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围绕免疫网络学说进行的研究异常活跃,研究结果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上的意义也日趋明显。关于独特型的结构基础和免疫网络学说的论述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仅就抗独特型抗体的应用作一概述。 (一)抗独特型抗体代作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的疫苗样效应最初是在研究抗胰岛素抗体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在已经知道,内映像抗独特型抗体(Ab_2β)具有模拟始动物抗原的作用,这就提示我  相似文献   

2.
用抗弓形虫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3C_2)扩大培养,于腹腔注射BALB/C小鼠诱生腹水,经3次饱和硫酸铵盐析,透析,DEAE-Sephadex-A_(50)离子交换层析,除菌,制得纯化McAb(Ab_1),蛋白含量2mg/ml,用福氏佐剂乳化后免疫健康家兔4次,放血分离血清,再经盐析和层析处理,制得多克隆抗弓形虫独特型抗体(Ab_2),用佐剂制备疫苗,3次免疫绵羊(5~10mg/只)2只。共采集4次血清,制得抗抗弓形虫独特型抗体(Ab_3),用IHA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64~1024。证实抗独特型抗体(Ab_2)是特异的,是能模拟弓形虫抗原,具有类似弓形虫免疫原性,并可激发宿主免疫应答产生抗体,进而证实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的免疫网络学说在弓形虫病免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了布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基础上,筛选具有强保护作用的细胞株A_7免疫BALB/C鼠,进行细胞融合。用竟争抑制ELISA筛选出5个阳性孔。克隆化后首次建立了9个布氏杆菌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株。其中F9株经传25代后及液氮冻存复苏后仍能稳定地产生生高效价的抗独特型抗体。其Ig类型鉴定为IgG_(2a),并证实具有抗原“内影象”。以鼠RBC为载体将其吸附于RBC上进行小鼠免疫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抗独特型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动物产生相当效价的抗布氏杆菌抗体(Ab_3)。  相似文献   

4.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ies,抗Id)作为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中的一员,其功能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目。应用抗Id作探针已逐步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手段。本文拟就抗Id探针的原理及实验方面的一些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1950年Coons创立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当时主要应用其鉴定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确切部位。Herbert,W.J.(1974)认为这种技术实质是一种沉淀反应。反应中抗原固定在载玻片上,标记抗体则沉淀在它的周围。应用已知的抗血清就可以检定出玻片上是否有特异性抗原存在。Weller,T.H(1954)改进这种方法用来检查血清中是否含有与某种抗原相对应的抗体,这样形成了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ndirect FluorescentAntibody IFA)。而且还可以将血清稀释,直到荧光消失,测定出抗体效价的近似值。(一)荧光抗体技术在诊断边虫病上的研究概况 Ristic(1957)首先应用荧光素标记的抗边虫球蛋白来检测可疑带虫血片,同Romanowsky’s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牛上应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制备口蹄疫病毒(F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生物素标记O型FMDV 146S抗原,从免疫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单个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单个B细胞抗体基因测定,获得Ig 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编码序列,将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牛Ig G抗体恒定区的pcDNA3.4载体中,构建完整Ig G抗体的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悬浮细胞(CHO-S)进行抗体表达与纯化。经病毒中和试验(VN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Western-blot验证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获得了4株FMDV特异性单克隆工程抗体,其中2株(A35、B57)可以中和O型FMDV;2株(A7、E32)IFA检测为阳性,其中E32可特异性结合O型和A型FMDV两种抗原,但没有病毒中和活性;ELISA结果显示,E32具有较好的亲合力;Western-blot结果显示,E32可特异性结合衣壳蛋白VP2,说明在衣壳蛋白VP2存在型间保守的抗原位点,为通用型FMDV抗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7.
用纯化的鸡抗禽流感病毒(AIV)抗体免疫家兔,制备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用戊二醛醛化的红细胞固定非特异性鸡抗体,再吸附兔抗鸡抗体,获得了纯的抗独特型抗体。经鉴定,该抗体既有弱的血凝性又有弱的血凝抑制性,并能与原病毒竞争性地和鸡抗AIV抗体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大熊猫Ig G抗体,本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技术对大熊猫Ig G Fc片段进行了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后进行了小鼠免疫,抗体特异性检测,并进行了多克隆抗体的HRP标记。结果显示,在37℃、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5 h的条件下,可获得分子质量约为88 ku的目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免疫小鼠血清与重组蛋白反应效价可达1∶102400以上,且与大熊猫血清Ig G反应良好,经HRP标记试剂盒标记的鼠抗大熊猫Ig G效价可达1∶2560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HRP标记的小鼠抗大熊猫Ig G二抗,为大熊猫疾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抗独特型抗体Dot-ELISA检测实验感染绵羊和家兔日本血吸虫病田锷,林矫矫,叶萍(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Jerne(1974)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为血吸虫病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由于抗独特型抗体既可识别其特异...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旋毛虫肠道期肌幼虫cystatin-like基因重组蛋白的诊断特性,利用ELISA方法,以旋毛虫cystatin-like基因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以旋毛虫感染早期肠道6 h幼虫ES抗原作为阳性对照,用不同旋毛虫感染剂量、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血清为一抗,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 G抗体的变化情况,利用Excel软件绘制出Ig G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鉴定该基因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时的敏感性及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在低剂量感染和高剂量感染时,该基因重组抗原分别从感染后第10天和第8天起可以稳定地检测出抗旋毛虫Ig G抗体;在感染后第11天至第45天一直呈"波峰波谷"式并维持较高水平;感染早期(第15~45天)低剂量感染组的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由此推断,旋毛虫cystatin-like基因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特性,尤其对低剂量早期感染的诊断效果更佳,并推测该基因极有可能在旋毛虫感染早期对宿主的免疫抑制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其具体应用前景和生物学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抗独特型抗体预防绵羊日本血吸虫病试验林矫矫,田锷,叶萍,施福恢,付志强,石耀军,林邦发,陈永军,张正达,钱承贵,汪英华,顾忠娥,沈纬,郑晓东,朱炳辉(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关于独特型免疫网络在曼氏血吸虫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基于单个B细胞制备抗体技术,本研究以O型灭活FMDV为抗原,采集健康C57/BL小鼠脾细胞,经过磁珠富集、流式B220+/CD38+/Ig G1+/抗原+分选,获得单个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经单细胞巢式PCR反应扩增获得抗体完整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后,分别构建轻/重链表达质粒,然后共转染HEK-293细胞后,成功获得3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且证明均属于Ig G1型抗体;ELISA结果显示,获得的3株抗体均能与O型FMDV抗原结合;免疫荧光试验证明,3株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细胞内复制的O型FMDV。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单个B细胞直接制备抗FMDV单抗的方法,为后期开发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筛选出能产生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牛种布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A_7及其对患病奶牛有一定疗效的基础上,将提纯的该单克隆抗体免疫家兔,使产生高效价的抗独特型抗体,后者经提纯和加以适当佐剂免疫豚鼠和牛。检测结果表明:免疫豚鼠和牛产生了布氏杆菌凝集抗体;免疫豚鼠强毒菌株攻击后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证明该抗独特型抗体具有抗原“内影像”和布病疫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FMDV)之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保护,但是血清学的交叉反应确实存在。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筛选型间交互反应性抗体的方法,以期为解析FMDV血清型间保守的抗原结构奠定基础。本方法主要依据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首先采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FluoProbes 647H和Pacific Blue分别标记O型与A型FMDV 146S灭活抗原,然后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免疫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出结合两种抗原的特异性B细胞,通过单个B细胞抗体基因测定,获得Ig 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编码序列,并将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牛IgG抗体恒定区的pcDNA3.4载体中,构建IgG抗体的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悬浮细胞(CHO-S)进行完整抗体表达。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获得了5株F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4株(H64、R82、I16、R29)经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都可特异性识别O和A型FMDV;ELISA结果显示,H64、R82、I16与O、A型抗原均具有较好的亲合力;Western-blot结果显示,I16可特异性结合O、A型FMDV结构蛋白VP2中的线性表位,说明在衣壳蛋白VP2上存在血清型间保守的抗原表位,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FMDV抗原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免疫酶斑点试验(Do t-ELISA)检测抗体,具有敏感、简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被用于检测多种寄生虫抗原和抗寄生虫抗体。笔者利用亲和素-生物素(Avidin-Biotin)的生物放大作用,将Avidin Biotin-HRP Complex(ABC)与Dot-ELISA结合,建立了ABC-Dot-ELISA,用于检测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家兔血清中的特异性IgG,同时做ABC-RLISA进行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抗原制备:按常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为5 mg/ml。2.生物素化羊抗兔地IgG(b-SARIgG)和  相似文献   

16.
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也叫免疫电渗电泳(Immunoelect-roo-Smphoresis,IEOP)。抗原在碱性缓冲液(pH8.2以上),中荷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而抗体球蛋白由于接近等电点,借内惨液流的作用与抗原相反,缓慢移向负极。通过将抗原和抗体孔作适应的安排,在短的时间内抗原和抗体会聚,结果在两孔之间形成沉淀线。这一技术简单、快速,且可用于较多样品的检查。人医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兽医方  相似文献   

17.
根据菌体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原理,建立了以产气荚膜梭菌粗提菌体蛋白为抗原的检测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体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D型产气荚膜梭菌菌体裂解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0 μg/mL,最适包被条件为37 ℃ 1 h;被检血清的最适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 000,血清与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均为37 ℃ 1 h;最适封闭时间为37 ℃ 1 h;PBST稀释液中脱脂乳的浓度为30 g/L;底物最适反应条件为室温25 min;阴阳性临界值为0.032.对采集于吉林省延边州的100份牛血清样品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进行了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1.0%.经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与琼脂扩散抗体检测法比较,采用裂解菌体蛋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免疫萤光技术,是根据免疫学上的抗原和抗体相遇时,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这一现象,即将已知抗体(或抗某种传染病的血清)用一种萤光色素处理,使其互相结合,然后用这种含有萤光色素的抗体,对未知抗原(或病原材料)进行染色,染色后在紫外线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抗原和抗体之间存在有特异性,则显示有特异萤光,从而可以识别未知抗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猪源干扰素α(PoIFN-α)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首先将PoIFN-α基因连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从而构建rPoIFN-α质粒,通过真核表达系统(ExpiCHOTM)表达蛋白,并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后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细胞融合,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克隆后通过制备腹水得到单克隆抗体,纯化制备的抗体并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rPoIFN-α质粒,通过ExpiCHOTM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正确大小的可溶性蛋白,分子质量为20 ku;通过间接ELISA筛选和5次亚克隆,得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IFN-α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3c6),亚型鉴定为Ig G1亚型、Ig Gκ轻链;Western-blot结果显示,抗体可以特异识别IFN-α,抗体纯化后效价检测可达1∶256 000。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rPoIFN-α蛋白纯度高,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用于建立不同的IFN分子的检测方法,为研究猪病毒感染和免疫过程中不同细胞因子的应答情况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禽流感病毒(AIV)美国H9型毒株、江门H9型毒株和广东某厂家生产的含AIV毒株的几种禽用商品疫苗分别免疫40日龄的肉用鸡.通过首免和超免疫后采集首免血和超免疫血分离血清,分别用自制H5型抗原(美国毒株)、广州H5型抗原(香港毒株)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H5型抗原对上述免疫鸡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这些H9型毒株免疫的抗血清对H5型抗体检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H9型毒株免疫的抗血清不构成对H5型抗体检测的影响.而含AIV抗原的商品疫苗免疫的鸡血清部分显示H5型抗体阳性,说明某些商品疫苗中含H5型抗原.用美国H5型毒株免疫的鸡血清进行反向验证试验,也未发现对H9型抗体检测的影响,表明H5和H9型AIV不存在同源抗原,因而在二者抗体检测中不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