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吴根友 《新东方》2015,(3):28-31
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奠定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重新认知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文化特点是在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求解决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识"与"慎终追远"的未来意识。所谓的传统文化应当包括近现代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应当重省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及其两面性,勇敢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在做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以往,一直强调本土化的研究,它是西方人类学的中国解释。现在,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拐点:研究从本土化拐向中国化、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即周大鸣教授此前提到的中国社会的研究。这个拐点的出现和现如今的世界的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早就在批判自己的西方中心主义,斯宾格勒早在80多年以前就对西方中心主义做了非常深刻地批判,但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高潮还是在上世纪末,  相似文献   

4.
任蒙 《政策》2003,(10):26-26
记不得是那位先贤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惜,很多中国人不明白这个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其精华堪称一流。那种要把我们民族的东西反个干净,把西方的一套全部搬来的言行,恰恰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望背道而驰。事实上,有些人真正感兴趣的,只是西方的某些生活方式。对于究竟要向人家学什么,未必弄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5.
蒋颖荣 《传承》2012,(17):48-49
追求幸福,是中国人乐此不疲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浪潮汹涌冲击、西方价值观受到追捧以及国人普遍感到精神无根的当今社会,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幸福观问题上的思想和观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医,国人的态度似乎和对待西医的态度差别巨大。信中医的人,不但把中医视为科学、视为医学,也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信中医的人,不但生病的时候不会想到中医,甚至提出“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尽管法律把中医纳入医学(自然也是科学)的范畴,但对于民众而言,仍然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否科学”的命题,其实追问的是“中医能否像西医一样有效治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知识界甚至广大民众的关注。关于国学与传统文化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这次我想讲的是,在传统文化与国学热兴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种张力和互动。现在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传统资源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而是它的有益补充。就是说,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自己从何而来?这即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历史学和考古学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到今日,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尊敬祖先,这也是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一个明显的不同。西方世界的宗教传统十分浓厚,教会曾经在千年之中凌驾于欧洲各国之上,对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拥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而古代中国虽然也流行多  相似文献   

9.
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祖坟的内涵非常丰富,同传统中国人的孝义观念、风水观念、祖产观念和宗法观念密切关联.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伦理传统也随即让位于西方的近代文明,然而传统文化观念并未完全断裂,祖坟观念依然遗存于民众的观念世界.河南周口地区的“平坟事件”所折射的文化逻辑就是典型的例证.在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正视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努力挖掘优秀的文化传统,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成绩斐然,学者们从多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问题.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理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并开花结果,在于从传统的文化中吸取思想资料和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1.
万光侠 《长白学刊》2001,3(1):42-45
法律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法律化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法律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西方法律化的关系之两大问题。我们必须在扬弃中国传统法律化和借鉴西方法律化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艾国 《人大研究》2004,2(3):28-30
在民主立宪国家中 ,公民民主宪政观念的发育程度对于该国的民主宪政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宪政观念本是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而非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固有。鸦片战争后 ,民主宪政观念始在中国传播。由于种种原因 ,民主宪政观念在我国始终是少数人的观念。我国的大多数公民并未形成自己的民主宪政观念 ,有些公民甚至对宪法缺乏起码认知。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民主宪政建设 ,已经成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影响我国公民民主宪政观念发育的因素很多 ,如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等。经济基础与民主…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交流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这里我不想谈及政治或经济 ,只想谈谈这种交流会对中国人的思想概念带来什么影响。但是 ,绝对脱离政治和经济这两个问题来探讨思想观念是困难的 ,因为中西文化交往必然受到中西政治和经济交往性质的影响。然而 ,我希望尽可能单独地考虑文化问题。当代中国人以极大的热情渴望学得西方的知识 ,不仅仅是为了富国强民 ,抵抗西方人的侵略 ,而且是由于相当多的人们希望从西方文化本身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崇尚知识的价值 ,是中国的传统。但是过去只重视古典文学 ,现在 ,人们普遍认识到西方的…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人民公安》2006,(23):64-64
传统与现代看得出,台湾的城市理念是由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作底子、西方的精神和方法论作构架的,流溢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互渗透的谐和之美。同行的解玺璋老师对此感慨深深,他提醒我看台北的街名:士林路,信义路,辛亥路,民权东路,酒泉路,罗斯福路……中国的传统价值、历史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6.
相对西方的整体论而言,中国传统整体论思想有四个特点:一是西方的整体论思想从世界的普遍联系理解整体,中国传统整体论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理解整体;二是西方的整体论思想偏于构成整体论,中国传统整体论偏于生成整体论;三是西方的整体论思想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中国传统整体论强调部分包含整体;四是西方的整体论思想产生出许多技术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传统整体论在方法论方面应用较少,主要是阴阳平衡方法和五行相生相克方法。中国传统整体论思想可以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涵的生态文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还要差很多。所以,我认为这次危机是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当众多的西方思潮流入中国之际,马克思主义能杀出重围,最终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也必定能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分析它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点、思想精神与现代价值,提出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有针对性地阐述正确处理各种文化关系,反对两种虚无主义,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等问题。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反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2,(8):96-96
丁国旗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且具有包容性。自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对自身文化丧失信心,中国人开始追赶西方、学习西方,以致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如果说在民族存亡攸关的历史阶段,放弃传统文化还情有可原,今天我们就必须重新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未来的世界文化多做贡献。当然,要想使中国人重新获得文化上的自豪与自信,我们还必须努力建设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