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事关国家政权的稳固和老百姓的幸福与尊严。近年来,尽管各地维稳方式各异,但实质基本相同,即采取“权力维稳”的方式。“权力维稳”属于事后型被动式维稳,“权力本位”色彩浓于“百姓本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维护社会稳定模式已由单一强制性维护向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维护转变,因此良性维护社会稳定主要应该放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上。抚顺市以党委领导为一个核心,维权促维稳、维稳促发展两个目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保障民生、化解矛盾、搭建平台三条路径,建立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二三"模式。  相似文献   

3.
法治、维权与维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稳定风险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法治是维权与维稳的结合点。通过法治实现维权和维稳的统一,要求政府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要树立法治底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维稳和维权,同时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也就是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基层维稳实践中的"刚性维稳"以"权力本位"的人治思维模式为构建方式。这种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消解法治为深层代价的短效性维稳模式极易陷入"维而不稳"的困境。要摆脱此困境,必须使维稳回归法治之路,强化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突出法治的民主基础和"权利本位"特征,奉行"法治维稳"的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同时,他还强调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要正确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告诫我们,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牢固树立科学的维稳观,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科学的维稳观,包括依法维稳、源头维稳、动态维稳、柔性维稳和应急维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严格按照法律精神和原则,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严格依法办事、走法律程序,办事速度慢、效率低,甚至办不成事。事实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看似程序多一点,速度慢一点,但能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发酵发生,从而降低维稳的成本,有效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谓是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措施。一、化解社会矛盾时的法治思维指什么?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应当把握以下四点内容:1.提倡"法治思维"而不是"人治思维"。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凸显了培养"法治思维"的现实紧迫性,也警示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3,(2):43-43
《人民政坛》编辑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也需要在履职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请问,这方面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9.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村社会稳定研究是"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既有研究为基础,分析学者们在农村稳定形势变迁,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政府的农村稳定观、维稳思路以及维稳方式,农村社会维稳的完善对策等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文章认为,现时农村社会矛盾实质上是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有的从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但缺乏法学的研究视角是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一大不足。法律机制作为规范人们行为和定纷止争的调节器,应该在农民表达诉求、调解利益冲突中发挥核心作用。后续研究应该在关注农村社会稳定现状的基础上,反思现有的维稳方式和维稳思维,探讨农村依法维稳的主要障碍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基层维稳实践中的“刚性维稳”以“权力本位”的人治思维模式为构建方式。这种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消解法治为深层代价的短效性维稳模式极易陷入“维而不稳”的困境。要摆脱此困境,必须使维稳回归法治之路,强化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突出法治的民主基础和“权利本位”特征,奉行“法治维稳”的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0,(7):32-32
郭袆在《学习时报》)2010年6月7日载文《“维稳怪圈”的法治破解》认为,在我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法治是破解“维稳怪圈”的主体药方。首先,维护稳定和保持秩序是法治的本来要义。法治所追求的是一种可供预期的稳定和可供享受的秩序.法治下的社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法治在生活中具有最大程度的权威性,即良好的法律并被信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稳定是全国稳定的重要基础。维稳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村一级是我国各级组织的最基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维稳工作的各项措施最终需要在村一级得到贯彻落实。基层稳,则社会稳;基层安,则社会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村级维稳工作是我们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众权益"、"维护社会安全"是我国在不同阶段提出的社会冲突管理准则,客观地评价其管理绩效,进一步升级社会冲突管理理念,优化转型后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是我国转型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走出狭隘的"维稳"思路,牢固树立社会安全理念,积极维护民众和政府的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阳 《重庆行政》2015,(4):62-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活动。其最根本内涵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受制于法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力要尊重权利。  相似文献   

15.
杨小军 《群众》2013,(5):I0016-I00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所谓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朱明 《前进》2014,(11):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办好山西事情,实现弊绝风清,推动富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有道是:"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坚持法治轨道,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干部法治素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法治信仰。领导干部做守法模范,通过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杜绝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将维护社会稳定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相较于内地和沿海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维稳环境由于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国际性、敏感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因此,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维护稳定也是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正2014年第12期《求是》法治思维及其养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养成法治思维,既需要国家和社会由外而内地推动,更需要我们由内而外地自觉培养。一是要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我们要深谙权力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二是树立对法治的信仰。要树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觉把法治顶在头上、记在  相似文献   

20.
缪蒂生 《群众》2013,(1):60-6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论断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