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风云》2013,(22):40-42
杨老师年长我们三十多岁,算是我们的父辈了。平时,杨老师对学生很好,就像父亲。虽然不像父亲那样体贴入微,但却能体会到那种长辈对晚辈的慈爱。杨老师热爱教书,站在讲台上他就处于百分之百的陶醉状态。杨老师上课很少提前下课,有时甚至需要我们提醒他,他才不太睛愿地宣布下课。  相似文献   

2.
龙翻身     
三天三夜的暴雨后,雨龙村的龙洞就冒水了。龙洞从没出过水,一出水就把过境公路淹成了一片汪洋,只一会儿就排起了一长溜大大小小的汽车,谁也不敢把车开过去,胆大的开了两辆进去,都陷在水里不动了,人们都说这龙翻身不得了,一会儿就把繁忙的公路给掐断了。雨龙村村民小组组长大龙听到龙翻身的消息呆了两分钟,两分钟后就叫上一帮村里的后生到村口开路去了。大龙他们从村口旁边的一块地里硬挖出了一条土路。司机们见状纷纷发动车辆将车开上路,谁知大龙又命在路口设了一个卡,每辆车收过路费10元,交钱的走,不交钱的转回去。司机们都赶路心切,大都交…  相似文献   

3.
京籍男子大龙因出借身份证供他人购车获利,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民事赔偿后,开始了长达10年的逃避执行岁月.受害人以拒不执行判决罪提起刑事自诉.2016年12月2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大龙有期徒刑6个月.据悉,这也是北京市审理的首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自诉案件.  相似文献   

4.
1993年9月27日,北京市中级法院民庭进行了第三次不公开的法庭调查。被上诉人王国藩没有出现,而只有他的代理人刘勇等人到庭。古鉴兹发言的中心内容是:王国藩认为我写的殷大龙的故事就是王国藩传,这不符合事实。小说中的殷大龙是开始时起了带头作用的劳模,后来蜕化变质。我写了这个过程,王国藩就认为是侮辱和诽谤了他。假如我只写殷大龙带头办社、艰苦奋斗,不写后来的蜕化变质,王国藩就不会算我侮辱和诽谤他了。王国藩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带头办社、坚持社会主义、清清白白、保持晚节的共产党员,没有蜕化变质。现在我就问一下:王国藩…  相似文献   

5.
困惑的一代 早上,自习课已经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的读书声.杨浦区某高中高一某班的班主任杨老师接到学生杨伟家长的电话,她知道杨伟又想逃学了.  相似文献   

6.
记者(以下简称“记”):杨老师,我们了解到您1969年初中毕业就插队了,那时候您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呢?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著名旅美画家,美国华人收藏协会负责人乔文安先生由美国旧金山来沪,他打电话给我要一晤,老友相见,自然十分亲切。闲聊之余,乔先生拿出从美国带来的三枚丝织的闪着金黄色光泽的老烟画:“清光绪年间的大龙烟画”。待吾仔细观赏,果不其然。据乔先生介绍,这三枚丝织的大龙烟  相似文献   

8.
文中 《中国公证》2004,(7):37-37
[案情]2001年8月,河北省某县当事人杨B与河南省某某县当事人杨C(杨B与杨C为姐妹)为继承其父杨A在台湾的遗产,在河北省某县公证处共同办理了证明杨B和杨C是杨A女儿的亲属关系公证书.之后,杨B又在河北省某县公证处办理了,委托台湾律师张某代为处理遗产事宜的委托书公证书,而杨C也在不久在河南省某县公证处办理了与其姐姐杨B共同委托台湾律师李某代为办理遗产事宜的委托书公证书,并在公证书中注明,代理律师将遗产调会大陆后由公证处代为接受并交由杨C,但是杨C在办理公证书时并没有告知杨B,而是偷刻了一枚杨B的名章,在委托书公证书上盖了她和杨B的名章.  相似文献   

9.
仇某的行为应定诈骗罪──与白鸥、阎宏斌同志商榷于大龙贵刊1996年第4期刊载的案例分析《私吞共有财产应如何定性》以下简称《私吞》一文,阐后认为,该文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现提出个人见解,共同探讨。《私吞》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否定了仇某行为的犯罪性质,其主要...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 杨某(女)与张某(男)长期通奸,为达到结为夫妻之目的,预谋要杀害杨的丈夫王某,商定:由张设法取来毒药,由杨伺机下毒。张找医院工作的钱某要砒霜。钱问何用,张讲出真情,钱拒绝。张以揭发其隐私相要挟,钱无奈,给张一包硫酸铜(一种会引起呕吐而不会致命的药物),张将药交给了杨。某日杨在王的饮食里下了药,王吃后翻胃呕吐,十分痛苦。杨见状后悔,急送王到医院抢救。王很快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案名:吕某故意杀人案[基本案情]2005年2月6日19时许,吕某到某市黄江镇大家乐广场找卖淫女嫖娼,找到被害人杨某。二人在该镇江海城黄河二街12号楼302出租屋内进行性交易后杨先离去,吕发现身上的手机及财物被偷走,便怀疑是杨所为。同年2月9日21时许,吕某携一把水果刀在大家乐广场再次找到杨某性交易,杨未认出吕。二人到黄河二街12号楼302出租屋发生性关系后,吕要求杨把手机还给他,杨不承认并想逃离,被吕抓住,两人发生争吵。吕某遂将杨推倒在床上,用左手卡住杨的颈部,右手持水果刀刺了杨的腹部、右眼部各一刀,致杨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12.
从一案例看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案情介绍1982年 4月 10日下午 ,被告人陈新在上厕所时把女儿放在外面靠篱笆站着。陈在厕所听到女儿哭声 ,出来见她扑倒在地 ,便将其抱起 ,发现其脸上、嘴上都很脏 ,于是怀疑是站在女儿旁边的杨红 (男 ,4岁 )推倒的 ,沉便抓住杨的左肩使劲“一推一转” ,将杨红推倒在地 ,头部碰到石头上 ,杨扑下去脚蹬了几下。沉将女儿的脸部擦干净之后转身看见杨仍然扑倒在地 ,就将杨抱起 ,发现地上、石头上都是血 ,并听见杨的喉咙里像打鼾一样响了一声 ,且脸色苍白 ,四肢瘫软 ,不哭不哼。陈害怕承担刑事责任 ,就将杨抱进自己的猪屋 ,然后将地上有血的石…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在今年一至五月调解离婚的三十九起案件中,有两起原告(均系女方)在先接到调解书后即与他人结婚,而被告对已达成的离婚协议翻悔,拒收调解书。一般情况一方翻悔法院应当进行审判。但一方已与他人结婚,就先要解决结婚一方婚姻无效的问题。这使我们的工作很被动。如杨××(女)诉彭××离婚案,今年二月调解离婚达成协议后,杨××先到法庭领走了调解书,几天后便与他人领取了结婚证。当法庭将调解书邮寄送达彭××时,彭拒收,调解离婚无效。我们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宣布杨××与他人结婚无效,收回了结婚证。可是杨××却不知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年教师节。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告厅里喜气洋洋,表彰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十几位在教学、科研上成绩突出的教师获得了“杨介生教学科研双优奖”,每人获得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还有一些教师获得“杨介生教学奖”或“杨介生科研奖”单项奖。“杨介生”这三个字在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师生心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象征,是成绩和光荣的象征。一杨介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80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夏天,上海滩多了一个衣着简朴、面目清瘦的寻梦人。没有人注意他的到来,更没有人料想到他会有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追究高文华、高俊岭的刑事责任是不当的。理由是: 一、高文华、高俊岭的行为,侵害的客体并非是杨广福和高慧敏的婚姻自由。从案情来看,高文华对杨和高自由恋爱、正式定婚是满意的、支持的。一九八○年元旦,他请杨来家里作客,就说叫了这一点;一月七日晚,杨与高谈至深夜十二点才回家,高文华虽对此不满,但他仍不反对杨与高的婚姻关系,仅仅是对杨进行了批评,让其“有事在家里谈”,这完全是正确的;二月八日晚,高文华知道了杨与高已发生过性关系,非常气愤,到杨家问杨:“你和小石(高慧敏的小名)还谈不谈了?”如果杨当时认识自己的错误,平心静气地回答,认真检讨,也是可以取得高文华的谅解的。但杨却回答:“我自  相似文献   

16.
贩卖毒品、走私犯杨必珍,女,现年五十九岁,汉族,云南省施甸县人。 杨必珍是一名贩卖毒品鸦片烟的惯犯,也是本案的首犯。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一日她曾因贩卖鸦片烟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八日因病实行监外执行。 杨必珍在监外执行期间,不思悔改。从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崔某,女,16岁,小学生。1982年5月4日,因与同学杨×(男、14岁)发生争执抓打,崔将杨的面部抓伤,杨一气之下夺过另一同学手中约一尺长的玻璃条,朝崔的胸左侧捅了一下,玻璃条捅断,在班主任询问打架原因时,崔昏了过去,经医生抢救无效,当即死亡。崔死后,家长指令杨给崔烧纸,又不慎将尸体衣服烧着,尸体被火烧焦。  相似文献   

18.
刘吉安是一家私营贸易公司经理。前不久,曾与他一起做过生意的王林以刘吉安的名义与杨民意签订了一笔50吨的钢材购销合同。杨民意对王林不放心,特找到刘吉安,问他是否授权王林代理,并要他三天之内答复。刘吉安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还招待了杨民意一餐。此后,再也没过问这件事。不久,钢材价格下跌,王林见无利可图拒绝履行合同。杨民意找到刘吉安,要刘承担责任,刘矢口否认王林有代理权,说:“我什么时候说过  相似文献   

19.
秦岭山中的特殊党课2010年4月的一天,天空飘着小雨,地处秦岭深处的镇安县杨泗乡中心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党支部的党员们。镇安县杨泗乡位于镇安县西部,这里海拔高,交通不便,山岭纵横,森林茂密、沟  相似文献   

20.
1990年7月27日,贵州省麻江县毕架乡农民陆启军到都匀市坝固区龙场村看会(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群众性娱乐聚会)时,与余成荣、杨永兵发生争执,并被余、杨殴打。当时被告人吴明州在场围观,因为吴与余、杨认识,陆误认为是被告人指使余、杨打的。陆回村后,把此事告诉了吴春龙,并叫吴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