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场外围经常出现痕迹物证,对这些物证的种类、形成因素与犯罪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用来证实和揭露犯罪。通过对外围现场认真的勘查,既可以分析犯罪心理状态,判断罪犯的惯、偶性,又可以确定作案人数,推断罪犯的职业特点;既可以判明罪犯进入现场的路线,又可以识别罪犯逃跑的方向。这样就能够全面地为侦查提供线索,为破案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立体赤脚痕迹的检验鉴定,在刑事侦察破案中的证据作用,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应用上了的。广东发生的刑事案件中,在现场上发现较多立体赤脚痕迹,我们运用同一认定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在实施过程中遗留立体足迹的形态特点与规律,能够准确地揭露犯罪,是法庭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如广东的特一号案,顺德、揭阳市、广州市华南工学等发生的凶杀、强奸案,均是根据罪犯遗留的立体赤脚痕迹、赤脚的乳突花纹痕迹,与鞋印等,通过检验鉴别,准确的认定犯罪。人脚底面的形态结构,乳突花纹特征与手掌一样,具有各人不同,终身不变特点。人在不同年龄阶…  相似文献   

3.
在公安刑事侦察工作中,常常用到两类信息,一类是痕迹信息,这类信息包括现场的指纹、鞋印等,另一类则是记忆信息(含录像、录音),这类信息包括人面像、语音等。在罪犯作案不留痕迹而只有目击者、受害者所见证的情况下,目击者、受害者的记忆信息在侦破工作中就显得更...  相似文献   

4.
具有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侦察破案中对于揭露罪犯、证实犯罪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人们所重视;但对于那些失去了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侦察破案中却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弃而不用。这对侦察破案工作来说是一个损失。失去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各类案件中普遍存在,只要在案件侦破中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脱罪责,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现场痕迹,使传统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而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和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 一、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改造罪犯并之能为现代社会秩序所接纳,是现代监狱的根本职能。遵循社会发展轨迹,必须牢固确立改造在监狱所有职责中的核心地位,处理好安全与改造、经济发展与改造、改造方向与科学化手段等基本概念间的矛盾协调,从人性本质与社会秩序容忍度等视角,树立改造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服务的思想,建立面向社会发展要求、塑造罪犯社会适格人格的罪犯改造目标体系,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履行监狱的社会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8.
罪犯思想道德教育是罪犯教育工作中法定的、核心的工作内容。是罪犯矫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罪犯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表现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不符、偏离在押犯思想实际、教育内容与方法空洞等诸多方面,改革罪犯教育的内容,增设公民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将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向注重实践的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从而有效推进罪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狱政管理认为,罪犯改造的行为属法律强制执行的范畴。在和谐语境下,罪犯改造行为的选择是罪犯改造内因的外化形式,既表现出社会属性,又表现为法律属性,具有相对性、互为性和变异性等特征。选择是有条件的选择,需要用适度、法治和规范等原则对选择的载体进行调适,以达到激发罪犯积极改造行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痕迹检验作为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刑事案件现场或者疑似现场进行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痕迹物证的发现与提取,并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获取其中包含的重要信息,为案件侦破提供相应信息指引和佐证。随着痕迹检验理论和技术的丰富,近年来我国基层痕迹检验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技术犯罪行为的增加以及罪犯反侦查技术的使用,使得基层痕迹检验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基层痕迹检验工作需要通过有效的创新加以推进,从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或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小、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各种犯罪信息的传播、扩展 ,影视、书刊作品等宣传媒介对侦察手段的暴露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研究反侦察对策的方便条件 ,反侦察的形式愈来愈多 ,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在刑事侦察中 ,侦察人员必…  相似文献   

12.
手印是刑事犯罪现场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运用手印进行同一认定为案件侦查(简称案侦)工作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痕检技术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最近,笔者在侦查破案中,充分利用现场提取的犯罪手印,直接认定罪犯,连续破获两起特大案件.  相似文献   

13.
减刑是我国刑罚执行机关在罪犯改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项激励措施,它在稳定监管秩序、促进罪犯改造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减刑制度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实践操作中存在的罪犯奖惩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罪犯减刑过快等问题比较突出。新《刑事诉讼法》、新《监狱法》相继出台,对减刑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新形势下,亟须按照新《刑事诉讼法》和新《监狱法》的要求对减刑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罪犯的婚姻权一直是法律从未明文剥夺的权利,但在行刑过程中,罪犯又长期享受不到这项权利。2004年5月,民政部在相关《意见》中确认了罪犯的婚姻权。对此,监狱工作者应当慎重对待、正确把握《意见》要求与罪犯婚姻权的实际,切实保障罪犯应当享有的婚姻权。  相似文献   

15.
司法     
《人民政坛》2014,(9):5-5
最高检:六类减刑、假释案件一律调查核实 据正义网8月26日讯,最高人民检察院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将对“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罪犯,或者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社会关注度高的罪犯”等六类减刑、假释案件一律进行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确保监管安全,还是提高改造质量,加强对罪犯的研究十分必要。研究罪犯,既要研究罪犯的普适性(共性),更要研究罪犯的个案性。研究普适性,即要研究罪犯的政治、社会、法律、伦理及经济等等层面的特性。研究个案性,主要应揭示每个罪犯个体的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的世界观。自然,在具体研究中,所选用的方法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阿墨 《民主与法制》2011,(10):21-23
“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在我国,“社区矫正”是和监禁矫正相对的行罚方式,它们在适用对象、限制自由程度、矫正方式上都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白文杰  何凡 《警察技术》2000,(1):46-46,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口及户政政策进一步放宽、放活,城乡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产生的流动人员作案后在作案地服刑关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异地关押的罪犯存在着关押前经历了解不详,心理情况难以掌握,脱逃后追捕归案难度较大等特点,这是近年来看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异地犯罪且在异地服刑的罪犯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看押对策。一、异地服刑的罪犯心理及行为特点1.暗藏杀机,伺机脱逃此类情况多属于罪没有查清的罪犯。此类罪犯危险性极大,在服刑期间非常警觉,他们深知自己是大案、要案案犯,作案多端,…  相似文献   

19.
李靖辉 《人权》2012,(5):58-60
罪犯人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罪犯人权是指所有罪犯所应享有的权利,其主体是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定罪量刑且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狭义的罪犯人权是指被判处自由刑且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所应享有的权利。①理解罪犯人权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权利主体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即罪犯:二是这里的罪犯人权是指罪犯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陆冬英 《人民论坛》2012,(14):36-37
公安机关在处理和减少社会风险中扮演核心角色。面对当前犯罪的风险,必须树立信息主导理念,以信息化为核心,理顺传统与现代手段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采取"多网联动、现场提取痕迹物证、视频锁定轨迹、技侦碰撞数据、侦查落地查证、物证认定罪犯"等多维立体模式,实现对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