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译者角度谈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担任源语广告的读者;另一方面又担任目的语广告的创造者。双重身份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功底、价值观、翻译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以及目的语国家或地区商品广告法、商标法等的制约,从而引发创造性叛逆。对于广告翻译而言,这种创造性叛逆是以实现广告翻译的预期目的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它属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以应用功能目的论,通过分析当前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现象,提出了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恰当策略。  相似文献   

3.
耿智  张梅岗 《求索》2014,(12):167-172
从语言发展的目的和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这两个方面而言,语言的全部功能是交际。语言交际功能传递的信息包含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风格因素。这三者是充分理解语言和语言功能的关键。语言的功能是结构体现的,语言包括“积木”结构、事件句型和语篇三个语言应用的层级结构。一切语法现象只有从功能的角度才能得以阐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匹配是语言的本质,其形式和意义由事件句型体现。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能表达相同的功能,功能比较才能揭示两种语言比较的本质。功能比较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形式与功能匹配”的功能模式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以事件为核心的全新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是英语应用的“教”与“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谢春萍 《理论月刊》2005,(12):139-142
任何形式的国际交往都需要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来实现交流,翻译便成为了世界不同文化知识交流的媒介之一.翻译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人类文明才呈现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一名合格的翻译必须至少精通两门语言,知晓和掌握一些有关翻译的一般理论与技巧,尤其是能融会贯通蕴涵于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的文化意识,翻译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达到语际交流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6.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翻译中,很多的误译都是由于翻译者对译出语与译入语所在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够而造成的。因此,充分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磊 《前沿》2011,(24):175-177
广告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翻译需要考虑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功能派翻译理论中,弗米尔的"目的论"的观点,强调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语中广告的文化取向策略应该是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我们翻译广告应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的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梁淑梅 《求索》2014,(9):120-124
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口哨语是为了实现远距离交际,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人工语言形式之一。本文对彝族(木基人)和戈梅拉土著的口哨语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二者的形态结构特征分别代表了世界口哨语的两种类型;这种异地留存的相同文化现象乃为人类文化的“趋同规律”所致。  相似文献   

10.
雷超 《前沿》2012,(8):131-132
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活动,不可译现象是翻译活动本身无法突破的,可译度受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的限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译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外宣是城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形式。为了实现对外推介的目的,在外宣翻译的初始阶段,外宣文本要尊重和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受众群体的心理。外宣手段众多,本文重点关注其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城市概览,以成都市及其姊妹城市的城市概览文本为例,主要从语篇分析入手,重点比对中英外宣文本在句子种类选择、复杂句子运用以及句子主位结构等几方面的特点,为中国城市外宣翻译文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的中西合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是一件很难、涉及文化与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其成败事关经济效益与国际影响,丝毫也不能马虎大意。本文从商标的命名、语言、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探讨了商标翻译应注意的几个要素、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商标翻译策略,从而使译出的商标与原文的商标在音、形、意和美等实现中西合璧,求得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效果,在商品交流的同时实现文化的交流。本文还以竹叶青茶叶的翻译为例,阐述商标翻译中西合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一 对于商品搞“洋”包装,商店起“洋名”的现象,不仅需要从文化心态上、从文化学上加以分析,而且需要从经济行为上、从经济文化学上做点研究。 由于市场竞争的驱动,企业开始注重形象塑造。不少企业界人士认识到,企业力的构成既包括商品力和销售力,也包括形象力。应当说,这是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4.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广告语是集经济、文化、宣传、美学为一体的艺术性语言。广告语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文体翻译,从审美心理认知角度,广告语的翻译应着重选用仿拟、夸张、元翻译等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美学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不寻常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繁荣,修辞艺术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具有市场价值的资源。修辞是广告标语创作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广告标语商业目的重要手段。修辞在广告标语的经济价值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策略在广告标语中实现的实际效用;二是修辞接受者从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因此,从语言经济学视角,运用经济学的论证推理方法,从广告标语修辞主体(即企业、广告商)和受众(即消费者)两方面来分析修辞在广告标语中的经济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能为广告标语的创作提供借鉴,同时也为修辞学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化信息传递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个须要以原语和目的语为中介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只有经历这一思维过程,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才能被感知、接受和加工,最后以另一种语言(目的语)形式得以表达和传播。在中西语言文化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传递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双语思维意识直接决定其目的语文本质量的优劣。因此,要使对原文理解更准确,目的语表达更贴切,信息传递者必须有意识地交替运用原语和目的语进行双语思维。  相似文献   

17.
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活动是国内营销活动的延伸,和国内市场上的营销活动相比,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活动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田于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方式也千差分别。面对繁纷多变的市场,如何打好营销战?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系统认真地搜集商品从生产至消费之间的各种资料,进而预测销售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知彼知己,方能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入手,强调了羌语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依据加拿大以语言为核心开展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在羌族地区要处理好羌语和文化保护整体性间的关系,应以羌语保护为核心来进行羌族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文化空缺给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乡土题材小说《古船》在描写胶东地区下层人民的生产生活时,运用了大量民间的口语表达及中国经典作品中的诗句名言等。针对《古船》中的语言文化负载语,葛浩文在翻译时偏向于忠实于原文,运用直译法、套译法及意译法,确保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既实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又保留了中国特色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能够吸引异质文化读者并被其接受。  相似文献   

20.
论体语传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伦浩 《求索》2012,(7):164-165,168
人们在交际传播时,体语有着极其重要的表意形式和表情功能。从整体来说,体语与语言有着很强的相似点,都有巨大的文化表现力和渗透力,有丰富的社会时代性和文化承载性。体语等副语言和语言一起建构了言语交际这一信息的积极交流过程,合成交际工具的总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表达确切而完整的语义,完成传播途径,展示社会文化的多层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