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增能视角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社会工作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增能视角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一个为广大村民以及多元利益相关者"增能""充权"和"增力"的过程。新时代的乡村社会工作,必须通过专业程序、专业服务和专业方法,把提升乡村治理的党组织领导能力、多元参与能力、"三治"融合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作为目标取向。当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社会工作路径是:助力党的社会工作,提升乡村治理的党组织领导能力;助力合作平台搭建,提升乡村治理的多元参与能力;助力治理方式优化,提升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能力;助力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乡村治理的科技支撑能力;助力移风易俗变革,提升乡村治理的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乡村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建设思想系统完备,影响深远。他认为乡村建设的目的是"民族再造"和"固本安邦";乡村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是"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乡村建设的步骤是研究实验、训练人才、表证推广;乡村建设队伍要"深入民间"、"博士下乡"。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20个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梳理了新时期乡村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界面优势、路径特征等。新时期健全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至少具备了五大优势:动力优势、制度优势、物质优势、文化优势和后发优势。研究建议新时期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上而下制度保障的重要性;以试点地区的经验作为参照,但切莫"一刀切",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积极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互联网+治理"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2019年上半年,为配合天津市北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我们对该区乡村产业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不是慕名来到斯宅村,或许永远也不知道在上世纪前半叶的浙东乡村,曾经存在过像斯民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她就像一枚活标本,昭示着那个年代乡村教育曾经有过的佳绩,也改变了笔者之前对乡村教育"落后",以及乡村"闭塞"、"保守"的印象。对比百年后今天中国乡村教育的普遍衰落,令人感喟无穷。创办于1905年的村小——斯民小学,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追溯这所小学的历史,不能不提到1904年中国  相似文献   

6.
乡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基层民主的手段和途径。随着城乡发展改革日益深化,面对繁杂的乡村事务,乡村自治日益面临"弱治理"的困境。村民自治活动在维护乡村秩序、管理乡村事务以及乡村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成效并不明显,"三农"问题的长期困扰更是使乡村自治遭受质疑。突破乡村自治的发展困境,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发挥积极效能,开创良好局面。一是重点加强村民政治教育、培育自治主体;二是保障乡村自治良性运行的环境条件;三是继续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建设,使乡村自治实践不断制度化并形成理论经验,从而为发展基层民主打牢根基,为乡村社会治理转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史贻云 《民主》2015,(2):25-26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对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创新经验。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丽乡村"建设重居住条件、环境的改造,年轻人的素质培养,文明程度、文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性治理过程,是要激活和发挥各参与要素的优势潜能,使之有效衔接的过程。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乡村组织振兴,要同时面向国家支农资金的有效使用、面向社区服务和农民组织化效益的有效实现、面向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它的良性运转不仅需要"行政性"和"社区性"双重赋权,还需要"市场性"赋权。行政赋权逻辑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了政策空间、项目资源和试点授权;社区赋权逻辑创新了乡村组织振兴的动员方式、组织结构和职能定位;市场赋权逻辑设定了乡村组织振兴中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样态与机制。"三个面向""三重赋权"的协调联动,彰显了理解乡村治理转型的辩证关系,整合了"属事"与"属人"的一线治理逻辑,实现以"事"聚人,以"人"促事,在既有乡村治理结构的框架内,创新要素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回应了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需要,是未来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0,(2)
正"农民生活垃圾如何处置?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现状如何?对农村水环境治理有哪些困惑和建议?"2019年10月,民进扬州市委会"整治农村水源污染,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组赴扬州市瓜洲镇开展深入调研。多年来,从"三下乡"到"振兴乡村",扬州民进服务乡村始终如一;从"帮贫问苦"到"文化惠民",扬州民进服务乡村多姿多彩;从"美丽宜居"到"和谐法治",扬州民进服务乡村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政治生态是乡村治理的环境基础,建构良性的乡村政治生态系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从权力、制度、文化和组织四个维度分析嬗变后乡村政治生态的现实形态,发现后农业税时代乡镇基层政权的"悬浮"和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造成乡村政治生态嬗变的主要原因。对此,应以外部嵌入与内生整合为指向,嵌入外部力量,健全村民基层自治;构筑多方联动,填补权力监督真空;强化党性修养,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挖掘优秀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全面依法治村,完善农村法治体系,以优化乡村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乡村和谐稳定和生存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为解决当前乡村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很多乡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其中"协同共治"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理念创新和路径选择。其具体实施策略主要有:树立系统思维,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建立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村民道德水准,减少和预防乡村社会矛盾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1)
乡村治理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社会治理内涵、目标与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功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使得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成为可能。本文以山东省南仲都村乐和家园乡村治理模式研究为例,对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路径进行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了改善"乡政村治"下的村委会与乡政府矛盾;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培育乡村精英和农村社会组织;挖掘人的潜能,提升"农民自在";合理定位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角色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自治发挥核心作用,法治发挥保障作用,德治发挥辅助作用,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化升级。在实践中,乡村治理模式供给要与乡村类型需求相匹配,以常态和强化为划分维度,乡村治理模式有四种;以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状况为划分维度,中国乡村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有不同的治理模式需求。根据不同类型乡村的特点进行治理模式调试,精神层面,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物质层面,凝聚共同利益,化解分歧、平息纠纷;制度层面,强化制度供给,构建乡村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号角。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引领,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栖霞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围绕弘扬文明风尚、建设美好家园主题,精心策划"我爱我家"社区(村居)文化节,整合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村"两委"干部是否具有公信力、村民自治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广州市增城区大埔围村以组织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村"两委"干部进行"造血"和"输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三是规范"两委"干部职责权限,强化村民监督;四是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对村容村貌进行"微改造";五是大力引进创业团队,不断发展休闲经济和创意经济。  相似文献   

16.
情系山园村     
《民主》2014,(11)
<正>向村卫生室捐赠常规药品,为村民进行义诊,对群众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向小学捐赠书籍……这是湖南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开展的系列"同心乡村"建设活动。"同心乡村"是推进统战工作深入农村的载体和平台。为凝聚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湖南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深入实施"同心工程",扎实推进"四同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同心乡村"建设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本刊记者就宁河区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采访了区委书记王洪海。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和创新"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社会善治,需要充分认识"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深刻内涵,直面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现实,多角度探寻乡村治理体系建构的实践路径,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最终实现乡村社会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乡村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乡村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谁来种地"提供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满足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推进乡村创新创业要重点解决人、地、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即:要提高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才引得来;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用地政策,实现经营有保障;深化农村乡村创新创业的金融系统性改革,实现资金能满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且开始实施。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诸如乡村社会分层加剧、乡村基层组织冲突加剧、精英分子流失、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将逐日呈现,而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再维持治理的高绩效。协同治理模式是克服"乡政村治"模式弊端,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重要模式。在新型城镇的进程中,协同治理要遵循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挥城乡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工商业和农业之间、市民和农民的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目标。为此,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互助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持;形成城乡基层组织整合机制,促进城乡组织相互合作;形成城乡制度互融机制,促进城乡制度相互融合;形成城乡文化的"互哺"机制,实现城乡文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