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大势已然成形。其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经济发展转型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对四个机构报告(EPO、USPTO、WIPO及EPO&UNEP&ICTSD联合报告)的专利数据分析,明确清洁能源专利技术世界之发展,并同中国之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存在的不足,提出中国的若干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否在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为此各国制订了大量的包括补贴措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扶持措施以推动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然而,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并未对包括可再生能源补贴在内的绿色补贴与一般补贴加以任何区分。这不仅产生了贸易与环境的脱节,也使得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这既不利于各国采取多边和国内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也不利于国际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应以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为契机,适时对其绿色补贴规则加以完善,对有关可再生能源的禁止性补贴、可诉性补贴和不可诉性补贴进行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上诉机构通过加拿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案的处理,认为成员方旨在"创建"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财政资助措施并不构成补贴,但干预如超出所需并"扭曲"市场,则可能构成补贴。上诉机构"创建市场"和"扭曲市场"的二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成员方资助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政策空间,但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WTO涵盖协定下拓宽绿色能源空间,宜对SCM协定进行修订,将成员方财政资助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措施列为"不可诉补贴"予以豁免。  相似文献   

4.
王明远 《现代法学》2007,29(6):155-166
《可再生能源法》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曙光,但是我国政府能否凭借这一法律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则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相当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当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能源国际长期合同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家与外国公司之间或东道国公司与外国公司之间在能源勘探、开发、生产、供给、贸易和利用等方面设定各自权利义务关系的长期协议。能源国际长期合同较其他的国际合同在法律性质、特征、成立与效力、权利和义务、争议的解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其法律规制及在履行中的特殊性显而易见。中国应加强能源国际长期合同的研究,确保能源经济主权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现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新型能源亦是清洁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自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各方矛盾凸显多发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环境、经济协调共进的基本目标要求我国必须紧跟国际新能源利用发展的步伐,结合中国客观实际现状,针对西部所特有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处西南和西北的云南、宁夏两个省份,探析其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概况,提出合理性、可行性意见建议,帮助其风能、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与产业开发,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保护当地环境的同时,带动该地区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7.
朱敏 《检察风云》2014,(14):16-17
环境污染引发社会关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作为清洁能源,核电发展成为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强劲,天然气、核能发展逐年大幅攀升。广泛推广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已经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间接地涉及到能源和气候的关系问题,承认现行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具有长期的危险后果。2002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中,将能源效率与能源选择(结构)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本文利用我国起草能源法的契机研究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静雅 《法制与社会》2010,(35):337-338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海洋能以其开发潜力大,蕴藏能量多,清洁无污染成为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开发重点。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海洋能开发利用的近况,并对我国不同的海洋能源发展情况及开发潜力一一作以说明,认真分析了我国海洋能发展缓慢的几点现实因素,进而从法律原则、具体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未来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法制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学清  杨旭 《河北法学》2005,23(5):14-19
规范补贴和反补贴问题的反补贴法被视为了公平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大体现。通过对补贴、反补贴与竞争的法律分析,剖析反补贴法与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反补贴法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存在的法律价值,提出作为反补贴法理论基础的公平贸易政策之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能源形势和安全问题,因而制定一部《能源法》是十分必要的。《能源法》应当将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作为其立法宗旨。《能源法》应当定位于能源领域的综合性立法,主要对涉及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能源环境保护等全局性的问题和其他单行能源法不予调整的问题加以规范,发挥宏观管理和对各单行立法加以协调和拾遗补缺的作用。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成的《能源法》起草小组起草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能够进一步听取意见,去粗取精,相信能够成为一部科学和实用的《能源法》。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能源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法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立法领域之一。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不断涌现的能源法呈现出生态化的特征。我国能源法的生态化主要表现为新指导思想的出现、立法结构的生态化、能源法律制度的进步等。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一直注重通过法律手段对能源产业、能源供需制度进行调节和监管。目前,德国已形成了以《能源经济法》为基本法,由煤炭立法、石油立法、可再生能源立法、节约能源立法、核能立法、生态税收立法等专门法为中心内容的能源立法体系,对我国的能源立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奕成 《河北法学》2011,29(11):105-111
立法目的是整个立法的灵魂,能源立法目的的确立及其价值取向的选择对于能源立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能源法体系尚不完备,在立法目的和处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之间存在偏差。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重新思考、定位能源立法目的及其价值取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拥有较为完备的能源立法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制度基础。虽然就法律表现形式而言,我国的能源立法已初具规模,但就其内在逻辑关联与制度构建而言,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厘清,因此制定一部统领整个能源法域的基本法已迫在眉睫。我国能源法应当在"通则式"、"政策式"和"法典式"为代表的三种国外能源基本法的立法模式中做出选择并应建立起包括能源规划、管理体制、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等制度在内的核心制度群落。  相似文献   

16.
杜群  廖建凯 《时代法学》2009,7(3):87-94
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但面临着石油自给不足、温室气体排放偏高、能源投资缺口较大和能源市场改革不到位等问题;“繁荣、安全和永续”是澳大利亚逐渐形成的基本能源政策。澳大利亚能源法律体系非常全面,涉及各类能源和能源的各个领域,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和能源管理体制,在法律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并重视能源的供给和使用安全,是我国完善能源法律体系过程中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解决好海外能源投资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是我国海外能源投资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海外能源投资出现的法律问题实质上涉及到资本输出国的相关完善的立法以及对于东道国相关外资法律规定的应对。据此对于如何完善我国资本输出的相关立法以及应对发达的东道国的外资法进行抛砖引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能源政策动向及能源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丽 《法学论坛》2007,22(1):136-144
当前,我国由国家能源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和中编办等15家中央单位组成起草小组,由能源、经济、法律、公共管理领域的16名专家组成的起草专家,已展开了对我国<能源法>的起草工作.我国能源立法应该采取何种立法体系,确立何种能源管理体制,应否确立能源市场自由化等问题,值得我们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日本能源政策动向,探讨了日本能源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能源立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能源立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Using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one area of law (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can intersect with, and be challenged by, proposals for delivery of another goal –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 The article then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fields are becoming more integrated; and also the risks of relying on technology (notably through Privacy by Design) to do this, particularly given the uncertainties embraced by lawyers and which can be problematic to technologists. Having identified challenges in meeting both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ivacy/data protection goal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develops two responses. One looks more widely in law, to competition, to prevent particular activity and to confirm the relevance of greater legal interdisciplinarity. The other is a more multi-facete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pproach, involving legal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consumer perspectives, with standards having a valuable role.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 should be an appropriate motivation to bring about this second approach, which draws on wid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s. With largely a UK and EU focus, but seeking to be of transnational relevance, the paper makes key contributions as to the capacity and limits of how law can address societal challenges; explores the risks of assuming that social and legal problems can be readily addressed by technology; confirms the need for lawyers to look to other fields of law; and assists progress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sectional and dynamic field.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资源法、能源法的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环境资源法、能源法已经从第一代迈向第二代,其现在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环境法、能源法的伦理学基础上,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立法宗旨和目的上,将从经济增长优先转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能源法将更加限制常规能源的使用和开采,激励可更新能源资源的投资和经营。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和政策的总体趋势是更加绿色化,以顺应国内及国际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