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0,(7):68-68
编辑同志:犯罪嫌疑人董某因涉嫌盗窃犯罪被依法羁押于某看守所,其间诉讼环节包括刑事拘留、逮捕、移送起诉,一审判决直至终审判决。董某在被关押期间,多次在看守所监室内打人闹事;在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后,董某在其中一名同案犯上诉期间,还继续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请问,董某在看守所的行为是否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  相似文献   

2.
妨害司法罪     
妨害司法罪是指故意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秩序的一类行为。这一类罪的主体有些是一般主体(如打击报复证人罪,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等),有些是特殊主体(如脱逃罪的主体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这一类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秩序,而故意实施。此外,有些犯罪还要求对某些要素有特定的明知(如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需要行为人对赃物性质有特定明知)。这一类罪侵犯…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安》2009,(2):63-63
法博士: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殴打他人行为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是什么?广东梅方 梅方同志:两者区别如下:1.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行为人往往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故意伤害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殴打他人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殴打的对象往往是不特定的。  相似文献   

4.
白文杰  何凡 《警察技术》2000,(1):46-46,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口及户政政策进一步放宽、放活,城乡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产生的流动人员作案后在作案地服刑关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异地关押的罪犯存在着关押前经历了解不详,心理情况难以掌握,脱逃后追捕归案难度较大等特点,这是近年来看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异地犯罪且在异地服刑的罪犯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看押对策。一、异地服刑的罪犯心理及行为特点1.暗藏杀机,伺机脱逃此类情况多属于罪没有查清的罪犯。此类罪犯危险性极大,在服刑期间非常警觉,他们深知自己是大案、要案案犯,作案多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监狱服刑犯人越狱案件经常发生,不仅严重破坏监管改造秩序、狱内的稳定和安全,而且越狱罪犯往往在社会上还会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和威胁社会治安和公民安全。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以维护和确保狱内秩序和安全为基础,服刑犯人越狱逃跑更加证明了监狱内部秩序安全稳定的重要。因此,认真分析罪犯越狱的原因,对于完善监狱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刑法第 248条规定的新罪名为虐待被监管人罪。从条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该罪的犯罪主体为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请问:此处的拘留所指的是否是行政拘留所 ?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否包含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的工作人员 ?  山西 吴 昊 吴昊同志:   《刑法》第 248条中规定的监管机构应当包括监狱、刑事拘留所、行政拘留所、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等机构。因此,上述监管机构的人员可以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犯罪主体。   本刊法律顾问 哪些监管机构的人员可以构成虐待被监管人…  相似文献   

7.
诽谤罪     
诽谤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其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并且具有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和名誉权。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指无中生有,故意编造。诽谤指通过散布捏造的事实而中伤他人。他人指诽谤者自身之外的特定的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其第2款规…  相似文献   

8.
正《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相似文献   

9.
对异常犯情的分析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狱内的安全和监管改造秩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罪犯中出现的异常犯情,有助于监狱机关及时发现服刑罪犯的各种事故苗头,预防狱内重新犯罪,以达到维护监狱安全和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暴力取证罪     
暴力取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证人证言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工作秩序。犯罪对象是证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使用暴力指实行肉刑、伤害、殴打等危害证人人身健康和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  相似文献   

11.
暴力犯比例的增大给监狱机关的监管改造工作埋下了不可忽视的隐患,其对监管安全构成的威胁自不待言。鉴于此,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暴力犯的基本情况,掌握其成分变化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监管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贩卖毒品严重威胁和危害了公众健康,是毒品犯罪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贩卖毒品罪是一种抽象危险犯,其侵犯的法益是公众的健康,因此必须根据贩卖毒品罪所侵害的法益来对"贩卖"进行实质性的解释。在吸毒人员贩卖毒品数量的认定上,应该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2000年《南宁会议纪要》、2008年《大连会议纪要》以及2015年《武汉会议纪要》的规定进行判断和计算。"毒贩子"协助警察诱惑其他毒品犯罪分子出卖毒品,并在控制交付下抓获其他"毒贩子"的,应该认定为立功,但如果其立功线索系其家属通过不当手段所提供的,则不能认定为立功。  相似文献   

13.
监管秩序是我国监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在押人员进行羁押、管理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秩序。目前,在依法监管、强制改造的法治环境下,在押人员的反监管、反强制、反改造的手段和行为表现也呈水涨船高的态势,破坏监管秩序犯罪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情况不能不引起监管机关的关注和重视,立足于现实,进行犯罪特点和原因的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为监管改造工作创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实乃司法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14.
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需求,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自然人所固有、专属和必备的人格权。自然人均平等享有生育权,法律对自然人的生育权应予以普遍的确认和保护;同时,也应关注男性、无配偶者和罪犯(包括死刑犯)等争议主体的生育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犯罪是严重破坏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之所以实施犯罪,根源在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犯罪分子在进行犯罪活动之前,必然会对将要进行的犯罪活动从成本到收益进行全面的衡量,以确定是否选择实施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毒鼠强”犯罪现象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利用剧毒鼠药"毒鼠强"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毒鼠强"为轻质白色粉末,属有机氮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在稀酸和碱中稳定,毒性非常强,毒性发作时间短,无特效解药.利用"毒鼠强"进行犯罪的动机大多为发泄私愤,人员多为法制观念较弱的农民,后果十分严重.造成"毒鼠强"泛滥的原因是鼠药管理混乱、灭鼠知识普及不够,必须加强相应的管理,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飞车抢夺他人财物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现象,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还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因其采取的危险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抢夺犯罪,且造成诸多被害人的人身伤亡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遏制、减少抢夺案件的发生是当今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罪刑关系是指罪行与法定刑配置是否均衡的关系。现行刑法共规定了826种罪行(构成类型),分别配置了37种法定刑,其中大多数配置是均衡合理的,但是也有少数配置失衡的情形。例如,(个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贪污罪、受贿罪和绑架罪等罪名“罪刑单位”结构存在问题较多,另有几种法定刑幅度跨越了重罪与轻重的分界限,不利重罪与轻罪的划分,严重影响了刑罚的正确适用。为了提高个罪的立法技术,改善和优化我国刑法中的“罪刑阶梯”,有利于实现量刑公正,本文通过对不同罪刑关系的纵横比较研究,提出修订现行刑法部分条款的立法建议,并且较为详细地阐述修订的理由,以便引起同行学者的注意,期盼大家都来研究这些问题,为立法机关将来修订刑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公安监所是指我国公安机关依法设置并管辖的有关刑事羁押、特定刑罚、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公安监所是我国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刑事、行政执法机关。其任务是:有效监管,保证羁押、刑罚、处罚和强制措施执行的运作,提高执法效益;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的监管秩序,保证监所安全;对被监管人进行教育、改造和矫正;打击、制裁犯罪,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从事经济犯罪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加 ,涉案金额持续上升 ,涉案人员的职务级别也愈来愈高 ,案情更加复杂。研究我国现阶段职务经济犯罪的态势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预防和惩治此类犯罪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