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科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回顾和展望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体系和内容、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的历史角度来看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进程,以期推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许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这种知识生产过程深嵌在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中,这种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本文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经历了依附结构、分离结构并通往共生结构的变迁。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在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相关法学学科比较而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仍然显得稚嫩而有欠成熟:首先,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尚未能够真正建立;其次,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仍然未能摆脱单纯注释法学的樊篱;最后,由于研究心态不够开放,对西方国家的民事诉讼理论缺乏必要的了解、研究与借鉴,因此也在相当程度上障碍了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向纵深拓展.展望未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厘清民事诉讼中程序与实体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点科学地探究民事诉讼之目的;从人权保障的高度出发,深入探讨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点精心地构筑我国的民事诉讼结构;以民事诉讼价值为基轴,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并力求完善现行的民事诉讼立法;重视并加强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大幅提升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学术品位,为其走向真正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汤维建 《清华法学》2013,7(5):143-154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色盲症"、"贫血症"和"功能麻痹症"等不足。为此,需要加强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现代化转向的研究。首先应当树立程序哲学观的二元论,在日益注重程序本位主义指导理念的同时,也不能轻忽程序工具主义的理论价值;与此同时,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上应当在多元并重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理论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民事诉讼法学经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中在立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展望未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深化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成就、推进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完善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民事诉讼法学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7.
张卫平 《北方法学》2016,(6):118-125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任务和重心会因为社会时期或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初创阶段,民事诉讼法治也处于大规模的建构和实践之中。因此,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任务就应当集中于对民事诉讼制度原理的研究,以适应民事诉讼法治的大量建构和实践的需要。民事诉讼法学的大量研究资源也应当集中投入其中。过去由于受错误司法政策的引导和影响,将有限的学术研究资源投向了与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关系不大的一些领域,从而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重心的偏移,也导致了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本身的贫困化。应当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心回归于民事诉讼法制度原理的探究,真正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治的发展,提升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比较研究各国民事诉讼法的体会,有力地说明了比较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证了只有认真地比较研究并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律,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才能摆脱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学特别是证据理论体系的影响,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9.
理论法学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一种研究范式或学说类型是在超越注释法学的背景和语境下产生的,其基本特征在于为探寻根本的诉讼规律而从事价值分析,有时也落脚为对策法学。需要指出的是,"专注于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探讨,包括民事诉讼目的、价值、模式、既判力、诉权等,并使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化",并非就可以构成理论法学。理论法学的基本功能在于它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主义的民事诉讼法学从来都是将其生命植根于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的要求决定着民事诉讼法学的视点。因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每一个课题都是实践性课题。我们正是着眼于变化着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从宏观上来把握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课题,力图使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由于认识水准和材料占有的局限,我们以下所概括的几个方面,能否准确、全面地反映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课题,尚不敢断言,仅以此文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维度——一个时段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法学以解决民事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制度和实务问题为己任,2007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多个维度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宏观上努力构建新的概念体系与诉讼理念;微观上着力对具体制度和程序进行细致入微的考究,为民事诉讼提供精巧的制度设计。在此过程中,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但是,时段性的进步毕竟是有局限的,许多时代性课题仍待民事诉讼法学界继续攻关。  相似文献   

12.
何勤华 《法律科学》2004,22(2):85-92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 ,萌芽于 19世纪下半叶 ,诞生于 2 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 ,成长于 2 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起源 ,也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传统的理解 ,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新时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3.
法国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制度及其理论张卫平诉权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上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石。关于诉权的探讨也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一个恒常主题,由于诉权理论的复杂性使得诉权理论在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应用型法学学科中,民事诉讼法学是最具动态性的学科之一,诚可谓一年一个样,年年不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形态的变迁和社会主流观念的更迭,民事诉讼法学正处在新陈代谢、金蝉脱壳的过程中.横览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从荦荦大端到具体而微,我们似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它与传统体系的"断裂之声",一种"去传统化"、"去苏联化"的学术氛围蔚然大观,民事诉讼法学真的融入了世界性涌动的大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前瞻视野.这样的基本判断在以下的难免挂一漏万的综述中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徐卉 《法学研究》2012,(5):32-34
自1978年始,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者们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不仅初步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在推动立法和民事司法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回顾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走过的历程并展望未来,我们看到,除了深化以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外,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也已经到了需要通过知识转型来寻求发展的阶段了。为此,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引言:民事诉论法学研究盛况空前 学术会议无异于各种学术思想的展览会,各种对将来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往往首先萌发于此.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今年分道扬镳,这无疑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件盛事,意味着民事诉讼法学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0多年来,它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机制,规范民事诉讼秩序,推动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促进司法公正,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司法实践尤其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日渐突出,笔者现仅就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浩 《法学研究》2012,(5):28-32
张卫平教授在《民事诉讼法学:滞后与进步》一文中提出:虽然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随着法治建设的进程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不少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滞后的表征之一是,程序理论与实体规范、理论的分离,这种分离几乎贯穿于民事诉讼的所有领域。应当说,这一判断是基本符合当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状的。因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今后要想取得持久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就必须改变这一分离状态,更自觉主动地关注民事实体法的制定和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学》2012,(5):191-192
<正>沉痛悼念我刊编委江伟教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公证律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杂志编委江伟同志,于2012年9月15日7时  相似文献   

20.
梁絮雪 《河北法学》2006,24(4):134-136
民事诉讼构造理论--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是民事诉讼的基本框架,反映了民事诉讼中原告、被告、审判方的不同地位以及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个民事诉讼的基本运行态势.以美学为研究角度,更深入地探讨民事诉讼构造理论,发挥美学对法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