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德国的行政管理体系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联邦管理,其余由联邦和州共同管理或由州自治。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权力。全联邦共有16个州。州下设行政区,区下设县和独立市,县下设乡和镇。 德国行政管理的基本结构分三级:联邦一级,州一级,市、县、镇一级。从总体上说,联邦主要是立法,各州主要是实施法律和依法管理。州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层次,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州以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联邦和州的法律,不受干预地独立  相似文献   

2.
德国联邦制的发展巩固,其各州宪法调和表征了联邦国家性的主权侧重,规范了州的受宪制性。联邦州宪法保持在根本规范上与德国《基本法》的同一性,实现了联邦整体宪制的地方贯彻。州宪发挥着捍卫联邦制及统一、帮助阐释《基本法》、补充和丰富《基本法》及特别情势下替代等功能;德国州宪的法治经验可为我国纵向政权法治的多样化以及以法治方式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赴德国考察访问报告方立德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严格他说,是联邦与州、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联邦国家由各州联合组成,具有统一国家的一切属性,但各州保留了制定宪法、选举议会、组织政府、设立法院等高度自治权,因而不是典型的中央和地方...  相似文献   

4.
联邦宪法是在邦联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继承了邦联条例一些基本的原则。但是,联邦宪法构建的制度与邦联条例有着根本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从二者的文本结构上得到集中体现。邦联条例是各主权州之间协议的产物,奉行"州权至上"原则,其构建的邦联政府并无实质性权威,邦联只是各州利益协调机构。联邦宪法是按照"人民主权"基本原则制定的,构建的是"二元主权"的联邦制度,联邦政府具有实质性的权威。之所有具有这样的差异性,在于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是特定历史阶段人民不同价值取向的产物。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历史发展,体现了宪法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试论“9·11”事件后美国刑事法律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国家,它的刑事实体法源于英国的普通法,但与英国不同的是它有成文法.美国全国没有统一的刑法典,由各州制定具有本州个性的刑事实体法,比如,美国有50个州,而只有38个州的刑法规定有死刑罪,有些州的刑法对不满18周岁的杀人犯,亦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实施,不仅是湖南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之所以这样说,我们讲行政程序法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德国,会想到普鲁士的行政程序法、巴登符腾堡的行政程序法一样,偶然的相似。德国的行政程序法首先是从南部的一些州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但其范围在学理上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行政行为”替代“具体行政行为”成为新行政诉讼法的核心概念,但行政诉讼法没有对行政行为作出界定.确定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回应保障公民诉权的修法目的,最大限度接近对公民权利的司法无遗漏保护,将实践中影响公民权益的行政权力运行形态尽可能纳入行政行为概念之中.行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受案范围逐项列举的情形,事实行为、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规范性文件也包括在内.规范行政权的基本法——行政程序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我国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建构行政行为基本原则、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和行政行为效力制度等,解决法院因行政程序法缺失面临的法律适用困境.  相似文献   

8.
美国警察法治以《联邦宪法》为中心,无论是联邦警察,还是州和地方警察,在执法时均要按照《联邦宪法》及其修正案精神,严格遵循联邦最高法院判例的执法规则。美国警察执行的《刑法》都是依据《联邦宪法》制定的,全美各州的《刑法》大同小异,因此美国警察管辖的犯罪有很强的相似性。美国各个层级的警察在人员和组织、领导体制以及招录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前提是必须与《联邦宪法》的精神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受到联邦司法部的指控。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行政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规章时注重公众的口头与书面的沟通与咨询,194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行政程序法》确立了行政立法过程的公众评议制度,它的确立与政府机关寻求行政规章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诉求有关,在实践中基本遵循通知、评议及回复这样的过程,但这种程序主要适用在实体规章的制定过程中,而且通常将这种程序的适用纳入司法审查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行政时效是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法律后果是行政时效制度的核心要素。现代行政时效的设计应当在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有所差异化。研究和科学制定行政时效制度对于今后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裁量和行政判断余地理论,可以有效确定人民法院所审查的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范围和界限。这不但有利于明晰司法权和行政权各自的界限,也有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同时,该理论还将对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行政性证据材料的审查,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外化内部行政行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观念,是人民法院在坚持内、外部行政行为区分理论的前提下,从行政救济的立场出发所作出的一种司法选择和有益尝试。作为司法实践的结晶,外化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还需要探寻法理上的解释和依托,得到理论的指导和确认。从司法实践来看,部分组织内部工作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经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的通知、执行或其他正当途径为外部相对人获悉,发生了法律效力的外化。效力外化的内部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并具有成熟性,对外部相对人造成了实际影响,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种行政规划密集颁行.通过行政规划整合行政和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选择。行政规划的发展与政府行政职能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既顺应了行政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行政规划区别于传统命令式、强制性的行政方式。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蓝本,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其发展符合服务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行政规划又兼具行政指导的某些特质.其复合特征典型地反映了职能转变背景下政府行政方式的深刻变化。适应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在需要。行政规划必须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略论非法源性行政规范文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法源性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从事管理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规章与制度。目前我国法学界就非法源性行政规范文件撰文甚缺 ,故 ,拟就非法源性行政规范文件的特征、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规范非法源性行政规范文件略作阐释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选择、新公共管理、企业型政府以及治道等理论指导下,各国行政管理变革在政府职能市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行政权力分散化以及政府管理电子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也引发公共行政与行政法的价值冲突以及行政法非法律化、离散化与合法性危机等问题。因此,传统行政法必须进行反思,在综合考量全球化、电子化、民营化以及充分尊重人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与行政救济法等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一主题中,价值主体是行政权的最终归属者——具体个人,价值客体即是行政。本文得出行政价值目标的方法是:对行政国下行政的固有属性和个人的合理需求进行分析,在寻求二者关系一致性的过程中,自然得出行政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由此可知,行政的价值目标有三,分别是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效率。特别是在中国行政主导改革的条件下,行政对民主、法治和效率的追求,对于整个国家政治框架下的民主、法治和效率,有着极大的示范和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经常面临如何适用行政规定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理论与实践并未给出正确的答案.不同的行政规定在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具有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以是否超越权限、是否违反法律的规定为标准审查行政规定的合法性.人民法院于裁判时可引用行政规定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或者裁判的依据,惟不得仅引用行政规定...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分流了部分行政争议,纠正了部分违法行政行为,但行政复议往往由于解决争议的能力有限而使纠纷继续进入诉讼,由于纠错的功能未充分实现而导致监督不到位.行政复议对行政诉讼的负面影响既有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也有来自实践层面的消极因素.要构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和谐关系,行政复议的定位就应以解决纠纷为主要目标,而将监督行政和救济权利作为次要目的;在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就应将原机关作为被告,复议机关作为第三人;行政复议须部分地采纳言辞审理原则,在复议决定对申请人或其他人可能不利的情况下,就应当听证或开庭;还应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以作为独立的行政复议机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剖析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有密切的关联,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广泛应用于行政处罚立案、调查、执行等环节,对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发挥积极作用。行政机关实施这些行政强制应当遵守法定权限并符合法定程序,在行政处罚程序启动前、实施过程中、处罚决定作出后,及时、正确地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有效保障行政处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