形式上是对抗博弈,但实质上是合作博弈,最终可能演化为官民之间心照不宣的安排。"闹大"与"化小"是转型期公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治理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社会治理能力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在网络时代,政务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公众"闹大"的惯用工具,而地方政府回应中的利益补偿则是"化小"的重要手段。从博弈本质看,"网络闹大"主要围绕问题展开,是权力约束条件下民众对政策议程设置权的争夺;"舆情化小"则主要围绕网络舆情的降温展开,是地方政府在能力约束下对治理压力的规避。从博弈过程看,民众如何将舆论发展为网络舆情进而吸引政府注意力、地方政府如何应对来自舆论和上级的双重压力、"双弱"格局下民众和地方政府如何实现妥协与合作构成了政务网络舆情回应中官民博弈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8.
罗金 《传承》2010,(9):150-151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污染问题,在流域治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难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体制等问题,以致跨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把"和合"哲学思想运用到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流域合作治理中,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和合",从而有利于跨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赵春盛 《思想战线》2007,33(5):135-136
在当代国家治理与发展语境中,权力层级性下移、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区域性组织发展、多元治理中心等正成为国家行政改革和政府发展的主要领域。重视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摆脱国家整体性治理危机,从而推动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与发展中的地方性角色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1.政治系统的地方构建者地方政府是在国家结构形式意义上作为国家依法在地方设置的一级政府体系,对所辖区域行使国家法定管理职能,并通过中央与地方间的宪政关系成为国家政治系统的地方构建者。地方政府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20.
李婷 《理论月刊》2023,(1):129-142
在政府职能转型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标的物,并被科层体制所吸纳。基于苏中JY区的调研发现,将创新目标纳入绩效考核,采取程式化的方式推进创新实践,强制扩散推广创新经验,即创新科层化,成为当地社会治理创新的主导机制,并引发了创新泛化、形式化和悬浮等问题。以竞争强度—竞争空间为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竞争的环境和标的物的特点,可发现社会治理创新的竞争强度与竞争空间不适配,导致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竞争内卷化,是创新科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重新认识地方政府竞争在社会治理(创新)层面的限度,重构社会治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政府间协作和群众动员,有助于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