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东半岛与韩国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顺应跨国公司向中国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趋势, 山东省提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因此,分析韩国未来对山东半岛的投资趋势,合理规划山东半岛未来需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促进山东半岛有效承接韩国的产业转移,对于加速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韩晶 《东北亚论坛》2005,14(4):81-84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相似文献   

3.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迎来了吸引日韩两国投资的新机遇。这些新机遇,既与中国和日韩两国宏观政策有关,也与“五点一线”开发的产业政策有关。它们是:中国与日韩两国领导人互访将推动日韩对华投资进一步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日韩两国投资具有巨大吸引力;辽宁愈来愈是日韩对华投资的重点地区;辽宁重视吸引日韩企业对“五点一线”投资;日韩产业转移的新变化与“五点一线”产业政策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区域产业分工体系转变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同;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区位优势重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主要以低层次初级产品与劳务输出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出东北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需要重构区位优势,调整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分工的产业组合。为此,要加快产业转型,打造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替代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廉价劳动力资源、优惠外资政策、中美战略博弈升级、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越南吸引了大量产业转移,拉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角度来看,越南制造业的参与方式具有“一高三低”的特点:“高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低增加值”生产环节,“低端技术”部门比较优势突出,在高端技术部门的生产分工中被锁定在低端,产业向越南加速转移固化了其“低端锁定”困境。越南制造业当前高度依赖产业转移并深嵌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包括国内市场规模有限、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依赖外资、自主研发能力低和政府国家治理能力弱等多个方面。RCEP为越南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机遇,有增大越南出口并倒逼国内改革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受政治、经济、机制和自然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全球链变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得益于人口红利丰厚、投资环境改善、支持政策加码、中美博弈升级、中国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印度吸引了大量产业转移,推动了该国制造业发展。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尽管印度制造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程度还较低,但其中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优势在增强。这对中国造成了增加供应链风险、阻碍经济增长、制约科技创新、加剧贸易摩擦、激化政治风险等威胁与隐忧。中国应采取制造业升级转型、打造内需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数字化等举措以维持中国在全球链变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各个产业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求。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建立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当前东北的装备制造业虽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如果切实找准发展障碍,提出科学的发展对策,未来仍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七大愿景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要有世界级的产业,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产品,世界级的技术,世界级的品牌,国际一流的发展环境,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区域产业总量和核心大企业集团单体经济总量在国际市场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若干个国际装备制造业市场上不可或缺并影响供需平衡的产业。对照这一标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特别五百亿的企业少,在国内在国际上还不具有足以影响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日韩两国都有明确的FTA战略,各自都在积极推进广泛的双边FTA磋商,并积极评价日韩FTA的经济效果,把与对方签定FTA看成是最大的目标。日韩两国政府认为日韩之间经济合作将会产生巨大效果,加深相互间的合作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克服历史问题的制约。日韩FTA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日韩先行建立FTA,将使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陷于被动。另外由于日韩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日韩FTA具有向心力。因此中国积极推进中日韩三国间FTA的同时,不可轻视日韩FTA进程及其可能触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韩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当前三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仍留有“雁行模式”的痕迹,制造业在三国均占有主导地位,但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三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而另一方面,韩国与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日本形成了竞争,韩国在少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同中国也存在竞争,三国产业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2.
韩日间贸易长期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日建交以来,韩日间的贸易始终韩方逆差,一次也未出现顺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性的原因是韩国产业结构依赖于日本。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依赖于日本,是结构性的。韩国为了摆脱对日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局面,应增强商品品质的竞争力、零部件的竞争力、开拓中间市场、继续维持和扩大对日出口良好品种的市场、努力扩大发达工业国市场、维持适合韩国国情的汇率水平、努力使日本缓和非贸易壁垒和积极吸引日本企业的投资等。  相似文献   

13.
刘文 《东北亚论坛》2012,21(2):35-46
日韩两国工会组织的发展与其工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两国已形成多层次的三方机构,形成了维护工人利益、亦使经营者受益的各种规则和制度,劳动关系发展也由冲突向合作推进。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构成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劳动关系的某些表现也与当时的日韩相似。借鉴日韩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组织机制,应增强企业工会的独立性和影响力;维护非正规就业群体利益;设置经济与工会问题专门研究机构;探索与日韩工会的跨国合作与联合。  相似文献   

14.
中日韩FTA对产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随着中、日、韩贸易投资合作日益密切,区域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三国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讨论日益激烈。分析比较三国产业竞争力,可以看到我国的整体产业竞争力与韩日相差较大,处于三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分工结构的低端。在这一背景下缔结三国FTA,我国的主要产业和相关企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远看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对应中日韩FTA,我国政府应改善产业环境,放宽市场限制,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企业需要适应贸易投资环境的变化,从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加强与竞争对手的抗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斯皮尔曼等级系数测量1999-2003年中、日、韩3国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及其变化发现,从总体上讲,中、日、韩3国在美国市场上存在竞争,而且中国和日本、中国和韩国的竞争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日本和韩国的竞争性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总体竞争性还是比较强。3国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都集中在工业原料和制成品上,但在产业内部3国间的互补性还是存在的,所以建立自由贸易区对3国都有利。  相似文献   

16.
加快吸收日韩资金的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日韩投资重心不断南移表明,地缘优势对外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在降低。在新形势下要加快利用日韩资金的步伐,就必须提高引资竞争力。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切实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降低商务成本,增强外企的成本竞争力;以强化服务为重点,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是世界重要经济区之一。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 ,俄罗斯的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 ,尤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是不可缺少的。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处 ,是世界热点之一 ,但不会发生战争。要树立外交新思维 ,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积极推进以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合作 ,实现地区繁荣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发达经济体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融资难则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而美国、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省等发达经济体在长期信用保证与保险的发展实践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与保险制度,积累了通过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来化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题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