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刘福享 《创造》2009,(1):45-45
“为民之德,为民之情,为民之能。”三者相互关联,互为作用,它们共同铺就了为民之“道”。“德”为官之魂,只有为民之德打牢了,对老百姓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干部工作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需要选拔的干部“两头冒尖”,即特长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常常引起争议。因此,如何看待“两头冒尖”的干部,是干部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应以下几点。一、要整体分析.识别主流。站在改革开放前沿.敢闯敢冒.而优缺点“两头冒尖”的干部,比起缺点不明显,也无特别处的干部.是一种进步。我们必须把“有才缺德”、“有德缺才”和“有为而缺点冒尖”这类干部区别开来.才能做到正确使用干部。过去.人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作.不少干…  相似文献   

3.
赵敏 《淮海论坛》2011,(4):13-16
近年来,官员“失德”案件频频爆出。与官员有关的各种“门”事件和“雷人语录”层出不穷。一些官员嚣张狂傲、漠视民众、瞒上欺下、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也折射出当前加强“官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强“官德”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4.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原则。陈云同志讲:“德才兼备,我们更注重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有德天才,是社会上所说的“老好人”,自然难当重任;但有才无德,就如古人所云:“士不信悫(que,诚实)而多智能,替之豺狼也”。是说一个人思想道德不好,则越有才越有危险。同样居高位,做高官,同样有才,孔繁森德才兼备,为官清正廉洁,求真务实,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而名垂青史;而王宝森则有才无德,以权谋私,置党和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5.
杨卓成 《创造》2003,(4):39-39
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联系,迅速提高素质,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宣传干部贯彻落实好重要思想的当务之急,自觉把自己造就成为学习型干部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宣传干部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文化素养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和文化功底,全面系统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才有前提。坚持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和理论勇气,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性和自觉性,才能深刻领会国际国内的重大变革,以饱满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6.
邱素琴 《现代领导》2005,(11):28-28
坚持“党管人才”,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的关系,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具体要求,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学忠 《中国人大》2012,(14):25-26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有道德因素,要坚持“法;台”与“德治”相结合,因为“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关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精神是一致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基础,而法律规范又反过来强化和维护道德规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德为法之魂,法为德之体”。  相似文献   

8.
宋洁 《协商论坛》2008,(9):54-5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这对于新时期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在新的形势下,用新的标准看待党员干部的“德”,既是我们使用干部应该把握的尺度,又是组织人事部门促进经济发展的保证。那么,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德”和把握“德”的度呢?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0,(9):4-4
《人民日报》发表“仲祖文”的署名文章称,最近,有的地方将“孝敬父母”、“忠于配偶”等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有益探索,是评价使用干部的一种道德导向。  相似文献   

10.
张道庆 《半月谈》2003,(20):74-75
在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一个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正在兴起。龙城区的干部说,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真心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郊区,“三农”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干部“躺平”问题是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干部“躺平”方式呈现多样性,各地在探索实践中多聚焦干部的工作动力、工作作风和工作责任意识等方面。干部“躺平”的根源有三:一是思想层面,部分干部的宗旨意识弱化;二是制度层面,激励不足是导致部分干部“躺平”的重要原因;三是技术层面,干部选拔任用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路径不健全。要使干部“站”起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打造干部“不想躺”“不能躺”“不敢躺”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2.
谈谈“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8,21(4):83-85
“问题”与“理论”,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问题中的理论”是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中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理论中的问题”是属于理论研究范围内的问题。“理论中的问题”只有来自于“问题中的理论”才是现实的;“问题中的理论”只有提升为“理论中的问题”才是深刻的。真正的理论是源自“问题”的理论。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准确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是理论发展的根本途径,任何理论的发展史集中表现为问题史;离开“问题”的理论,就变成了书斋之中的幻梦,时代之外的遐想,世界之外的独白,注定缺乏关照现实的力量。当前要重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3.
周国辉 《今日浙江》2009,(11):42-43
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总结近些年来干部出问题的原因不难发现,“心”事外移、“心”中无法、“心”地自私、“心”里没有群众是重要因素。要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四心”,以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占明 《创造》2002,(2):18-18
历届西畴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被省州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上下推广。“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畴人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有今天西畴的发展变化,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理解、同情与支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西畴精神”是西畴发展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西畴精神”的发源地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上,“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传统哲学的论题,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题,是基于实践论基础上提出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把前者混淆并等同于后者,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发端于苏联教科书,也构成中国理论界的一种范式和理论立场并反映在教科书中。其实,唯物史观不是在“真理”与“价值”这两个范畴的直观视野上直接讨论二者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讲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题,“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论题。  相似文献   

16.
张国才 《湖湘论坛》2001,14(5):48-48
一、“官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官就有权。权力的滥用表现为行为的腐败,而行为腐败是因道德准则产生严重错位而引发的。可以说,道德沦丧乃权力腐败的重要条件。 宋代司马光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的看法发人深省。我们现在选拔人才,提拔干部虽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但实施的结果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德的标准未能完全“量化”,德的考察未能细化,德的培养未能“经常化”,实际上存在“以才代以、“重才轻德”的倾向。 因为道德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关涉人…  相似文献   

17.
邓小明 《求索》2008,(8):119-121
庄子哲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真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庄子那里,“真人”最终都归本于一个关于“道”的问题。所以,“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其所确立的本体观念。庄子之“道”从“心”的角度诠释“道”,其目的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心斋”构成庄子“道”的逻辑起点,“体道”的过程诠释了庄子“真人”之“独立人格”。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和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传旺 《前进》2001,(2):9-9,11
目前,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三讲”教育基本结束。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总结集中“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延伸“三讲”范围,丰富“三讲”内涵,使“三讲”教育经常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部门要树立长期抓“三讲”的思想 目前,在部分干部的思想中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三讲”结束了,该松口气,缓缓劲了。一些领导干部也认为自己好不容易过了关,这一下,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思想,虽然集中的“三讲”教育结束了,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  相似文献   

19.
马修文 《现代领导》2014,(10):28-28
作为领导干部、组工干部,不能当好伯乐,不具识才、辨才、荐才、用才之能之力,是失职、渎职、不称职。当前部分地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不信任、不理解在加剧,问题关键还是出在我们的干部身上,原因是干部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办法不多,究其根源还是在选人用人上,没有用“慧眼”选“千里马”.反而是“指鹿为马”,用些“非驴非马”甚至是“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20.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最近指出: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片面强调才能、重才轻德,忽视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有的干部“带病”上岗,刚刚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一查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