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族现有人口254万(据1990年普查统计数字),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贵阳市郊区。其余,散居于贵州各地及邻省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布依族的族称是根据这个民族多数人的自称“布依”定名。按布依语,“布”是人们共同体的意思,也包含“民族”的意思。“依”即“夷”,“布依”意即夷族,源出“南夷”。 布依族旧称“仲家”,这是从另一部分布依族自称“仲布”的汉译得名。“仲家”族称见载史乘始于《元史》。鉴于民国年间个别方志对“仲家”释名含侮蔑之义,引起部分地区布依族群众对“仲家”族称反感,该族称现已废止不用。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人民过去没有统一的称谓。解放前曾被称为“夷族”、“土家”等。1953年,在我省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布依族代表提出:“仲家”、“夷族”、“水户”等是解放前统治阶级歧视布依族人民的称呼,要求人民政府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统一改用能代表本民族意愿的固有的民族名称。布依族代表们的这个要求,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协商解决布依族的统一称谓问题,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53年8月24日邀请全省的布依族代表在省民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凡是用本民族的语言称自己的民族为“布依”(译音)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古代史上的若干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笔者拟就讨论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布依族的族称、族源布依族这个族称,是解放后一九五三年由本民族代表商定,报请中央批准定下来的。“布依”这个名称,是本民族中绝大多数人的本民族语的自称  相似文献   

4.
“布依”是Bux qyaix的汉字译音(本文中的拼音文字系布依文)。用此汉字音译作为本民族的民族名称是1953年8月贵州省布依族代表会议决定的。 笔者参加了主办这次代表会议筹备工作和会议全过程。并起草了有关文件,对布依族民族名称的议定和有关情况有所了解。30多年来,关于布依族族称出现在书面或口头上的形式,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现将个人的认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村寨,各民族对自己的村寨也有着不同的称呼。布依族的村寨,布依语称为“曼” (mán)或“弄”(òng),是布依族人民以家庭组合而成的基本单位。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布依族人民,正是居住在这种“曼”和“弄”里,进行着世代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布依族首届“牛王节”于2004年农历4月8日(公历5月26日)在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老董下寨(布依村)隆重举行。夏历四月八日的布依族“牛王节”,是农耕、稻作民族的节日,是“牛王”的生日,自古以来布依族是以“牛为伴”、“牛为友”而兴旺发达起来的民族。关于牛王节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据史料记载:古时候,在一次布依族与侵略者激战时,一头大犊牛怒冲敌阵,用牛角将敌人挑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使布依族队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反败为胜,为布依族战斗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八日,又是这头大犊牛的生日,所以,布依族把这头…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多居处于河谷平坝地区,依山傍水是其显著特点,因此过去有所谓“水仲家”之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农耕民族的布依族以稻谷的种植为其主要内容,从而稻作文化在布依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学术界曾从整个百越史的角度揭示了布依族悠远的稻作文化源流。然而,对布依族的稻作文化木身似乎没有人进行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这对完整地认识布依族文化面貌无疑是一个缺陷。笔者不揣浅陋,就布依族稻作文化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夜郎的族属问题,解放后文学界时见纷争,但涉及到布依族族源的却不多。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况》、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工作手册》,均既承认布依族是“骆越”演变而来,也不否认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辞海》的布依族条说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国家民委教育司编撰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贵州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布依族简史》等,都沿用《辞海》这一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已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是贵州高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文史籍中曾以“越”、“濮”、“僚”、“夷”、“仲”等来指称该民族的先民。直到近现代,在布依族民间仍流行“夷家”、“仲家’等来自汉语的称谓,而同时又以本民族语自称pn49jai‘。本文通过与布依语及其同语族语言进行广泛的语音比较,并参考汉语历史文献记载、民间传说等资料,对“越、濮、僚、夷、仲”等出现在汉文史籍以及布依族民间的民族称谓与现代布依族本族语自称Pu_4Jal_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兄弟民族成员之一,主要居住于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地区、安顺地区和贵阳市郊区以及散居在其他专(州)、县(市),总人口一百七十二万余人(一九七八年)。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根据汉文史籍记载,历代中央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州、郡、县制利用当地部落酋长进行统治,实行“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八番罗甸,即今贵州惠水、普定为中心的附近地区,在宋元时期,这里在社会和政治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 一、宋代的“五姓蕃”(“七姓蕃”)和罗甸 “八番”之名,见于元代,但却是沿袭宋代“五姓蕃”、“七姓蕃”之名而来。将少数民族称为“蕃”,则是在唐。新、旧《唐书》的各《本纪》、《列传》中,把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少数民族均列为“蕃”。宋  相似文献   

13.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历行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漫漫路程。在研究布依族历史方面,对于该民族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至今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布依族是从原始社会“飞跃”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另一种则认为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如马克思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10—111页),所以,布依族的社会发展史不可例外地经历了奴隶社会,并且作了很多考证。两种看法,笔者认为后一种看法的史料和根据要充分一些。这里,就自己从布依族丧葬习惯“古夜王”中所掌握的一些材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后一种看法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纺织文化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 《求索》2010,(7):71-73
布依族纺织文化作为布依族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积而形成。布依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对于布依族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布依族纺织文化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借助传统民族文化,寻找布依族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莫俊卿同志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一文,布依族同志有不同看法,反映是很强烈的。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社会反响呢?笔者从小在扁担山土生土长,就我的直观认为:莫俊卿同志的主要缺点错误是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忽略了党的民族政策,致使在一些论述中,伤害了民族感情,挫伤了民族自尊心。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人口共2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以及黔中的部分州、县。布依族擅长 于种植水稻,居住地多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故古有“水仲家”的称谓。解放以来,布依族地 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建设自 已的家园,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都有了较快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人口约一百八十九万多人(1978年)。主要分布在黔南、兴义、安顺等州专;在黔东南、贵阳、黔西北等地,也有散居的布依族。布依族自称“bou-yei”(汉译“布依”)。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诬蔑,曾给布依族冠上许多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如“仲家”、“仲苗”、  相似文献   

19.
近二百万人口的布依族,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不可例外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有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曾作过论述。特别是对于布依族的婚姻习惯,著书立说的也大有人在。这对于全国各兄弟民族加深对布依族的了解,有着积极的  相似文献   

20.
清嘉庆二年(1796年),贵州布依族王囊仙、韦朝元领导的以布依族农民为主,并有苗族、彝族和汉族人民参加的南笼(今安龙布依族苗族目治县)起义,坚持将近一年,波及十几个县,纵横数百里之广,是清中叶贵州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本文试图对这次起义作一梗概介绍。个布依族人民在历史上有着反抗封建压迫的光荣传统。早在宋代,播州(今遵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