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幼建鲤维生素C缺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92尾体重为11.18 g±0.57 g(P>0.05)的健康幼建鲤随机分为2组,分别喂以含维生素C60 mg/kg的半纯合饵料和维生素C缺乏(0 mg/kg)饵料133 d,观察幼建鲤器官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C缺乏组幼建鲤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脾网状基质细胞肿胀,心肌纤维肿胀、变性,肌纤维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电镜观察显示,胰腺腺细胞中的酶质颗粒溶解呈空泡状,肌纤维细胞断裂,肠上皮细胞绒毛断裂,脾网状基质肿胀.表明幼建鲤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
将300尾健康幼建鲤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肌醇含量为163.5 mg/kg(缺乏组)和535.8 mg/kg(对照组)的饲粮,研究了肌醇缺乏对幼建鲤组织器官病理学及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肌醇缺乏引起幼建鲤皮肤和鳍条糜烂,出现肠绒毛变短和失去正常结构、脾和头肾含铁血黄素沉积、后肾肾小管变形、胰腺酶原颗粒减少、肝细胞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氧化产物增加(P<0.05);肠道嗜水气单胞菌增加,乳酸菌减少(P<0.05).表明,肌醇缺乏会造成水生动物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抗氧化能力下降和肠道菌群改变.  相似文献   

3.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对照日粮(Cu 11.97 mg/kg)、铜中毒Ⅰ组日粮(Cu 650 mg/kg)和铜中毒Ⅱ组日粮(Cu 850 mg/kg)饲喂6周,以实验病理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铜中毒对雏鸡组织器官和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2个铜中毒组在试验的第2、3周先后出现临床症状;铜中毒Ⅱ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铜中毒Ⅰ组。病理形态学观察,2个铜中毒组的病变基本一致,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龟裂,肠绒毛裸露断裂,伴有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淋巴免疫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淋巴细胞数量减少。2个铜中毒组雏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表明,雏鸡在生长发育的2~6周对高剂量铜较为敏感,毒性损坏的靶器官是肝、肾、胃肠道和淋巴免疫器官,铜中毒导致雏鸡组织器官受损、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人工育雏的幼鹤腿部疾病——滑腱症。 滑腱症是禽类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某种营养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病,其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缺乏胆碱、锰、尼克酸、叶酸,B族维生素等造成幼禽生长不良,跗跖关节变得粗大,跗跖骨扭转,  相似文献   

5.
将 175只 10周龄伊莎蛋鸡随机分为A、B、C、D、E共 5组 ,分别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VD3) 0、10 0、2 0 0、5 0 0和 10 0 0IU ,试验期 10周。试验期间每隔 2周测定骨矿含量。试验开始及结束时杀鸡取胫骨 ,进行组织学检查。试验结束时 ,A、B、C、D、E组骨矿总平均值分别为0 .6 6 8g/cm2 ± 0 .0 82g/cm2 、0 .6 79g/cm2 ± 0 .10 2g/cm2 、0 .6 92g/cm2 ± 0 .10 3g/cm2 和 0 .6 6 8g/cm2 ± 0 .0 81g/cm2 、0 .6 47g/cm2 ± 0 .0 79g/cm2 。C组骨矿含量显著高于A、D、E组 (P <0 .0 5 )。骨组织学检查亦显示 ,试验开始时 ,青年蛋鸡皮质骨、骨小梁正常 ;试验结束时 ,低VD3组和高VD3组皮质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吸收腔增多的现象 ,且严重程度与VD3缺乏或过量程度呈正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 ,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VD3,可增加骨量 ,维持良好的骨结构。  相似文献   

6.
将24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400mg/L硼,研究了不同水平硼对1~6周龄鸡脾重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Ⅲ组2~6周龄鸡脾器官指数与脾重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一周龄对照组;试验Ⅰ组1~2周龄脾发育受到轻微抑制,3~6周龄逐渐恢复并表现明显促生长作用,试验Ⅱ组脾组织结构变化与试验Ⅰ组相似,但早期发育明显不良,后期恢复较为缓慢,试验Ⅲ组1~2周龄牌发育严重不良,动脉周围淋巴鞘缺如或菲薄,脾小结难以见到或很小,椭球小,鞘毛细血管管腔狭窄;3~6周龄脾组织结构虽逐渐恢复,但明显不及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发育完善.证实,100 mg/L硼对鸡脾早期发育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其后期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高剂量硼对鸡脾的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明显抑制甚至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黄芪、灵芝等中药与左旋咪唑、维生素E组成2种复方免疫增强剂A方和B方,I组雏鸡用A方拌料饲喂,Ⅱ组雏鸡用B方给予颈部皮下注射;检测了7、14、28和54 d的ND-HI值;54 d的IBD-AGP值;7 d和28 d的免疫器官指数;并检测了Ⅱ组46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结果显示,2种制剂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ND和IBD疫苗的免疫反应,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了T淋巴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实验感染兔瘟兔外周血液和淋巴器官非特异性酯酶标记淋巴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旨在了解本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一)材料和方法 1.家兔人工接种:选择动物接种的病料及程序均按兔瘟病理组织学研究一文介绍的方法进行(贺宏斌等),共接种家兔27只,另取6只为淋巴器官组织酯酶染色对照。 2.血液涂片酯酶染色:参照谭诗文、侯西庚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猴头菇多糖(HEP)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番鸭主要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160只1日龄MDRV抗原、抗体阴性雏番鸭随机平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NCG)、同居感染MDRV对照组(CICG)、HEP饮水对照组(HCG)和HEP饮水给药预防MDRV感染组(HPG)。四组试验雏番鸭分别于同居感染后第2、6、9、12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鸭无菌采取肝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将采集的样品制成病理组织切片,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并计算凋亡指数,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s-L蛋白;同居感染后第12天,每组抽取10只番鸭心脏无菌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IgG、IgM、IgA和补体C3、C4。结果显示:HPG组在MDRV感染前期(感染后第2~6天)鸭肝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器官的凋亡率极显著(P0.01)高于CICG组,而病毒感染后期(感染后第9~12天)则相反,同居感染后第12天血清各项检测指标值介于非病毒感染组与CICG组之间,其中T-AOC极显著(P0.01)高于CICG组,而MDA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CICG组,血清TP、ALB、GLO、IgA、IgM、IgG、C3、C4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CICG组。结果表明,HEP饮水预防用药可促进MDRV感染早期雏番鸭肝脏和主要免疫器官细胞凋亡,抑制病毒感染中后期的细胞凋亡,减少组织器官损伤,维持较正常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蛋白、抗体及补体含量,有效缓解MDRV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对鸡免疫器官指数及IL-2表达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00只1日龄公雏鸡随机分为3组,两组分别给予中药方Ⅰ和方Ⅱ(由石膏、苍术、黄柏、藿香分别按质量比1∶1∶1∶1和0.5∶1∶1∶1比例组成,按体重0.3 mg/kg的剂量饮水),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分别于雏鸡第7、21、35、49日龄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鸡剖杀,取腔上囊、脾、胸腺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IL-2平均阳性表达率,以探讨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及其IL-2表达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中药方Ⅰ和方Ⅱ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腔上囊、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及其IL-2的平均阳性表达率,方Ⅰ对各免疫器官IL-2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证实该中药复方可促进雏鸡细胞免疫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用番鸭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后第 1、3、5、7、1 0、1 4d分别采集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并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以研究白点病的发病机理。结果 ,感染后第 1d ,胸腺、脾、腔上囊开始出现肿大、出血和充血的现象 ,第3~ 7d病变较严重。胸腺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为主要病变 ;脾除了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外 ,还有单核细胞浸润和髓窦红细胞淤积现象 ;腔上囊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染毒后第 3d ,食管、腺胃、肝、胰、小肠等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 ,第 5d时各消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 ,随着病程的发展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逐渐增多。第 1 0d时病变开始减轻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减少。血浆MDA含量在感染后第 3d开始升高 ,到第 5d时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在感染后第 1d就开始升高 ,至第 7d达顶峰。试验结果提示 ,MDA和NO参与了白点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明清小说《剪灯新话》在朝鲜的传播、影响及其本土化,并与《剪灯新话》在越南的传播进行宏观对比,探讨《剪灯新话》在朝鲜和越南的不同境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鲵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维氏气单胞菌自然感染大鲵的肌肉、肝、肾、肺、肠道等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肝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肝细胞空泡状变性,肝血窦内见大量血细胞;肾集合管中可见少量蛋白样物,血管球扩张,有的溶解坏死;心肌纤维溶解,甚至坏死,可见充血和出血;胰细胞颗粒变性;肺偶见充血;脾索排列紊乱,脾窦中充满大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肠道内肠绒毛溶解脱落,有充血现象;肌纤维蜡样坏死,肌细胞核浓缩凝固,深染,破碎。证实,维氏气单胞菌能使中国大鲵的多个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4.
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落时期,学校教育在此时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其制度在李朝、陈朝和属明时期的国子监建制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宋明时期的国子监教育,适应越南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不断改革和完善,其教学进一步与科举考试相结合,源源不断地为越南封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应试人才和官僚队伍。从对黎朝国子监教育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教育制度和儒学在域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鲤鱼亚急性铜中毒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中铜离子浓度0.03、0.05、0.10、0.18和0.32 mg/L分别对鲤鱼进行为期5周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鲤鱼铜中毒后的临床症状、解剖学变化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Ⅰ~Ⅴ组鱼的发病率分别为5.0%、17.5%、25.0%、32.5%和52.5%,死亡率分别为0、2.5%、5.0%、10.0%和15.0%。中毒鱼的体表和鳃黏液增多,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肠黏膜层坏死,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心肌纤维空泡变性,胰腺凝固性坏死或溶解性坏死,脑膜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证实肝、肾、肠和鳃是铜中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大鲵体表溃烂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自然发生体表溃烂病大鲵的皮肤、肌肉、肝、脾、肺、胃肠道、肾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肠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大量坏死;肝中央静脉扩张淤血,肝细胞肿胀,体积增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及胞核淡染、溶解、消失,只剩下细胞轮廓,肝间质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肾间质出血,大量红细胞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扩张、充血,肾小囊扩张,部分肾小囊内可见均质红染的蛋白样物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解、消失,管内有大量管形出现;脾实质细胞弥漫性坏死;肺泡腔内充满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肌肉可见间质水肿,间隙增宽,肌纤维零星分布;部分肌细胞肌浆凝固、红染,有的肌细胞胞浆溶解成蜂窝状,甚至胞浆大量消失,只剩下肌膜.表明,患病大鲵除体表皮肤肌肉变化外,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及攻毒不同时相组大鼠肾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分布范型、组织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及P物质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后第6 h炎性细胞开始浸染肾小管基膜、肾小囊壁层及肾小球,12 h后浸染程度开始减少,第24 h出现最低值,而后又开始增多,至第72 h浸染达到高峰。且此间质内血管出现轻微的裂隙。同时不同时相肾组织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量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均与炎性细胞浸染变化相吻合,攻毒后第6、12、48、72 h的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量均显著高于攻毒前(P<0.05),且在攻毒后第72 h均达到最高值;P物质的表达与肥大细胞相关联。证实,肥大细胞和P物质参与了乳腺炎所致肾组织损伤与肾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钒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1日龄AA肉仔鸡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按0、30 mg/kg添加钒。试验期共42 d,每周末从每组取鸡6只,称重后扑杀,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 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摄像,研究钒对肉鸡胸腺、腔上囊和脾等免疫器官质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鸡的胸腺、腔上囊和脾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鸡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淋巴滤泡体积较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小结体积较大、生发中心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椭球增大。结果表明,在肉雏鸡的日粮中添加钒30 mg/kg,可促进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  相似文献   

19.
对患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病而死亡的凹甲陆龟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该病的病变主要发生在消化道、肝、心脏、肾、脾等部位,尤以胃肠道和肝病变最为明显,表现为卡他性-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肉芽肿性肝炎,胃肠黏膜出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灶; 肝细胞水泡变性,细胞核裂解,肝小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性坏死灶,并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复方苦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和对犬细胞因子IL-4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造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不给药)、阳性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苦芩制剂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d,给药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mL(80mg/kg)制造免疫低下模型,1次/d,共3d。于末次给药后第1小时,测定碳粒廓清指数、脾指数、胸腺脏器指数及T、B淋巴细胞转化率;建立犬细小病毒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复方苦芩对犬细胞因子IL-4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复方苦芩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增加T、B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碳清值,降低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增加,升高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血清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苦芩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犬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升高犬血清IFN-γ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