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创新浦东新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把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团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在新时期下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积极探索和有力推进。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为主体的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空间。是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公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之必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路径选择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处理机制、责任落实机制;重构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法律机制;构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推广机制、全面培育规划机制以及有效监督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创新思维是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系统研究;调动社区精英监督社区社会的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创新理解社区社会组织"非营利"性质以及社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建设旨在从社会层面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分析“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的实践背景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建设路径,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进程中一种新型的社会利益传递结构,当前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存在不少质疑。基于广州个案的现实观察表明,枢纽型社会组织可以成为成员社会组织的孵化器、行业发展的示范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但实践研究也暴露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一些问题,如数量严重不足、垄断化色彩凸显、科层化特征突出和扶持效果不彰等,要从去行政化、理顺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双重认同真正实现"以社管社"、提升支持的力度与效果等方面建设和发展好枢纽型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5.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枢纽型社会组织以调查研究、指导咨询、交流合作、反映诉求等为主要功能,在政治引领、培育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静安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具有时代特征、富有静安特点、行之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仅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枢纽型社会组织被认为是在现有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通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有效的服务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与纽带联系,促进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组织。并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为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创新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志愿组织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并协助社会人群,从社会资源调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融合和谐等角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文章在社会组织放开注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逐步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加强合作等社会建设背景下,从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方向、与枢纽型组织的关系、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协调和自身组织能力建设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民间志愿组织角色定位以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制度创新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的社会组织双重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突破。当前,在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性质定位模糊、自身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作为未来社会组织管理的必然趋势,枢纽型社会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才培育,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真正发挥其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在各地渐次铺开,而有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质疑和挑战也引发了各方思考。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治理困境、消解"高分化、低整合"下的社会矛盾、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网络有机整合",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当前,我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运作中存在目标偏离现象,这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创建方式、发展阶段和多重目标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无关联,亟待防范和矫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在各地渐次铺开,而有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质疑和挑战也引发了各方思考。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治理困境、消解"高分化、低整合"下的社会矛盾、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网络有机整合",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当前,我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运作中存在目标偏离现象,这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创建方式、发展阶段和多重目标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无关联,亟待防范和矫治。  相似文献   

11.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北京等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在组织的建立、结构、运作等方面都体现出较明显的法团主义特征。在法团主义路径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成为破解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挖掘其社会管理和服务潜能,进而促成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重要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也需要解决好垄断、行政化等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和公信力,真正扮演好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大量新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出现、城市居民结构的多样化和新社会阶层的出现,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域和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服务社会建设是一个巨大新型工作空间,需要在以往工作平台的基础上,积极研究社会领域变化,实现模式创新,延伸工作手臂,推进项目化运作机制,实现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共建发展,构建更为广大的统一战线工作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社会和政府的关系,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把社会组织纳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做好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从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广大统战成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是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社会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是扩大社会管理参与度的重要途径.然而,对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却制约了社会组织协同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深化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提高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健全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关系是一个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的变化过程;在中观层面,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从"科层管理体制"到"双重管理体制"再到"分类控制体系";在具体运作的微观层面,双方的关系是一个从"事业单位"到"挂靠单位"再到"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过程。其间,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缓慢剥离,整个变化过程的动力来源于治理主体的变化和治理技术的创新,背后的机制则是分散治理风险和降低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监督管理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措施,贵阳市社会组织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专题研究探讨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问题,内容包括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中西方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教训、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四个部分.作者指出,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的重构是一件困难而复杂的工作,要解放思想,下大力气,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沿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引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工会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工会顺应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的举措。工会的性质、职能定位和参与劳动关系矛盾处理的实践让其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时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工会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也存在一些困境:如工作推进力度和效果欠佳;对其他社会组织吸引力不足;会受到劳工NG0的挑战。因此,工会组织必须正视现实,放低身段,改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迅速迭代,学界和政界深入思考社会组织固有属性,在既"发展得好"又"掌控得住"的原则基础上,提出"枢纽式治理"设想,旨在发挥综合性、联合性、支持性社会组织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枢纽式治理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核心,凝聚各类社会组织,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热情,提升基层公共事务的服务能力。本文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注册登记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设情况展开调研,深入探讨枢纽型社会组织源起和建构条件,明晰社会组织领域枢纽型治理逻辑,总结鼓楼区依托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善治的基层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湖北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确立的建设"和谐湖北"的工作目标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构建"和谐湖北"能力成为当前湖北省各级政府面临的现实课题.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角度探讨湖北省在提高构建"和谐湖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实提出建设"和谐湖北"的政策建议,对于实现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