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宪法学研究概况 2004年,宪法学的学术研究活动非常活跃.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政理论研究所主办了"社会转型和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和行政法治中心共同主办了"五四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学术研讨会.9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宪法关系梁忠前探求和考察宪法关系既是深化宪法学理论研究、促进宪法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国家宪政与法制建设的实践需要。本文拟对宪法关系问题作一些理论研究和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现代世界民主政体形式下的法治实践,普遍建立在以宪政关系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宪法学——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市场体制的孕育成长需要宪政制度的协调配合。将视野局限于政治宪法、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的传统宪法学理论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宪政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在西方学术界,正式将经济学和法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努力,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制度经济学;到70年代美国法学家波斯纳吸收经济学家科斯等人的成果,创立了法律经济学;从宪法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把经济学与宪法学联系起来研究,则始于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回顾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有助于宪法学关注经济宪法,借鉴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宪法问题,实现宪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走向经济宪法学  相似文献   

4.
宪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换研究范式。宪政理论研究范式大致经历了两种范式转换:近现代古典自由主义模式和当代新宪政主义模式。特定的语境和历史场境赋予了西方宪政概念及其理论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特定的理论定位和功能。宪政理论要想成为中国宪法学的理论,必须完成其概念和理论范式的转换。宪法秩序概念及理论涵盖了宪法运作现象的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是对整个宪法运作现象和事实的全局性理论把握和综观性理性反映。它能够克服西方宪政理论的不足,体现中国宪法学对这种不足的回应,是宪政理论和概念范式转换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韩大元 《法学家》2000,(4):128-封三
由刘向文、宋雅芳两同志撰写的专著《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法学界第一部对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结构与运转过程进行系统论述,综合分析的著作。 宪法学知识体系一般由本国宪法、外国宪法、比较宪法三部分组成。对外国宪法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宪法制度,同时为宪法学进入比较和综合研究领...  相似文献   

6.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宪法学世纪回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宪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阐述了从清末民初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个时期的宪法思想 ,并揭示同期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对宪法学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当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同学术人物的宪法思想以及民众的宪法思想趋同时 ,宪法学对宪政实践的指导作用才可能真正实现。文章最后还展望了中国宪法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是宪法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二者之关系是宪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及其关系是宪法规范最主要的规定;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宪法思想流变最基本的线索,宪政实践中最基本的关系,宪事法律关系的最基本内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良性协调关系是宪法实现的最根本标志。宪法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宪法学问题的钥匙,是揭示宪法发展规律的指南,是重构宪法学体系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宪法学的困境既指宪法学研究的困境,又指宪法学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宪法理论与宪政实践相脱离、相冲突,对于许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具体表现在:第一,研究方向、目标不明确。这个看似应该十分明确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精神的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毅 《现代法学》2004,26(2):62-66
宪政离不开宪法的实施 ,但并非所有宪法的实施都必定达到宪政 ,因为有时成文宪法典中规定的内容与宪法精神所追求的理念之间存在矛盾。而宪法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宪法学概念 ,它是国家权力体制人本化的价值追求在宪法中的反映 ,它统率宪法的基本内容 ,贯穿宪法的始终 ,并通过宪法原则、规范和规定集中表现出来 ,是宪法的真正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韩大元 《法学家》2007,(1):35-39
一、宪法学研究基本概况 (一)重要学术会议 1.国内学术会议 2006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法学>编辑部共同在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外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发展的最新趋势;2006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学术对话"学术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宪法学中的民法问题与民法学中的宪法学问题;2006年12月16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公法与私法学术对话";2006年11月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宪法与新农村建设",与会的300多名代表集中讨论了农民的平等权、农民的宪法地位、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农"政策与宪法等问题;2006年7月25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公法学的使命暨蒋碧昆先生法学教育与学术思想"专题研讨会;2006年1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广东商学院共同主办了"何华辉先生去世十周年暨学术思想讨论会"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四月六日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召开了“张友渔宪法学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首都科研、教学及实际部门的80多位宪法学界的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同志们怀着对张友渔同志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回顾和高度评价了张友渔同志在宪法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卓越贡献。与会同志分别就张友渔同志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关于人民民主主专政,关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正>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宪政实践,需要有精确而且超前的理论来指导,因此对宪法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宪法学应在肯定自己成就,寻找自己不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响亮地提出发展自己的任务。 成绩与问题 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以下简称“八二宪法”)颁布以来,我国宪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是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宪法学。1982年以前我国的宪法研究不仅量少,而且不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少瑜 《法学研究》2001,(1):118-126
2000年是我国宪法学在相对平静中发展的一年。报刊上发表的宪法方面的文章数量不多,除少数热点以外,学界探讨的问题多属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老问题。现对报刊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作一简要述评。述评仍以介绍性内容为主,间参己见。一、宪法学一般理论问题1宪政这是近年来学者讨论得较多的问题,认为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有学者考察了宪政的内涵和意义、起源和特征,认为宪政是宪法逻辑运动的状态,是法治存在的核心要素。宪政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的体现,可以说,讲法治离开了宪法是一事无成的。〔1〕有学者提出,实行宪政必须对权力进行三…  相似文献   

15.
也论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重构董和平传统的宪法学体系无以容纳和科学说明宪法学固有的丰富的理论内容,无以解释并进而有助于解决纷繁复杂的宪政实践问题,这已成为宪法学界的共识。作为现阶段宪法学基本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宪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了21世纪的中国宪法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各大院校以及有关杂志的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普遍认为,宪政带给人类的影响超过有史以来任何一种科技发展的影响。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的宪法学世纪,中国宪法学者要有历史使命感,实实在在地研究并解决当代中国的宪政问题,使宪法学成为一种具有超前性、创造性、指导性的科学。现将该次讨论会研讨的主要问题及观点综述如下:一、21世纪中国宪法学面临的挑战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  相似文献   

17.
宪法学家的古典形象表明,学术追求与政治担当是宪法学家的双重使命。中国宪法学家的学术追求在于:发掘历史经验,拓展研究领域;洞悉历史逻辑,揭示宪政规律;立足客观实在,形成宪法共识;围绕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而中国宪法学家政治担当(推进民主政治)的基本维度在于:中国国情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宪法思维是促进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智慧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学的基本矛盾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其道德基础在于人权保障 ,社会基础在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 ,逻辑起点在于人民主权。完整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应以解决这个基本矛盾为主线 ,包括宪法基础、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和宪政运行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期间宪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宪法学在注重传统的研究领域的同时,开始对宪法学理论体系及宪政实践进行全面的反思和评价。宏观的整体性的研究视野、对人的价值实现的深刻关怀、对宪政制度运行的细致规划,标志着这一阶段宪法学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加剧的基本社会背景下,在党的十五大的召开、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99修宪的进一步具体刺激下,我国宪法学者解放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巨大的学术热情投入到宪法学的研究当中,虽与法学其他学科相比,宪法学研究仍相对较为沉…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变迁是宪法学研究的一个现代话语 ,也是解构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关系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宪政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 ,以宪法———社会的全方位思维 ,并运用比较、历史的方法 ,对宪法变迁的概念、宪法变迁的性质和宪法变迁的界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