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当事人举证,质证及法官认证的,又是庭审活动的核心,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完备民事证据制度已成必然,一个完备的现代司法制度,必然具备完备的证据制度,下面,笔者拟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影响下的举证,质证,认证制度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家兴 《中外法学》1991,(4):19-23,35
<正> 一、对民事诉讼法的认识问题民事诉讼法只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法律呢?抑或既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法律,又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这似乎已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从对许多问题表现出的分歧看,它却仍是一个没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要不要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容;在诸多的程序制度中,是否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整个法律制度中,有无必要研究审判程序制度与诉讼程序制度的结合与协调问题.上述问题不解决,民事诉讼法即使具有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可行性,也必然会缺乏诉讼机制构成的合理性,这就难于避免某些程序制度的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修订民事诉讼法与深化民事检察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民事诉讼法,有着极为深厚的法律基础和政策背景。此次修法,是深化民事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应当把进一步完善民事审判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民事审判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作为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证据制度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各有关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一些法院在调研的基础上,草拟制定出本地区适用的证据规则。从各地改革的情况看,的确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与司法制度文明创建。可以从目前司法改革中两个较集中的问题,引发出若干证据法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始终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为切入点,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进入了一个强化庭审功能尤其是强调当庭举证、质证的新阶段。目前,如何改革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现时正在进行的民事审判方式(主要是证据制度方面)改革。实际上,是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对一些与现行法律或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中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宪法地位决定了它对民事审理活动实现法律监督的职权.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和司法制度之一,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有权进行监督,其表现形式就是民事抗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公平、高速的民事审判制度 ,而该制度的实施 ,迫切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官。但目前我国法官的法律素质整体状况较差 ,实难完全适应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的实际运行 ,因此 ,应尽快采取措施 ,从法官的任职资格、选择任命、定期培训及规范的责任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 ,提高法官的法律素质 ,实现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方式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形式。80年代以来,我国法院系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10多年的民事审判方式理念的变革,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改革不仅是方式、方法、体制的改变.更是一场深刻的民事审判方式的理念的变革。民事审判方式的  相似文献   

9.
齐树洁  周一颜 《现代法学》2013,35(3):183-193
香港的民事司法改革历时十年,彰显了民事司法理念的深度变迁,对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规则自2009年4月2日正式施行以来进展大致顺利,在克服诉讼拖延、促进和解、发展调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纸面化改造。在新制度与旧观念相互碰撞又各自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欲推翻法律职业者乃至普通民众的思维定势,变革深埋于制度底层的文化样态,其中的困难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制度是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被申请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一种民事司法制度.是确保债权人实现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实践中,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严洁如 《人民调解》2007,(11):30-33
人民调解与民事立案审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多元化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在维护社会稳定、构  相似文献   

12.
陈斌 《行政与法》2004,(8):71-74
在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中,各级法院对民事审判文书进行了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尽管民事抗诉制度已经作为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获得法律认可,并在这一语境下被论证与实践,但是作为国家权力嵌入民事主体权利运行的民事抗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事审判检察监督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对于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和规范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是民事检察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检察机关履行监督权只能以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以确保民事审判的公平公正。要逐步从加强抗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权限、适当拓展监督的范围、健全监督途径等方面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基础理论与制度规范的支持,相关的司法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尽管是借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来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简单结合。现有的“一条两款”难以满足司法实践对法律适用的需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需要厘清四对基础关系,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内”与“等外”、检察机关与其他起诉主体、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在增加法律供给的同时,检察机关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应保持谦抑与克制,实际提起的诉讼应限定在法定范围之内并应考虑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鹏  赵琨 《法制与社会》2011,(14):148-148
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以解决立法不足,法律滞后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制度的现状,对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量化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民事检察作为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检察机关法律地位的决定和重要体现,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民事纠纷日趋纷繁复杂,民事检察监督重要性愈加凸现。然而,由于现行民事检察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工作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监督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质疑,争议日趋激烈,许多问题亟需澄清。因此,认真分析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反思制度操作现状不能满足设计目的的深层次原因,以求加以完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实现司法理念的现代化是法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司法理念是司法制度的先导,也是现代司法制度必要的理念支撑。民事审判领域亟需树立法律至上、权利平等、程序公正、被动裁判等现代司法理念,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检察监督权之检讨——以民事抗诉权之运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斯 《法学》2007,(10):130-135
民事抗诉是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启动制度,其在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失误以及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民事抗诉权的行使与审判权的运行似乎越来越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其间产生的种种弊端也无不昭示现行抗诉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文就民事抗诉制度在理念上及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诉讼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民事抗诉之现状及现行法律的缺陷作一简单的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对民事抗诉的程序制约以及对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二重性的权力,民事执行权在结构要素上可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两部分,据此民事执行权在组织构造上应该分别贯穿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设立执行局,在上下级法院之间形成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这是一种内置式的改革模式。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构建应该符合民事执行权自身的性质和组织、运行规律,尊重法院作为司法权载体的组织与程序构造要求,切合中国当代司法制度改革的整体目的。据此,在内置式改革模式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实践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题的情况下,外放式的改革模式可成为中国当代民事执行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