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专题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研究”。这一主题,力求深入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础理论、重大命题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既努力探索如何回到马克思原初的法哲学理论.又着重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之所以在当下“在场”的根本原因与“场中姿态”。 本专题无论是问题领域还是论述方式都务期鲜明而集中,它们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新发展的主体向度》、《“人本”法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新发展》、《价值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澄清》、《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与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教育审思》凡六篇。  相似文献   

2.
法哲学是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独占品”?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当前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继文正邦同志《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载于《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之后,傅季重同志又发表了《法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载于《法学》1982年第3期)。这两位同志都明确否定法哲学为资产阶级法学所“独有”之说,阐发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国法哲学研究和其他法学  相似文献   

3.
法律学方法论辩说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林来梵  郑磊 《法学》2004,(2):3-10
将法学方法论视同于法学研究的方法是我国法学界的一个“固有的误解”。如果立足于广阔视角下的国际学术界的理论积淀 ,厘清几个相关的概念 ,就会发现 :“法学方法论”其实可转换为“法律学方法论”这一概念 ,它在内容上包括有关法律方法、对这种方法的外向性的哲学探究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这三部分理论 ,其本身又构成法理学 -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法学理论中的确立 ,与其说必须具有一个特定先在的价值立场 ,不如说它只是具有某种可反证的、因而也是可替代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教科书的理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学学科的整体发展程度。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法理学》教材,曾被列为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孙国华教授主编的《法理学教程》、沈宗灵教授主编的《法理学》有效地担当了培养法学人才的重任,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1996年吕世伦教授、公丕祥教授主编的《现代理论法学原理》以崭新的学术风貌展现在法学学子面前,系统地探  相似文献   

5.
法学基础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必须改革,其方向是分别开设两门课程;在一年级开设《法学导论》,在高年级开设《法理学》。前者介绍法和法学的基础知识,后者阐述法的一般原理,包括法治国家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法学》2010,25(1):1-1
在当代法学理论领域,英美法理学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吸引着众多追随者。2009年深秋,若干有志于英美法哲学的博士生与硕士生追踵前贤,以英美法理学为研习对象,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蓟门法哲学研习会”。“蓟门法哲学研习会”专心于英美法哲学学术传统内部之基本命题,深入其理论脉络,开展思想史阅读和专题研究等研习活动,并定期邀请国内研习英美法理学之先进做专题报告,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法学系列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印报刊资料》法学系列刊,包括《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国际法学》七种,全面覆盖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各个领域。以"繁荣学术,服务实践"为宗旨,《复印报刊资料》法学系列刊扎根学界和业界,以专家的眼光选文,用专业的素养办刊,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是法学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不可或缺的素材与参考。《法理学、法史学》(月刊,96页):反映国内外法理学界、法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汇集法理学、法学新学科、法史学等方  相似文献   

8.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法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的诠释。作者认为 ,法学方法论是一种具有实践功能性的、体现学术立场、哲学假定的有关法学方法的研究程序与科学叙述。从内容体系上说 ,法学方法论包括基本理念、具体内容、法律解释方法等主要方面。对于法理学研究来说 ,法学方法论构成法学理论的硬核 ,有助于法理学研究的深化 ,并且作为法理学的必备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主要在于其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日本因素与根本解决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基本因子,唯物史观与法社会学的话语表达,重点讨论自由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分野或合作的种种表象,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作一个初步的阐述。研究20世纪中国法学话语多面性的存在,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法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从而深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24日至25日,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师范大学法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法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承办的“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1.关于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区分与定位。李步云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应该是有区别的。法理学是对法律现象、法的一般原则、规则、概念以及立法、司法等的高度抽象,而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在法律…  相似文献   

11.
<正> 武步云教授所著《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可谓近些年来我国法理学园地里具有开拓性的新作。 对法律这一重要社会现象的哲学研究,从古希腊罗马就开始了,但在哲学和法学家著作中最早明确使用“法哲学”一词的,乃是近代德国大哲学家、法哲学家黑格尔,他的著名法理学著作就是《法哲学原理》。 马克思在对19世纪40年代德国司法实践和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法哲学。无论在观点或内容的科学性上,是一切其他  相似文献   

12.
在“有”与“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方法论成了法学界的热点话题,不仅在法理学或法哲学圈子里,在这之外的法学圈也是如此,只是稍稍滞后一些。法学方法论的问题通常是研究法理学或法哲学的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对待,并未走出纯学术的范围,与部门法研究进行充分地对话。以前,即使法理学界也并未像现在这样集中关注于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学》2019,(1):3-17
本文是继吕世伦和文正邦两位教授出版的《法哲学》专著之后又一法哲学的体系和基本范畴。包括:法的唯物认识论;法的辩证方法论;法的科学发展观,共二十二个范畴(即章)。截至目前,这是国内外一个全新的法哲学体系和基本范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在法、法律制度、法律思想中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问题。这个体系和范畴同目前国内公认的法理学体系和范畴完全区分开来,并坚信法哲学将同法理学、经济分析法学、法社会学等成为法学体系中的理论法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王夏昊 《现代法学》2006,28(5):13-18
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法律实务最密切相关的部分。但是,中国法学界对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界定。应当说,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法的渊源、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解释、法律漏洞的填补、法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一、数据统计本报告所选择评论的期刊论文来自CSSCI期刊,其中更倚重《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清华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和《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7类期刊2012—2013两年刊发的研究性论文。纳入"法理学"和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法学中“29个多”问题的理论是非张光博陈桢先生一稿两投。以《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为题发表在《法学》1997年第3期,又以《认真看待当前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为题发表在《当代法学》1997年第3期。其中摆列了张光博否定的“主干...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法教义学”这一颇具德国色彩的法学用语及其研究取向,在中国法学界并不为人所知。但是,随着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推进,法教义学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包括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整个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法教义学坚持对于法律事业的内在态度,是一种典型的“法学内的法学”。从国外大陆法系经验看,法教义学是法学的正宗。围绕法教义学在中国这一主题,基于学界在此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法教义学在我国的形成、发展、相关学术争议及未来走向问题,做一个学术通览式的考察,由此展现出法教义学在我国的宏观发展脉络。研究表明,像在我国这样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如欲发展法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必须要认真对待法教义学。  相似文献   

18.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创立过程经历了以下三部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成熟的标志.追根溯源,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过程,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法哲学(法理学)是理论法学的主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法哲学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比较系统而又准确地介绍战后西方法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比较和批判,既排污,又借鉴,对于在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杨 《法学研究》2012,(4):9-12
在我国法学界有一句备受推崇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霍姆斯语)。与此相一致,形式各异的经验、实证方法在法学研究中备受青睐。但法理学正像它的别名法哲学所提示的那样,严格说来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非法学的一个学科。就此而言,仅强调经验实证方法未必符合法哲学的本性。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方法对法理学研究具有方法论原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